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蒙古时代,为何没能再出一位成吉思汗?达延汗、俺答汗差点实现

13世纪初,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大蒙古国达到了巅峰时期。此后,成吉思汗的子孙,逐步在欧亚大陆上建立了元朝、金帐汗国、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等汗国,是当时欧亚大陆上,最牛的存在。
不过这种强盛,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金帐汗国,征服了东欧草原的广袤地区,罗斯诸国多数都臣服在其脚下,他们坚持了200多年,其中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在平叛。
伊利汗国,征服了中东、中亚的部分地区,只坚持了80年左右。
察合台汗国,偏安中亚、西域等地,坚持了120年左右走向了分裂。其中西察合台汗国,坚持了50多年,东察合台汗国看似坚持了340多年,但实际上长期处于内忧外患当中,而且地盘已经严重缩水了。
窝阔台汗国,占据西域、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只坚持了58年时间。
我们最熟悉的元朝,也是大蒙古国的正统继承者,实际上也只坚持了98年时间。
由此可见,蒙古人建立的这些汗国,虽然势力范围非常广,但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的统治。他们主要采取分封制,因此即便在统治期内,也不能行之有效地对地方进行管理。
图片
元朝覆灭以后,蒙古也曾有过几次短暂的崛起
元朝被明朝所取代以后,实际上在北边还有一个北元小朝廷。这个小朝廷和明朝还僵持过一段时间,直到1402年,北元最后一位大汗坤帖木儿被害以后,北元也算是彻底崩盘了。
此后北元主要分裂成了鞑靼、瓦剌这两个部分。由于蒙古各部还有很强的战斗力,所以他们当然不认为这个时候的北元已经没了,但当时他们的确已经全面恢复本族文化习俗,不再沿用元朝时期的文化习俗。
第一,绰罗斯也先的昙花一现
15世纪中叶,瓦剌出了个猛男,名叫也先。这位猛男自称瓦剌太师,曾在短时间内成为漠北最强者,与明朝达到了分庭抗礼的地步。虽说瓦剌不算黄金家族的直系,鞑靼才算,但瓦剌毕竟是成吉思汗征服并且收入蒙古各部中的一个,所以他们自然也能代表蒙古部落。
也先干的最牛的一件事,当然是在土木堡之战中,一举俘虏明英宗朱祁镇,并且强行将其留在瓦剌留学1年之久。
不过也先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即便他曾经担任过蒙古大汗,而且是第一位非黄金家族后裔的蒙古大汗,但依旧无法将蒙古各部真正统一在一起。也先晚年被手下出卖,兵败而亡。
图片
第二,中兴之主达延汗
此后的蒙古各部再次陷入了一片混战之中,直到1480年一个叫达延汗的猛男出现,才暂时稳住了局面。
达延汗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他老爹巴彦蒙克跟着哥哥满都鲁一起,平定了鞑靼内乱,满都鲁也如愿成为了鞑靼的新任大汗,奈尔兄弟阋墙,满都鲁听信谗言将弟弟巴彦蒙克给宰了。
等到满都鲁死后,各部再次为了争夺大汗之位蠢蠢欲动,为了稳住鞑靼局面,满都鲁的妻子满都海,选择下嫁巴彦蒙克的儿子巴图孟克,并且将巴图孟克扶上大汗之位,成了后来的达延汗,那时候的达延汗,尚未成年。
达延汗这一生,一直忙着统一蒙古各部。他的妻子满都海帮助他击败了瓦剌,迫使瓦剌向西迁徙,进入漠西蒙古。他本人则在成年以后,联合科尔沁,稳定了鞑靼内部,完成了东蒙古的统一。
即便如此,达延汗也没能创造成吉思汗时期的战绩,而且达延汗去世以后,甭说征服瓦剌了,鞑靼内部又因为汗位之争发生了矛盾。
图片
第三,得国不正俺答汗
达延汗吸取了传位的教训,采取了中原王朝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在嫡长子去世后,便早早立嫡长孙博迪作为接班人。
可达延汗有11个儿子,其他儿子肯定不服啊,这不,老朱家的事情,似乎在蒙古又有了一个翻版。趁着侄子博迪年纪小,达延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一度占据汗位2年之久。
后博迪又将汗位夺了回去,同年,年仅30岁的巴尔斯博罗特就莫名其妙去世了,可见这个大侄子丝毫没有心慈手软。
不过巴尔斯博罗特还有一群儿子,其中有个叫俺答的猛男,成为了博迪后裔挥之不去的噩梦。
俺答汗为了壮大自身的力量,带着本部人马不断南下入侵明朝的势力范围,通过掠夺使得自己变得强大,因此很快就成了蒙古内部最强大的力量,甚至连蒙古正牌大汗达赉逊都选择迁徙避其锋芒。
不过俺答汗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出身问题。他老爹不是达延汗的长子,他自己也不是老爹的长子,因此俺答汗想要成为那个时代的蒙古大汗,的确有点难度。为此,俺答汗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与明朝实现封贡这事儿上。一直到隆庆年间,明朝加封其为顺义王,俺答汗又建造了呼和浩特城,双方实现了正常贸易往来。
即便如此,不是正牌蒙古大汗的俺答汗,始终是无法成为蒙古真正的王者的,自然也没机会恢复成吉思汗时期的伟业。而明朝之所以提携俺答汗,也是为了分化蒙古各部。所以说,历史常常会跟你开玩笑,好不容易出个牛人,却让他得国不正,整天想着的居然是得到明朝的封贡。
图片
林丹汗被灭,8个老婆被皇太极的兄弟们给分了
明朝末年,达延汗的第八世孙林丹汗在爷爷彻辰汗去世以后,于1604年承袭了蒙古大汗的大位。按道理来说,林丹汗绝对是黄金家族正牌的继承人,蒙古大汗的合法承袭者。
不过那时候的蒙古诸部已经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甭说瓦剌在漠西蒙古偏安一隅了,就连鞑靼这边,也是乱作一团。由于俺答汗的崛起,所以右翼三部,也就是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等,基本处于半独立状态。
身处察哈尔的林丹汗,也是一位立志恢复成吉思汗伟业的蒙古大汗。为此,他非常希望能够拿下科尔沁草原,完成蒙古的统一工作。
不过既生瑜何生亮,林丹汗崛起的同时,后金的努尔哈赤也崛起了,他带领的八旗军同样横扫东北,且得到了科尔沁蒙古的支持。
不得不说,努尔哈赤是很懂统战工作的,他们不断和科尔沁交好,其目的就是为了孤立察哈尔的林丹汗。
林丹汗愤怒不已,果断出兵科尔沁,关键时刻努尔哈赤出兵相助,从此以后,科尔沁就跟着后金混了,而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第一次尝到了统战的甜头,打算将统战进行到底。有了科尔沁的加盟,清朝八旗兵便有了组建大量骑兵的物质基础,这为后来清军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1634年,皇太极时期,林丹汗被清军打得无路可退,在青海病逝。自此,蒙古大汗直系后裔,就此断绝。而林丹汗的8个老婆,也被皇太极分给了自己以及兄弟们。
图片
噶尔丹也想成为下一个成吉思汗
在清朝的攻势之下,鞑靼这边算是彻底臣服了。可瓦剌那边却还不服,尤其是清朝初年,瓦剌四部中,准噶尔部崛起后,再次有了统一蒙古各部,恢复成吉思汗事业的想法。
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在完成了瓦剌四部的统一工作后,占据西北大片地区,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这个时候,压力就给到了清朝,一边是沙俄在黑龙江流域捣乱,一边是准噶尔汗国,在沙俄的怂恿下,翻越杭爱山,进军漠北蒙古。
为此,康熙帝草草与沙俄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约定以外兴安岭为界后,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对付噶尔丹了。
在康熙看来,沙俄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噶尔丹才是心腹大患。康熙深切地明白,他们是在与科尔沁蒙古联合后,才有了夺取天下的资本。如果噶尔丹壮大了,再次染指蒙古各部,保不齐清朝的江山也会被他们给抢了去。
为此,康熙不得不选择三征噶尔丹,虽然噶尔丹战败了,可准噶尔汗国并没有就此终结。一直到1757年,乾隆时期,清朝才彻底灭了准噶尔汗国,收复了漠西蒙古。
图片
清灭准后,昔日辉煌基本不可能再现了
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以后,蒙古的主要力量,全都选择臣服于清朝。为了避免蒙古再出一个类似成吉思汗的牛人,清朝对蒙古各部,采取了实质性的管理措施。
首先,对于察哈尔、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地,清朝采取直属管理的方式,也就是向当地派遣清朝的官员,这和内陆省份没有任何区别。
其次,对于漠北蒙古,采取的是扎萨克制度,也就是将当地划分成若干个扎萨克旗,由蒙古王公担任这些扎萨克旗的长官,也就是分而治之。而这些长官,则统一归将军、理藩院管辖。
此外,拿下漠西蒙古以后,清朝在这里设立了伊犁将军、参赞大臣等,专门负责选拔、管理当地的伯克。同时对于部分民族,也采取了扎萨克制度。
这么一来,蒙古各部在这一番操作之下,基本上就安安稳稳地过上了小日子,类似成吉思汗这样的人物,不可能再出现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