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二|不让上楼,“充电自由”在哪实现?

图片
图说:静安区铁路新村居民区的智能充电车棚 陈佳琳/摄
>>>静安
老旧小区,“螺蛳壳里做道场”
老旧小区道路狭窄、空间有限,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难题如何解决?今年以来,位于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的铁路新村居民区积极协调、充分挖掘资源,建立了7个集中充电点,拥有360个充电端口,让居民真正实现了“充电自由”。
据铁路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伟介绍,居民区大部分房屋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连楼梯都是木质结构,电动自行车私拉电线、飞线充电、乱停乱放等现象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经过排摸,整个居民区约有500辆电动自行车,要满足居民们的充电需求,首先要考虑智能充电车棚的选址问题,既要安全、又要方便。”王伟说。
然而,老旧小区要腾挪空地,谈何容易。居民区党总支只能因地制宜“螺蛳壳里做道场”,携手业委会、志愿者实地勘查,与区域内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协调,最终确定在南北两侧及毛家弄的关键位置增设和改造智能充电车棚。“以普铁新村北区入口处的智能充电车棚为例,这里原本是马路施工时的征用地块,我们先是协商借用了1.5米的空间距离,待施工结束后二次扩建,如今至少能停放近200辆电动自行车。”王伟说。
工作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普铁新村北区,右手边两个巨大的智能充电车棚映入眼帘,配有智能充电设备,一旁清晰地标注着操作流程:停车、插线、扫码、充电……只需简单几步即可完成充电过程,仅需0.25元/小时。数十辆电动自行车整齐停放着,其中不少正在充电,智能充电设备上还能看到剩余的充电时长。王伟介绍,这些充电端口均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维护,支持投币或扫码支付,还有远程控制、充满自停等功能。
记者观察到,智能充电车棚旁还有微型消防站,配备了灭火器、水枪、水带、简易破拆工具等。王伟说,目前,整个居民区共有4个微型消防站,能够在消防救援队伍到达之前有效控制火势。
62岁的马先生自出生起就居住在普铁新村,2014年拥有了自己的电动车。“以前要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只能把电瓶拎回家,或者把车停在一楼,从窗户里拉根线出来,让居民帮忙看着。现在有了智能充电车棚,安全、方便了不少。”
图片
图说:奉贤智能充电柜有效降低了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风险
>>>奉贤
进库不便,智能充电柜来“补位”
昨天,在奉贤区南桥镇旗港路铂悦华庭小区,记者看到16个智能充电柜已经投入使用。它们成为方便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的一种补充方式,有效降低了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风险。
铂悦华庭小区是一个新建小区,有200多辆电动自行车。在地下车库设有充电站,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但依然有一些居民不愿意使用。“我们发现,地下车库的坡道太陡,下雨天又比较滑,老人、女生等人群推车进出车库就比较困难。”金悦居委工作人员李娇阳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组16个智能充电柜在近期投入使用,一个充电柜可以为8个电瓶充电。充电进程和电池性能、状况,在手机上一目了然。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智能充电柜实现了对充电柜的智能化管理、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启动风扇、切断电源等,防止火灾的发生。”
智能充电柜安装后,满足了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老型号电动自行车没有便捷拆卸电池的功能,还是可以在原有充电点充电,而不想推车进库的居民则可以在充电柜充电,还能享受一定的费用折扣。“目前遇到的问题是,老人还不大会使用,我们会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教他们。”李娇阳说。
“每个社区情况不一样,要根据客观情况和居民需求来优化充电方式。”奉贤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老人较多的小区就会首先安装智能充电柜,而快递员、外卖员等人群较多居住的社区,就会考虑安装智能换电柜。“他们对快速换电的需求比较大,而且电动自行车型号也较新,适合采取这样的方式。”例如在南桥镇的政阳二期莱茵之恋小区,就采取了充电柜与换电柜结合的方式。
南桥镇社区安全服务中心主任庄晓春表示,目前,该镇47个小区内已陆续布设108台智能充电柜。根据后台数据,智能充电柜的使用率在不断提升。庄晓春透露:“我们正在探讨将智能充电柜的后台管理系统与镇应急平台相连,实现实时数据共享,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图片
图说:松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满电回家”行动鼓励企业免费为员工提供充电服务 曹博文/摄
>>>松江
上班免费充电,下班满电回家
防治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的压力往往由居民区承担,由于居民区电动车停放比较零散,电动车进出小区时间不确定,居民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管理成本往往较大。而最近,在松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鼓励下,不少企业开始鼓励员工上班时间在企业集中充电,满电回家。甚至不少企业都为员工提供免费充电的福利,大大减少了电动车安全末端治理的压力。
6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在企业大门入口处不远,一座大型电动车充电车棚里停满了电动自行车,距离门卫室不出20米,喷淋、灭火设备一应俱全。大部分充电口处并没有付费装置,可以直接插入充电。“我们企业大致有200个电动车的停车需求,今年在原有50个充电点位的基础上又扩建了50个充电口,为员工提供免费充电。我们员工大部分通勤距离四五公里左右,在这里充电完全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建设50个免费充电点位,为员工提供更多福利。”企业相关负责人柯婷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正遇上骑电动车来上班的员工王女士,她对记者说:“我住在佘山镇秋谭路,每天都骑电动车上下班。虽然小区里充电不紧张,但充电点位于地下室,推上推下不太方便。现在可以在企业充满电,我每个月能省下二三十元。大部分同事都来单位充电了。”
记者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了解到,“免费充电、满电回家”已经成为松江经开区的“潮流”。目前松江经开区辖区内121家规上企业、64家园中园参与到本次“满电回家”行动,已经吸引115家规上企业在厂区实行免费充电制度,鼓励企业员工在厂区内充电,减少住宅小区的充电和管理压力。在安全方面,松江经开区采取“白+黑”模式,对辖区企业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各个非机动车停车充电点位符合消防安全规范。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到“满电回家”行动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让“一桩幸福事”为更多员工带来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