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戏”来了!

俗话说,不听秦腔不识陕。广袤的黄土地,孕育出秦腔的粗犷与苍凉。这独特的声腔,在历史长河的渊源变迁中,化为浸入西安人血脉的DNA,成为最独特而耐人回味的城市伴奏。
图片
秦腔《生死牌》剧照
图片
秦腔《龙凤呈祥》剧照
听秦腔,去哪儿?
在如今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戏曲院团中,有三家院团的名字最为耀眼——鲁迅先生题字“古调独弹”的西安易俗社、明年将迎来130周年演艺史的西安三意社和拥有红色基因的“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家院团的作品,于流金岁月中沉淀下满庭芳,吸引来熙熙攘攘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图片
秦腔《周仁》剧照
图片
戏迷看戏
为了让大众更好地品味与走入秦腔艺术,即日起,西安晚报推出视频系列栏目“大秦正声 古调新弹——院团看家戏”。未来3个月中,栏目将系统梳理西安三意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三家戏曲院团的多部“看家戏”,在视频平台展播,同时邀请秦腔名家名角、研究学者做客采访间,深度解读这些“看家戏”的“品鉴门道”,钩沉三家院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创作故事、演员故事。
经典剧目展播
在“大秦正声 古调新弹——院团看家戏”的首季节目中,我们将共同步入已跨过世纪长河,前身为民间班社“长庆班”的西安三意社,从6月18日(周二)至6月22日(周六),每晚7时30分依次展播三意社以下“看家戏”——《火焰驹》《玉堂春》《周仁》《陕北往事》《司马迁》5部本戏及折子戏《打柴劝弟》。这些剧目展现了三意社长期以来坚守传统秦腔的风格特点,唱腔慷慨激昂,节奏明快热烈,在保持传统秦腔风格特点的基础上,优美蕴藉。
图片
丨三意社老剧场
图片
丨苏育民主演的《扑池送亲》剧照
图片
丨乔新贤在《放饭》中饰演朱春登
图片
丨周辅国李夕岚演出《杜鹃山》剧照
名家“论戏”
在本季视频中,栏目将邀请著名戏曲史论家、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长苏育生,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西演青年团副团长张涛,西安三意社总经理助理、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张崇学同台“论戏”,将三意社百余年来的发展脉络与秦腔故事娓娓道来。
新时代中的三意社缘何能带着传统戏曲艺术,成为市场大潮中的“香饽饽”……观众将从6月17日晚7时30分播出的视频访谈中找寻到答案。
图片
秦腔《生死牌》剧照
伴随视频展播,期待您从连台好戏中不仅看出热闹,更看出门道。本次视频系列栏目将在西安晚报微信视频号、西安晚报抖音号、西安晚报快手号等平台同步播出。
来源:西安晚报丨编辑:程渭丨校对:王军望丨审核:陈颖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