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14年,攻占城池众多,只有安庆比较稳定

建国14年,太平天国疆域并不大,相对安全,统治比较稳定的城市,就只有安庆。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这是太平天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疆域有多大,能跟清朝抗衡14年?其实,疆域并不大,比较牢固控制的城市,且相对安全,估计就安庆,这很有意思。
图片
1851年金田起义,转战广西,攻占永安,这是太平天国夺取的第一座城市。永安生活了七个月,太平天国进行永安建制,册封“首义五王”。
永安虽说待了7个月,但周围都是清军,赛尚阿、周天爵、向荣、乌兰泰、张国梁、和春的兵马,总计6万余人。
1852年12月,太平军夺取武昌,这是军兴以来占领的第一座省会城市。武昌周围也是清军,他们从广西追击而来,太平军留守一个月,然后东征,放弃城池。
1853年3月,太平军夺取南京、镇江、扬州,并定都南京。但是,这三座城市几乎很少有安宁的时间,周边是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以及广东“红单船”水师。
江南大营清军,以孝陵卫为本部,与江北大营包围宁、镇、扬。其中,江南大营与天京最近之处,才不到五里,对方说话大声一点都能听见。
1856年5月,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第一次被摧毁,清军暂时结束3年的陆地封锁包围圈。但是,水师依然在江面,太平天国从未能将其消灭。
1858年初,清军第二次组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继续包围南京。如此,南京陆地方面的威胁再次出现,直到1860年李秀成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然后东征。
即便是第二次毁了江南大营,但清军水师依然在,只是暂时威胁不到。这次,南京又得到2年的相对安稳时间,直到湘军主力杀来,清朝第六次包围南京。
1853年5月,林凤祥率2万精兵北伐,全军覆没,没有建立基地。同年,西征长江中上游,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多个战场同时用兵,夺取很多城池,但旋即放弃,或者处在争夺中。
安徽庐州,胡以晃率军破城,杀了安徽巡抚,湘军鼻祖江忠源。但是,太平军刚进入城池,曾天养旋即杀入湖北,庐州兵力不足,和春包围城池。
湖北武昌,太平军三次攻占,但统治不稳定。因为,每一次攻占武昌,清军都立刻赶来包围,将太平军堵住里面。第一次是向荣,第二次是曾国藩,第三次是胡林翼,直到韦俊主动撤离。
图片
湖南基地,岳州一度控制在手,但曾国藩训练湘军之后,旋即丢失。占领岳州的时间,不过半年而已,没啥建设,影响不大。
江西战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西征,拿下九江、湖口、彭泽。但是,一年多之后,曾国藩湘军杀到九江城下,直到城池陷落,太平军都没能解围。
例如,石达开取得湖口、九江大捷,但塔齐布湘军还在九江城下,太平军短期内奈何不了他们,九江并不是完全占有。
1854年12月,湘军抵达九江城下,1858年5月城池陷落,太平军一直在战斗之中,只是激烈程度不一样罢了。此外,九江太平军只是守卫城池,没有外出作战,开拓基地。
第二阶段,是石达开西征上游,在江西大规模用兵,夺取八府四十多座县城,并进行建设,打造一块稳定基地。但是,时间不到2个月,杨秀清调石达开回来摧毁江南大营,江西兵力不足,太平军采取守势,双方陷入争夺中。
天京事变爆发,江西太平军也参与内斗,结果被清军反杀,城池不断陷落,石达开的努力化为乌有。后来,石达开单干攻打衢州,想进入江浙,但江西基地丢失殆尽,石达开后方不稳,只能打游击。
东征战场,扬州、镇江一直处在清军包围中。直到城池陷落,扬州、镇江的太平军都没能继续东征,夺取新土地。李秀成第二次东征江浙,情况才有了改变。
1860年,李秀成彻底摧毁江南大营,先后2次东征,夺取苏州、常州、湖州、杭州、余杭、嘉兴、宁波、无锡、绍兴、丹阳、溧水、金华等,几乎夺取了整个江浙,也进行建设。
李秀成善于搞地方工作,问题是他没有时间了。首先,湘军东征,一直杀到南京城下,李秀成无奈回援京师,江浙兵力不足。其次,列强参战,支持清军,江浙处在争夺中,没有安稳的日子,直到完全陷落。
从金田起义到赖文光兵败扬州,太平天国在内地18省都有战斗,也夺取了不少城池,但并未真正控制,或者说统治稳定。不过,有一个例外,就是安庆。
1853年1月,太平军从武昌东征,夺取安庆,但不防守,直接放弃。6月,胡以晃、赖汉英西征,夺取安庆,然后重点经营,作为防御南京的门户,以及西征前进基地。
对安庆,太平天国是重点打造,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罗大纲、李秀成都在这里进行地方建设,推行“安庆易制”,推动了安庆社会经济发展,也稳定了地方统治。
图片
太平军守安庆,不只是安庆一座城池,而是包括其辖区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广大地区。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安庆最稳定,发展环境最好,很长一段时间内周边都没清军。
安庆被湘军包围,处在争夺战,始于1858年10月。但是,随着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全歼湘军6千精兵,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安庆之围解除。
安庆真正处在激烈争夺战,湘军主力抵达城下,要等到1860年10月。此时,李秀成、陈玉成东征江浙,曾国藩、胡林翼趁虚而入,彭玉麟、杨载福水师封锁长江,开始了一场大规模会战。
从1853年6月算起,到1860年10月湘军主力围攻,安庆迎来7年的和平发展时间,这情况比南京都要好。这7年里,安庆周边没有清军,太平天国可以好好经营,将其打造成西征、北伐基地,以及京师屏障,还有粮食存储基地。
如此,安庆对太平天国而言至关重要,这也是陈玉成不惜代价解围安庆的主要原因。但是,李秀成不配合,导致安庆陷落,陈玉成元气大伤,拉开了太平天国灭亡的序幕。
那么,为何打了14年,只有安庆比较稳定、安全呢?很简单,太平天国的作战方针有问题,在没有消灭清军有生力量之前,便急于建立根据地,且自己兵力不足,到处防守,只能进入拉锯战,且是内线作战,拼消耗。
急于建立稳定根据地,这是太平天国败亡的重要原因。建立基地固然重要,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消灭清军有生力量,让他们丧失进攻作战能力,保证基地安全。
想要消灭清军有生力量,就需要组织几场大规模会战,双方进行主力对决,打歼灭战而不是打击溃战。显然,杨秀清就犯了错误,喜欢打击溃战,胜利很多,但守不住胜利果实。
李秀成自述中,就说出杨秀清问题所在。例如,江南大营的清军,是向荣从广西追击太平军时带来,杨秀清从未能将其消灭。再则,第一次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太平军打了一场击溃战,清军伤亡并不大,否则和春、张国梁岂能快速充足大营,继续包围南京。
图片
摧毁两大营后,杨秀清在东线、西线同时用兵,太平军兵力不足,本应该能消灭的江南大营余部,得以活下来,把秦日纲挡住金坛一线。西征也是如此,兵力不足,石达开连蒋益澧这关都过不了,无法增援武昌。
李秀成不一样,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后,他力排众议,坚持集中兵力东征,对和春、张国梁穷追猛打,务必拿下江浙,消灭清军有生力量。李秀成做到了,直属朝廷的南方军团被太平军消灭,清朝才不得已授予曾国藩实权,湘军成为主力。
李秀成作战方针没有错,故而能开拓江浙基地,建立苏福省、天浙省,支撑太平天国后期江山。但是,李秀成没有良好的环境,也没有时间,随着列强参战,局势逆转,忠王也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