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一年后,国家部委首次为未来产业专设机构

图片
工信部高新技术司日前成立了未来产业处,图为工信部大门。(人民视觉供图)
又一省份提出,要加大力度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2024年6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内加快打造现代化工业体系情况。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提到,山东将从人才培养和特色园区开发方面着手,打造全国重要的未来产业策源地。
从全国范围来看,规划布局未来产业已成大势。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杭州、成都、无锡等十余个地市都出台了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意见。此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西等还出台了省级的意见和方案,全力发展未来产业。
各地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春奎看来,近3个月,这个现象已经愈发明显。究其原因,要回到工信部新设立的一个处室。
2023年3月,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开启,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划转到工信部。 2024年3月,工信部网站显示,高新技术司下设六个处,其中之一即是“未来产业处”,这是国家部委首次为未来产业专门设置业务主管机构。
 从“新兴”到“未来”
从时间上看,未来产业并非新概念。
在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面对经济运行的内外压力,“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当时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成为共识,宏观调控方式也面临着新要求: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印发,进一步提出要“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领域被重点提及。
地方快速行动。2022年2月,陕西省工信厅发布《未来产业培育工程行动方案》,意在成为国内发展未来产业的先行区。同年9月,上海市政府也印发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未来产业的创新高地,目标是,到2030年,地区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到了2023年,从中央到地方,重视未来产业发展的态度愈发明显。8月,先是工信部、科技部等4部门印发实施方案,提出要前瞻布局元宇宙、脑机接口等9大未来产业的标准研究;9月,北京又印发了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方案,要让北京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的发展引领者。
长期关注科技政策和体制改革,朱春奎认为,重视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识在中国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叫它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两年开始更多用‘未来产业’这个词”。
而从近年来看,大力推动未来产业也与各国的积极竞争分不开。朱春奎解释,“国际上,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上超前布局,因为低碳、健康、智能这三大诉求会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在世界发展大势的推动下,2024年1月,工信部等7部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定义,“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为何要出台这份实施意见?随后公开的解读文章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给出的解释是,当前,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还面临着系统谋划不足、技术底座不牢等问题。
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未来产业处设立。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部网站更新后显示,高新技术司设立了“未来产业处”。
 转隶后,高新司职能有变化
设立未来产业处的同时,高新技术司还公布了其他5个处室的设置情况,分别是综合处、重大项目协调处、产业创新能力处、关键技术一处、关键技术二处。
内设机构的改变源自2023年3月开启的新一轮机构改革。2023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对工信部职责进行调整,原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被交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承担;同时,原归属科技部的高新技术司也被整体划入工信部,其组织拟定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等职责都归于工信部。
之所以要做出这种调整,朱春奎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跨部门协调、横向沟通是各国政府都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前像是高新区建设这些,都是科技部在管,但现在,工信部抓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可以更直接,更有抓手了。”
朱春奎介绍,根据目前机构改革的设计,科技部需要更加聚焦宏观战略的顶层设计,为此,具体的业务大部分交由相应的部委负责,“方便联动创新可以更好地开展”。
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工信部高新技术司的职责主要包括,组织拟订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组织相关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务并监督实施,推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南方周末记者还注意到,单从职责上看,如今的工信部高新技术司,与隶属科技部时期的高新司,职责不完全雷同。
机构改革前,原科技部高新技术司承担“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工作,转隶后,这项职能已划转到工信部科技司,该司最新增设了“技术服务与成果产业化处”。
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责编 钱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