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努力唤醒中小投资者中“沉默的大多数”

孙倩,曾荣获 ”上海法院十佳青年““ 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3次;另有2次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7篇上海法院精品案例、示范庭审等。
“让更多中小投资者被看见,被听到。”这是2021年记者第一次专访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审判团队负责人孙倩时,写下的一句话。彼时,全国首例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二审刚刚落槌。
再次见到孙倩时,这一历时三年的“第一案”有了最终结果:2000多名股民足额获赔3.29亿元,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留下了有份量的一笔。
作为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首位创新实践者
她努力唤醒中小投资者中“沉默的大多数”
坚持为他们维权开辟“绿色通道”
她坚持推进建立追偿审判机制
震慑“关键的少数”
为资本市场违法乱象敲响警钟
从“第一案”开始,唤醒“沉默的多数”
中国资本市场九成以上投资者是“散户”。此前,尽管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被陆续查处,但广大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后却因各种原因难以寻求司法救济,不得不沦为“沉默的大多数”。
修订后的《证券法》中,代表人诉讼制度为中小投资者打开了维权“通道”。
2021年3月30日,全国首例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在上海金融法院开庭,315名投资者以证券虚假陈述为由要求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赔偿损失1.46亿余元。
图片
受访者供图(下同)
“我是代表人魏某。”“我是代表人肖某。”……简单的几句自我介绍,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我国法庭上第一次出现股民自己线上投票推选的诉讼“代表人”。
坐在审判席上的孙倩,深知这背后的来之不易。
一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往往涉及众多股民,而他们遍布在大江南北,要让股民们聚到一起推选代表人,简直难以想象。
在孙倩看来,只有让参与诉讼变得简单、便捷,才能唤醒他们积极维权。
短短四个月内,在一次次地尝试、推翻、再尝试中,孙倩与同事、技术人员共同探索搭建起代表人在线诉讼平台,为投资者打通了快速索赔的“绿色通道”,也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实施提供了示范样本。
从审理“第一案”开始到最终投资者足额获赔,孙倩最大的感触是:中小投资者依法维权的意愿越来越强了。“随着案件的审理为社会所知,很多股民意识到,原来法律没有那么遥远,可以非常便利地维护自身权益。”“代表人诉讼也能更好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案后,获赔的当事人之一肖某给孙倩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这封信给了孙倩很大的鼓励:“我觉得我在做正确且有意义的事。”
追责“董监高”,震慑“关键的少数”
“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实际上是由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者是董监高作出,其个体责任也不能忽略。”孙倩说。
另一起由她主审的案件中,上市公司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因证券欺诈被判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投资者保护机构代位公司向董监高(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简称)追偿。最终当庭顺利调解,大智慧公司获得控股股东3.35亿元全额赔偿。
这也是全国首例投保机构代位追偿董监高案,起到了震慑“关键的少数”积极效果,有效地维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一系列的证券民事侵权诉讼,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会意识到,对证券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不能心存侥幸,一旦发生,公司面临的不止于行政处罚,还需要赔偿投资者的巨额损失,因而心存敬畏。”孙倩说。
图片
近年来,孙倩先后主审了全国首例普通代表人诉讼案、投保机构代位追偿董监高案、董监高违反公开承诺被诉侵权案以及上海首例石油掉期纠纷案等多起首案,参与开发了全国首个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创建了全国首个赔偿款自动分配机制。
每一起首例案件,每一项制度创新,都在努力运用司法智慧,寻求资本市场纠纷的最优解。
迎来新身份,成为“法治的传播者”
孙倩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大多时候,她更善于倾听。曾经,她认为这是做法官的“天然优势”:“作为居中裁判者,判决之外,法官无言。”
如今,她却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法官不能只埋头办案,还要抬头看看这个行业,看看整个社会。”“要走出去,成为法治的讲述者、传播者。”
近些年,由于所办案件受到较多社会关注,孙倩积极走出法院,成为一名法治传播者:参加央视《法治天下》节目解读“e代驾”代位求偿权纠纷案,回应社会普遍关注的代驾问题;参与制作全国首部涉外司法专题片《老外讲故事·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海内外取得良好反响;参加上海金融审判讲师团为北大、复旦法学研究生讲述金融前沿法律问题系列课程等,广受好评。
近期,上海金融法院结合数字法院建设,成立了数字赋能“智研社”。孙倩也迎来了一个新身份:智研社社长。
图片
“数字赋能司法,我们将以金融纠纷风险预警和防范为基础,创新数字治理模式,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法治保障。”
“推动新时代金融司法,我们一直都在路上。”孙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