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入心丨《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诵读者:科学技术界委员吴庆春

图片
为不断发出政协好声音,传播政协正能量,“深圳龙华政协”微信公众号开设“声声入心”栏目,邀请广大政协委员,以诵读经典、分享诗文、畅谈感悟等形式,用美好的声音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展现政协委员新风采。
57年前的今天,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在当时重重技术封锁的国际环境中,我国的氢弹研发完全依靠自力更生,从头摸索,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这颗成功爆炸的氢弹,不仅“炸”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坚毅品格,更“炸”出了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由其凝练而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成为催人上进的精神食粮。
关于科技创新,听委员诵读与感悟
图片
委员诵读:《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节选)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拉开历史的长镜头,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从大众视野来看,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神秘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元气充沛的求索精神,却总能直抵人心。从钱学森到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杰出的科学家身上总有一种极为相似的精神气场: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图片
委员感悟: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倡导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我国还专门为科技工作者设立节日,这在其他国家少有先例。
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龙华区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制造业大区、外贸大区,也坚持以创新为源、产业为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同时是一名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技工作者,我将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带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龙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白念平 曾广霖 贺曦
编辑: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