为孩子圆梦丨走近困境儿童,倾听一个埋藏已久的愿望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
近日,半岛都市报联合青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筑梦•微心愿”困境儿童关爱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奉献爱心,帮助100名困境儿童实现他们的微小愿望。
在这个被温暖包围的六月,您的一个小小善举、一次爱心奉献,都将为孩子们点亮生活之光。我们呼吁更多爱心的加入,走近困境儿童身边,帮他们圆一个小小的心愿。
麦收小姐妹
6月10日,是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当天气温直达34°C。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殷家台村的农田里,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起伏,一片金黄色铺地,一台收割机转动着齿轮,隆隆地从麦田中驶过,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痕迹。
16岁的王悦馨和13岁的王艺馨跟在收割机后面,看到有机器没有割到的麦子,便弯下腰,用手中的镰刀将麦秆从根部割断。姐妹俩一个穿着短裤,一个穿着裙子,脚上穿着拖鞋,小腿上有被麦穗扫过的划痕。
图片
悦馨、艺馨姐妹在麦收
等到收割机将这块麦田收割完,父亲老王开着三轮车,来到俩姐妹身边,回头指着车斗里装的刚刚被收割机收完的麦粒,说:“趁天好,把麦子晒干吧。”
姐妹俩从地里走出来时,妹妹抱着用镰刀割的麦穗,露在短袖外面的胳膊已经被晒成红彤彤一片。父女三人来到村中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上,老王把三轮车停稳,打开车兜,姐姐王悦馨则用铲子把车上的麦粒都铲到地上,分摊均匀晾晒。
图片
悦馨、艺馨姐妹在帮父亲晒麦
“你们晾着,我回家去看看院墙。”父亲老王边说边转身离开,一家人住的老房子已经20多年没整修了,墙皮严重脱落,老王寻思趁着晴天,喊来几个村民一块帮着把外墙加一层保护层。
见父亲离开,妹妹王艺馨迅速补位,爬上车座位置,站在高处将车斗内的麦子向外推,姐妹两人配合默契。这两亩地的麦收是一家人的口粮,也是这段时间他们头等要忙碌的事情。
晒完半车斗麦子,已是中午12点半。为了抢麦收,姐妹俩早上5点钟就爬起了床,早饭没顾上吃就下地干活了。妹妹王艺馨体力有些吃不消,放下铁锨回家喝水。
图片
妹妹艺馨负责洗全家人的衣服
抱着一罐凉开水一顿猛灌,妹妹王艺馨这才稍微缓过劲来,她刚想返回再帮姐姐晒麦子,发现院子里一盆衣服已经泡了一天了,王艺馨便蹲下身来,开始洗盆里的衣服。
这时婶婶走进来找姐妹俩帮忙,“快陪我去趟医院!”原来婶婶家三岁的大儿子发烧需要打针,1岁多的小女儿哭着让妈妈抱,已经乱成一锅粥。王艺馨赶紧把盆里的衣服放下,抱起婶婶家的小女儿去找晒麦子的姐姐,“走,婶婶叫我们去帮着打针。”
图片
悦馨、艺馨姐妹在帮父亲晒麦子
王悦馨把手里的铁锨放在一边,转头向家的方向走,妹妹以为她没听明白刚才自己说的话,跟在她后面重复道:“婶婶叫我们去帮着打针。”姐姐大步走着,头也不回地说:“知道了,我先回家把菜切好,咱爸一会好做饭。”原来她是惦记着修外墙的父亲,回到家后她利索地把土豆洗好,切成块,放在一个盆里,这样父亲修好外墙后就可以直接下锅炒菜了。
以最快的速度忙完厨房这些活,姐妹俩抱着两个孩子,婶婶开车带着他们去往镇里给大宝打针,直到下午三点半才回到家里,忙碌了10个小时的姐妹俩才吃上今天的第一顿饭——父亲给她们留在锅里的一碗蛋炒饭。
有盏台灯就好了
“妈妈在的时候,家里什么活我都不用干。” 提起妈妈,姐姐王悦馨声音一下子低沉下来。
回想起8年前,王悦馨感觉那是带着童话滤镜般的回忆,那时她8岁,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妹妹王艺馨也只有5岁,是姐姐身后的小尾巴。妈妈是个勤劳能干的人,家里不管是种地的活,还是家务活,都是她一人包揽,两个孩子是妈妈的心头宝,一点活都不舍得指使她们干。父亲老王在外面建筑工地上打零工,挣得一份家用,一家人的生活在村里也算是富足人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妈妈突发白血病,住院不到一年就离世了。住院期间,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10万元的外债。
图片
妹妹送给姐姐的生日礼物
父亲老王的头发一夜之间白了很多,因为要照顾家里八十多岁的老人,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不能再出去打工了,光种地和家务活就已经忙得脚不沾地。“孩子妈走得急,一句话都没有留下。”老王叹息地说。
对稍稍懂事的姐姐王悦馨来说,妈妈的去世更像是一场阴霾的降临。
“妈妈走后,我感觉自己一夜长大。” 妈妈在的时候,妹妹是跟着父母一起睡,妈妈走后,王悦馨把妹妹接到自己的小床上,每天哄妹妹睡觉。“上半夜把哭着找妈妈的妹妹哄好睡着了,下半夜我就开始想妈妈了。” 王悦馨也不知道自己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也许人生很多坎看着很难,走着走着就迈过去了。
为了照顾家庭,8岁的王悦馨开始学着做家务活:蒸馒头,面没发好,一锅馒头成了“窝窝头”;炒菜,第一次下锅没经验,回锅了两次才把菜炒熟……好在这些劳动技能都在一次次失败中锻炼了出来,现在每天放学后,王悦馨还要承担起做晚饭的活,“有时候很羡慕同学,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用回家干这么多活,不过同学们对我都很佩服,夸我很勤快。”
图片
姐姐悦馨每天要准备全家的晚饭
每次看到父亲从地里回来,头发湿成一缕一缕的,衣服上沾满泥点子,王悦馨就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能够为父亲再多承担一些重活,“想妈妈的时候,就再勤快一点,多做点家务,替妈妈照顾好妹妹和爸爸。”
“妈妈的模样已经很模糊了,快要记不清她长什么样了。”如今再提起妈妈,王悦馨黯然地说。好在妹妹在一天天长大,姐妹俩相互陪伴也是一种慰藉,她们的相处模式也非常有爱,妹妹平时称姐姐为“大馨馨”,姐姐管妹妹叫“小姐姐”。“因为婶婶家的两个孩子都喊她小姐姐,所以我也跟着喊小姐姐。”姐姐王悦馨笑着解释她俩之间的“爱称”。
图片
姐姐悦馨在写作业
家里一进门的茶几上,还端放在妹妹送给王悦馨的生日礼物——一束紫色的干花。“这是同学送给我的,姐姐过生日的时候,我就送给了姐姐,姐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妹妹王艺馨调皮地说。
王悦馨今年读初三,端午假期有六张大卷要做,妹妹读小学六年级,每天要做的作业也越来越多,“去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小书桌。”姐妹俩高兴地说,青岛市有关部门为困境儿童提供了小书桌,她们也是其中的帮扶对象。“没有书桌的时候,我们都趴在炕上写作业。”姐姐的书桌安置在小卧室里,妹妹的书桌则安置在客厅里,这两张小书桌都放在两间屋子的窗户底下,便于采光。
图片
妹妹艺馨在写作业
“晚上写作业光线比较暗,要是有盏台灯就好了。如果没有台灯,容易看串行了,因为试卷上的字都比较浅。”姐妹俩还有个小心意就是有一台能够照亮的台灯。
我的梦想小屋
同样是俩姐妹的单亲家庭,镜头转到李沧区一幢旧居民楼内。
6月14日下午4点半,张女士手机定的铃声响起,这是大女儿小洁放学的时间,“照顾两个孩子容易忘了时间,所以定了个闹钟。”接到闹铃的提醒后,张女士立马动身下楼去接大女儿放学,不想关门声、脚步声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小女儿,小女儿揉揉惺忪的睡眼,想起睡前妈妈曾经嘱咐过,如果醒来发现家里没人,就是妈妈出门去接姐姐放学了,于是她乖乖坐在床上,等妈妈和姐姐回家。
3年前,张女士与前夫离异,带着大女儿和仅有2个月的小女儿独自生活,母女三人在李沧区租房子住。因为抚养费问题,张女士和前夫几次闹上法院,最后前夫与她们断了联系,两个孩子的抚养费也没了音信。
为了补贴家用,张女士经常晚上去附近的夜市摆摊卖炸鸡,姥姥则过来帮着照看两个孩子。可是两年前姥姥得了癌症,入院治疗十几万元的医药费又为这个单亲妈妈的生活雪上加霜,张女士照看两个孩子也没法再出去工作,“那段时间真是万念俱灰。”好在张女士所在的社区及时了解到一家人的困境,给她申请了低保和困境儿童的补助,大女儿就读的学校为她提供免费的午餐,母女三人生活才有了保障。
图片
小洁在写作业
“当烈日当头时,您是我的大树;当大雨倾盆时,您是我的雨伞……”这是9岁的小洁写给妈妈的一首诗,贴在她的书桌正上方。面对懂事的孩子,张女士也感到心酸:“大女儿从来不在我面前提爸爸,”小洁书桌前的墙壁上还贴着很多画, “她没事就喜欢趴在桌子上画画,这些画都是她照着一些绘本画的。”与很多同龄孩子特长班排满周末相比,张女士没有经济能力给小洁报一门特长班,小洁的周末时间都用来帮妈妈照顾年幼的妹妹。
在小洁画的一幅心愿画里,窗外的太阳笑成一朵花,屋子里靠近窗台的位置有一张书桌,靠近墙的位置是一张上下床,下铺的被子上有公主皇冠图案——这是小洁梦想中的属于自己的小屋。而现实中,小洁要和妈妈、妹妹挤在一张床上睡觉,母女三人睡的床是张女士拼凑出来的,靠近墙的一面是一个沙发,和沙发相连的是一个钢条焊接起来的简易的床支架,因为沙发比床高,为了让床和沙发衔接合缝,四个床腿底下各垫了两块砖头。
图片
小洁家拼凑出来的床,床角下垫了砖块
“两个孩子经常会在床上蹦蹦跳跳玩,有时候一只脚不小心就会掉进钢条中间被卡住。”张女士尴尬地说。
“我想要自己的小床,是因为妹妹每晚醒来都会哭,吵得我睡不好觉。”渐渐长大的小洁希望有更多自己的空间。
“一张床几百元钱,可能对很多家庭来说,也不是大的费用,但是对我们家来说,是要好好考虑一下的一笔开支。”家里的家具都是租房子时房东留下的旧家具,小女儿还在喝奶粉,奶粉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照顾两个孩子的张女士精打细算着家里的每笔开支。
图片
小洁的心愿
“虽然一个人照顾孩子们很辛苦,但是看着她们一天天懂事,也很欣慰。”让张女士感到骄傲的是,前不久小洁刚以全班最高票当选为小队委,带回来“一道杠”的肩牌。
“将来我要当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坐在书桌旁写作业的小洁,在作文里写下一行字迹,一个9岁的女孩虽然不善表达,但是姥姥住院的日子,妈妈着急的样子已经装进她的心里,她急切想要长大,帮妈妈撑起一个家。
图片
小洁写给妈妈的诗
书桌上方的一张奖状上,老师给她的评语是:你是个非常要强的小女孩,对自己要求很高这是好事,但有时候也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休息一下,慢慢来……(应采访者要求,小洁为化名)
延伸:
《一座城市的“童心”》
2023年青岛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儿童友好理念在青岛深入人心,正深度融入城市氛围。
什么是儿童友好?简言之,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这其中就包括对困境儿童的帮扶。
“困境儿童”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名词之一,指由于儿童自身、家庭和外界等原因陷入困境,需要予以帮助或保障的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在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基础上,山东一直走在前列,在全国创新建立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低保家庭中的重病和重残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扩围保障儿童1.4万余名。根据青岛政务网2024年5月30日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青岛市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为每人每月2230元;重点困境儿童每人每月1867元;低保边缘儿童按当地低保标准的50%给予补助。2024年5月份,青岛市共有机构养育孤儿124人、社会散居孤儿31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09人、重点困境儿童793人、低保边缘儿童51人,共发放基本生活费487.4万元。
对困境儿童的帮扶活动,重点不仅在于物质的帮助,更在于心灵的慰藉和未来的投资。根据青岛市民政局的统计,青岛市已建立了覆盖全市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网络体系,包括市级救助保护中心和多个镇(街)工作站。
为号召全社会关爱困境儿童而发出爱心奉献倡议,半岛都市报近日联合青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共同启动了“筑梦•微心愿”活动,致力于帮助困境儿童实现他们的小心愿,先期100名孩子的微心愿已通过本报发布。
“困境儿童是社会中最需要关爱和支持的群体之一,关爱、保护困境儿童,是爱心工程,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要用更温暖、更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青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崔学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一个孩子都应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无论他们出生在何种环境。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集结社会爱心资源,一对一地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相信随着活动的推进,将会有更多的青岛市民参与到爱心奉献中来,共同为困境儿童的未来投下希望的种子。“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我们每一次小小的关怀和帮助,都可能成为改变孩子们人生轨迹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