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战有多惨烈?国军为啥不绕过塔山,非得在塔山跟东野死磕?

上一篇,我们说到,国军对塔山猛攻了两天,损兵折将,却一无所获。
图片
1、决战前夜
11日晚,国军东进部队指挥侯镜如回到葫芦岛,召集商议下一步战略,此时摆在他面前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加强火力,继续正面攻;第二个方案是前两天负责主力进攻的54军提出,建议绕开塔山防线正面,从白台山西面迂回到塔山防线的背后。
图片
客观的说,方案2对我军威胁很大,迂回的方向正好是我军4纵和11纵的交接处,整体防御能力肯定不如4纵精心布置的正面防线。一旦被国军突破,塔山正面防线将遭受敌人优势兵力的前后夹击。
幸运的是,侧面迂回的方案被侯镜如否定了。否定的背后原因令人唏嘘:侯镜如根本就不想打进锦州。侯镜如曾对下属说:“按照我们目前的情况,对塔山、锦州是不能打进去,若打进去也出不来,如果打不进去,还可以多维持几天。”
而此时,蒋介石派来的总统府战地督察组长罗奇起到了关键作用,罗奇同样主张继续正面攻击。这位督战官认为,正面攻击符合总统指示的基本精神,如果变更就要重新请示老蒋,不然谁也无法承担责任。
指挥官不想打,督战官怕背锅。这仗是要怎么打嘛。
不过,罗奇坚持正面强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号称“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已经在葫芦岛部署完毕,罗奇对自己曾经带过的这只精锐部队信心十足,决定亲率独立95师担任进攻主力。
罗奇建议休战一天,让他带领95师军官去观察前线地形,侯镜如欣然同意。
12日,塔山无战事。
因为4纵以前几乎没打过正经防御战,两天的战斗下来,最大的教训就是战前工事没修好:地堡不结实,战壕太浅,阵地前障碍物太少,敌人炮火一炸,全没了,打起来只能硬碰硬,拿命去堵。
图片
如果没有工事,那就只能面对面一换一了
开打后,战士们也都发现了工事的重要性,白天打仗,晚上都自觉修工事,正愁晚上时间不够,没想到国军突然就宣布休息一天,大家赶紧挥起铲子加油干。
趁着休战,4纵派出侦查部队去摸清敌人虚实,没想到侦查部队太过出色,直接抓了国军21师一个副团长回来。4纵立刻根据这位重要俘虏提供的情报调整了防御部署:12师34团集中防御塔山村,桥头堡以东阵地由10师整个顶上。白台山以西的阵地全部交给11纵接手。
2、决战(13-14日)
图片
13日清晨,国军重炮再度响起,炮火整整持续了2个小时。这一次,4纵准备充分,有些工事仍保持完好。
战场决胜的地方,是独立95师主攻的桥头堡。
独立95师不愧为国军精锐,他们以团为单位进行波浪式冲锋,每团进攻的部队分成3波,前一波受挫后一波立刻补上,不给我军一点喘息的时间。冲锋时,营、团级军官身背大刀带领敢死队冲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前方的部队被打死,后面的人把尸体叠起来做成移动的掩体往前猛推。其凶狠程度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极为罕见。
面对这样凶狠的对手,机枪和手榴弹很快就失去了作用,4纵的战士们毫无惧色,双方立刻在阵地上混战成一团,拼起了刺刀。
近距离面对数量优势的敌人,4纵伤亡及其惨重,部队整排、整连战死在阵地上。但是,没有一人后退。
这一天,塔山村阵地9次失守,每一次失守,都意味着阵地上所有战士都已经牺牲,很多战士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无险可守的塔山,4纵的炮兵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面对95师的凶猛冲锋,司令员吴克华和副司令胡奇才下令,炮兵重点打击第二梯队的敌人,让敌人的第一线始终缺少后援。
图片
炮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纵的战士又第10次把阵地夺了回来。
黄昏终于到来了,国军退了下去。
13日,国军伤亡1245人,我军伤亡1048人。
罗奇决定,让独立95师连夜发动偷袭。
14日凌晨,塔山最危急的时候到了,因为白天战斗、晚上修整工事,前线的战士太疲惫了,95师偷袭成功,桥头堡阵地失守。铁路沿线和桥头堡一时布满了国军部队,我军增援部队拼死进攻,但短时间无法夺回阵地。
因为前一天伤亡太大,95师已经没有部队可以增援了,95师师长向侯镜如紧急请求援军,国军的预备队21师开始向前开进。
然而,此时侯镜如接到报告,塔山村阵地还在我军手中,因为担心自己的嫡系部队21师从铁路进攻塔山村还将面临大量伤亡,侯镜如命令已经已经在运动状态的21师停下原地不动,由151师和157师先向白台山继续进攻。
95师没有了后援,经过殊死搏斗,桥头堡阵地又回到我军手中。
双方的绞肉扔在继续。
图片
高玉宝是35团的一名通信员,14日,团长命令高玉宝通知九连上六号阵地,因为六号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高玉宝跑到九连,九连正在吃饭。接到任务后,指导员对全连官兵说:“大家吃饱了!这是我们一生中的最后一顿饭!”
中午,团长再次喊高玉宝,命令他通知警卫连上来,因为六号阵地上又没人了。
这一次,高玉宝跟随警卫连上了六号阵地。正是国民党军独立九十五师冲锋的时候,高玉宝看见了令他一生难忘的情景:一个弹坑里,九连幸存的一名战士在往外爬,想去抓前面的机枪。战士的腿已经断了,只有一片肉皮连着,但断腿被一截树桩挂住了。战士挣扎几下,从腰间把刺刀拔出来,一刀把腿剁断,抓起断腿向敌人扔了过去。
很多年过去了,高玉宝到仍然会想起这名战士,想起九连。
九连兄弟们最后那顿饭,不知道吃饱了没有。
14日结束了,塔山依然在我军手里,所有阵地仍然屹立不倒。
国军95师伤亡过半,剩下的部队只能编成1个团。
15日,伤亡过大的罗奇,决定要休整一天。
但是,一切都结束了。
16日拂晓,锦州守军的一名副团长侥幸逃出重围跑到塔山,他证实了锦州已经失陷、范汉杰全军覆灭的消息。葫芦岛国军不用再考虑如何进攻塔山,而是要考虑要如何才能全身而退了。
塔山阻击战,以4纵的彻底胜利告终。
高玉宝所在的35团,全团幸存者不到100人。
塔山村正面的34团,最后活下来的只有21人。
建国后,胡奇才将军多次回到塔山,每一次,他都在阵地前默默地站立良久。
他对自己的老伴说,我是塔山之战的幸存者,我死后一定要回到塔山,只有这样我的灵魂才会得到安稳。
图片
胡奇才将军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埋在塔山,与4纵的英雄们葬在一起。
3、战后总结
1、决战时,如果国军采用迂回方案,很有可能是独立95师向刚刚到达阵地的11纵发起冲锋,以95师表现出的战斗力,立足未稳的11纵很有可能守不住;
2、即使是正面进攻,如果国军不休息一天,我军根本没有加强工事的时间,更没有让10师接手桥头堡换防的机会,桥头堡一定是守不住的(原先12师34团一个团要守塔山村、桥头堡和打鱼山岛,兵力完全顾不过来);
3、国军的海空军全程出工不出力,海军一直就飘在远处开炮,声势浩大,效果有限。
4、国军忘了带坦克(真就是忘带了)。
5、很多人都觉得侯镜如应该是我军的卧底,这里不讨论他到底是不是卧底的问题,单看这一仗的表现,他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典型的爱惜自己实力的军阀,换个军头来操作,估计也不会跟他差很多。
6、那时候的国军就是一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只要保住自己,他人死活与我何干。
我军的表现我就不再过多的评论了,应该说,国军在海陆空三军心照不宣的完美配合之下,精准地选中了千万条道路中唯一输掉的那条;而我军,则是在一切不可能之中,奋力去抓住每一个微弱的曙光,用意志、用责任、用生命创造了奇迹。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旦聊历史)
谢谢阅读!如果觉得写得还行的话,顺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