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对华加征关税,德国高层将访华,德媒:预计会“激烈磋商”

在欧盟委员会宣布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7.4%-38.1%的关税之后,德国副总理和意大利总理接连传出访华的消息。
很显然,这是奔着跟中国谈判来的,那么,欧盟成员国的这种动态,向外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呢?
据观察者网等媒体报道,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的办公室表示,哈贝克将于6月19号开始,对韩国和中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工作访问。
德国媒体报道说,这次访问将是哈贝克首次访问中国,预计中德双方将在此次访问期间展开激烈磋商。
图片
所谓的“激烈磋商”,显然是指前不久欧盟委员会宣布的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事情。德国经济部门也表示说,哈贝克虽然不会直接参与关税谈判,但会在与中方官员的会晤之中推动更公平的贸易条件。
换句话说,德国这实际上是在无力阻止欧盟通过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之后,寻求跟中国通过直接谈判,协商解决双方之间的贸易分歧问题。
那么,哈贝克此次访华之行能否达成目的呢?
从欧洲整体的角度上来讲,哈贝克此次想要推动中欧之间关于加征关税的问题,以谈判方式解决,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欧盟委员会通过加征关税的决定,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欧盟部分成员国和美国的意志,这是很难改变的现实。
图片
德国虽然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既然无法在欧盟内部阻止相关加征关税政策的通过,那么,想要让中国单方面做出妥协显然是不现实的。客观上讲,电动汽车领域并非是其他一般性的贸易,它是中国新三样出口的重点,也是中国未来产业布局的关键。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绝不会因为跟欧盟之间还算相对融洽的关系,就会坐视欧盟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如果欧盟最终真的实施了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措施,中国一定会进行反制的。
但另一方面,从德国自身的角度上来讲,尽管中欧之间围绕着额外增加关税的摩擦很难通过谈判解决,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德之间就没有办法绕开欧盟加征关税,对双方造成的影响。
说白了,欧盟只是一个松散的经济、政治邦联,欧盟委员会出台的相关政策,最终要不要落实下去,如何落实下去,欧盟成员国还是有很大自主权的。而德国基于跟中国之间巨大的双边贸易额,以及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上巨大的销售量,肯定是不会坚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
这种背景之下,通过直接谈判协商,中德之间不说能彻底解决此事,但至少可以削弱欧盟执意加征关税,对双方贸易所造成的影响。
图片
与此同时,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梅洛尼在这个时候访问中国,显然也有跟中国进一步谈判的意思。
与德国类似,意大利同样是与中国贸易额巨大的国家。作为七国集团中之前唯一参与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员国,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贸易对于意大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背景之下,意大利总理访华,多少也就有点想要为意大利开脱,或者说寻求削弱欧盟这份决议,对中意关系造成影响的意思了。直白点说,意大利也不愿意受到这份政策的影响,被中国报复。
图片
可以肯定的是,德国和意大利的这种动向,其实清晰的传递出了欧盟对于是否向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内部分歧。现在法国和部分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私利,同时受到美国影响,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此举是损害欧盟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而这种损害,对欧盟各成员国造成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比如,对德国、意大利这种跟中国贸易频繁的国家来说,与中国打贸易战,影响就非常严重。
而从中国的角度上来讲,欧盟是一个整体,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不可容忍的,必须要反制,可如何反制,反制对象是谁却是可以选择的。换句话说,主动权在我。
现在德国、意大利,包括从一开始就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匈牙利等国家,既然向中国表示出了善意,那么,中国在采取反制措施的时候,完全可以有选择的绕开他们。
毕竟,对于中国来说,维护中欧之间的贸易,不能仅靠强硬,也不能仅靠妥协。现如今欧盟部分成员国示好,而部分成员国坚持强硬,正好是个机会,让中国可以区别对待欧盟各国,照顾释放善意者,针对释放恶意者。
只有区分出“谁是我们朋友,谁是我们敌人”,然后给朋友好处,对敌人进行反击,才能真正影响欧洲选择,让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立威”。
图片
除此之外,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个事,现在还没有彻底确定下来。法国和德国都公开表示,如果无法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关税分歧问题,那么,欧盟才会在7月4号对中国电动汽车正式启动加征关税的政策。
换句话说,现在中欧之间这种频繁的高层交流,实际上也凸显出欧盟方面想要跟中国谈判解决分歧和争议的态度。毕竟欧盟不像美国,美国是铁了心要打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宁可自己不发展,也不让中国发展,而欧盟只是眼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想用关税吸引部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去欧盟投资。
从这个角度讲,中欧双方还是有一丝可能,绕开直接加征关税,而达成新的双边贸易协议,从而避免展开全面贸易战的。可以说,未来的一个月内,将是决定全球经济体系和中欧双边贸易,能否继续维持正常运转的关键窗口期,接下来就看德国、意大利,包括欧盟的理智派政客们,能拿出多少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