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承认快被胡塞“拖鞋军”打垮,对中国来说却是有好也有坏?

什么?堂堂的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海军居然哀嚎称“要扛不住了”?这着实让人感到意外。环球时报援引美联社的报道称,在美媒发表的一篇名为“这是二战以来美国海军面临的最激烈的海战”的文章中提到,面对持续近半年的红海攻防战,接受采访的美国海军官员们纷纷表示“快要扛不住了”。一名在红海水域执行护航任务的美军“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的舰长更是直言,“外界并不理解我们所面临的事态的严重性,以及在海上受到的威胁有多大。只要我们犯错一次,或者胡塞武装只需要突防成功一次,就能发生足够严重的后果……”
图片
环球时报转载的美媒相关报道
恐怕任谁都没有想到,因装备水平颇为落后而被我们戏称为“拖鞋军”的也门胡塞武装,居然有朝一日也能把“超级大国”美国“按在地上摩擦”,原因究竟为何呢?其实答案也并不难理解,那就是伟大导师列宁曾提到过的一个朴素的道理——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在水域面积不大的红海,虽然胡塞武装向过路商船和美英军舰发射的弹药,基本均为整体性能平平的老式亚音速巡航导弹、自杀式无人机和普通陆攻弹道导弹,但在来袭弹药足够多、攻击频率足够高且攻势持续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即便是低端弹药也能对美国海军打出高烈度威胁。这一“低”一“高”之间的关系,就是对“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的证明。
图片
解放军尤其注重反航母作战
如此想来,持续至今的红海攻防战或许也能在相当程度上为解放军提供借鉴和思考,在各自代入敌对双方的角色后,我们不难得出喜忧参半的两种结论。从可喜的地方来看,胡塞武装有效证明了“只要反舰类弹药的投射量足够大,即便强如美国海军也会难以招架”这件事。而在未来的潜在军事斗争中,已然建立起完善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且尤其注重反舰和反航母作战需求的解放军,会且只会比胡塞武装有着更加强悍的反舰手段。不难想象,由水面舰艇部队、水下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基反舰导弹部队和火箭军反舰弹道导弹部队构筑的立体化火力网,足以对试图靠近的假想敌海上力量划下一道难以逾越的“死亡线”。
图片
火箭军部队发射弹道导弹
但从硬币的另一面来看,在面对假想敌针对“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所打造的“分布式杀伤体系”时,一些人此前秉持的“用火箭军的‘东风’导弹‘打地鼠’”的思维,恐怕并非那么好操作。我们知道,“分布式杀伤体系”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依托“岛链”上的各基地和岛礁,把大量中规模的岸基反舰部队、防空部队、小型水面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等分散部署于亚太地区。战时若解放军海空战力出入“岛链”,这些被分散部署的部队即可向解放军发动多方向的密集攻击。
图片
假想敌正在打造的“分布式杀伤体系”
在应对此类攻势时,仅凭“东风”导弹显然并不够。以红海攻防战为例,虽然美英等国对胡塞武装控制区进行了多轮空袭和导弹打击,却始终无法有效遏制对手以愈发猛烈的火力袭击过路船只和军舰。就以胡塞武装常用的伊朗制“努尔”反舰导弹为例,该弹的发射装置完全可整合在常见的民用20~40吨级商用卡车上,外形辨识度极低,能轻易混入民间车辆之中,有需要时即可驶向岸边并快速发射,发射结束后便快速机动转移。对于这种机动灵活且伪装度极高的发射车,美英战机和导弹发动打击的时间窗口极其有限,别说是抢在发射车射出导弹之前就予以摧毁,就连在发射车转移前对其进行摧毁都做不到
图片
胡塞武装使用的导弹
若想有效实现100%监控和摧毁胡塞武装导弹发射车和发射架、尤其是“发现即打”,美英军队就必须对胡塞武装控制区的一举一动做到实时监控,但现在看来这显然并不现实。如此想来,即便是美国都尚且做不到对17.6万平方公里的胡塞武装控制区的实时监控和发现即打,那在广袤的亚太海域和空域内,我们又怎能仅凭“东风”导弹去对可能无处不在的假想敌部队玩“打地鼠”呢?在对交战海空域敌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方面,解放军需要想出更好的办法,尤其是要做到对假想敌部队的尽早发现和尽早打击,且从发现到实施打击的流程要尽可能地缩短。唯有让己方杀伤链实现“短、平、快”,才能在对抗“分布式杀伤体系”时取得最优效果。
图片
火箭军装备的国产弹道导弹
总之,这场红海攻防战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在于:美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解放军也不能在未来的潜在军事斗争中落入同今天的美军相同的境地。无论是在军事技术方面还是战略学说方面,我们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