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就业服务送到“家门口” 海南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

南海网6月17日消息(记者 韩星)记者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获悉,为加强基层就业公共服务,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点,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全面提质增效,从6月起,该局组织三亚、儋州、万宁、琼中、屯昌等市县,在12个社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行动。
据了解,这些社区(村居)分别为:三亚市月川社区、迎新社区、儋州村社区、荔枝沟社区;儋州市那大镇东兴社区、那大镇东干社区、新英湾春鸣社区、(洋浦)干冲区;万宁市北大镇东兴居委会;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太平社区、什运乡墟;屯昌县新建社区。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社区(村居)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行动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提供站点服务。设置服务场所或工位,配备至少1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就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站点公共就业服务业务的引领指导作用,开展精准“一对一”帮扶,“手拉手”结对子,以“红色动能”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开展就业摸排。社区(村居)带领站点专职服务人员入户摸排,掌握责任片区内有就业需求的居民求职信息、培训意愿等,分析整理,建立台账;登记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按“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制定详细帮扶措施,动态管理、常态帮扶,开展长期失业人员攻坚行动。
业务服务赋能。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事项,如摸清辖区内劳动者就业失业情况、代办就业失业登记、发布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组织推荐重点群体参加招聘对接活动等。有条件的站点还将开展劳动关系调解,把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
就业政策宣传。线上依托网站、手机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社区群等渠道,线下通过在各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便民服务中心、居民小区等场所张贴宣传标语、海报,设立宣传点、参加社区服务等方式,宣传就业政策。协助辖区内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申办有关业务,享受就业政策。
岗位开发匹配。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手段,全面摸排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及时在社区、“海南好就业”小程序、海南公共招聘网发布岗位信息;针对当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和就业意向,提供精准服务,包括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流程服务,为就近就业人员介绍稳定或灵活用工机会,为有创业需求人员提供指导和资源等。
就业能力帮扶。根据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组织优质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等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培训的就业转化率;同时加强职业指导服务,包括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邀请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职业指导,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附:海南省5市县公共就业服务下沉社区(村居)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