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有平台促销长达41天,淘宝去年累计三个月“大促”

一年一度的电商平台“618大促”活动即将迎来最高潮。而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此前不少电商平台取消预售环节,取而代之官方补贴、直播电商等低价策略和内容策略,不少网友反映“这届618太长了”。据上游新闻了解,在今年“618”前,有电商已经“大促”累计长达45天,而在去年,部分电商“大促”时间累计长达90天,占到全年时间的四分之一。
今年“618”比往年更早一些
今年五一小长假后不久,多个电商平台纷纷宣布提前开启“618大促”并官宣“取消预售”。
多年以来,主流电商平台一般在5月底公布“618”玩法并启动大促。去年,淘宝天猫、京东分别于5月26日、5月23日开启预售,5月31日全面开卖。今年,平台取消预售,但“大促”开启时间提前至5月20日前后,“大促”周期明显拉长。
5月19日,拼多多正式开启了今年的“618大促”,活动持续至6月21日。
5月20日,快手宣布正式开启以“天天都是‘618’,大牌补贴比全网”为主题的快手商城“618购物节”,活动将持续到6月30日。同日,天猫、淘宝等平台已提前启动“618”活动。
图片
5月28日,在“京东618,又好又便宜”启动发布会上,京东宣布“618”将于5月31日晚8点正式开启。
纵观各平台动作,今年“618”的一大特点,是平台在继续主打低价、便宜、实惠的同时,都将用户体验作为自己发力的一大重点。“简化购物流程”成为今年各平台的共同选择: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小红书等平台,均更加强调现货销售模式。
伴随着“取消预售”而来的,则是促销时间的延长。其中,快手的“618大促”时间更是足足维持41天之久,成为“史上最长”。
2023年,抖音促销活动从5月25日开始,比今年少一天;快手2023年“618大促”活动为期一个月,也比今年短。这意味着参与今年“大促”的消费者在购买心仪商品时可以“即买即得”,无需再等到预售期结束。与此同时,拉得更长的促销时间,也让不少消费者直呼“无感了”。
长时间“大促”买家觉得“累”
今年,准妈妈黄小姐买了大量母婴用品,“大品牌的婴儿车、安全座椅在‘618’购买价格还是很划算,安全座椅比原价节省了2000多块钱。取消预售之后收货的时间也很快很方便。”
然而取消预售之后超长的“大促”也让消费者产生了“疲惫感”。
有不少网友感慨道:“‘大促’了快一个月了,正式的日子还没到”“买的30多单商品都到了而且已经拆开用了,‘618’还没结束”“‘大促’了一个月,正日子还没到,而且部分商品价格感觉和平时没啥区别了。”
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今年“618”时间太长,心仪的商品价格不停在变,导致自己“下了单又退,退了又要下单”,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26岁的刘女士表示,她今年陆陆续续买了些东西,但并没有花太多的钱和精力在今年的“618购物节”上,“以前就是预售、定金、直播间蹲优惠,现在感觉即便是搞活动也省不了多少钱,再加上有些商家‘大促’前先把价格提上来然后再让各种渠道领券买才是原价,很败好感。”
图片
此外,刘女士表示,“购物节”拉得“战线”过长也是她失去购物欲的原因之一,“满300-50持续了很长时间,让我感觉很疲惫,而且平时也有满300-30或者满300-40的优惠,没觉得便宜多少,这就导致我没有冲动消费和囤货的欲望了。”
有媒体调查显示,在5681人参与的“你认为‘618大促’多长时间最合适”的网络问卷调查中,有2833人表示“1天,简单集中,直接最低价”;有1558票表示“3-5天,有时间做攻略”。另一项调查显示,25%的网友认为,电商平台“大促”在1-3天最为简单;43%的网友认为,3天时间太短来不及做功课,7天比较合适;25%的网友认为,2周左右比较合理。93%的网友希望电商“大促”不要超过2周,让“大促”回归6月。
当“大促”成为常态
对于各类电商平台,“促销”已然成为了常态。
以淘宝及天猫为例,上游新闻梳理公开资料发现, 它们在重大节日及官方名义的购物节都会推出相应的促销活动,如“年货节”“国庆大惠战”“618”“双十一”等,此类促销活动持续时间都较长,不少时间都在10天以上。去年“618年中大促”长达19天,类似的促销活动时长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了68天。另一些以人群、受众及节气为名的促销活动,如“情人节”“女王节”“端午节”等促销时间则相对较短,从一天到一周不等,全年总时长超过28天。去年,此类促销活动总时长超过了96天。截至今年“618”之前,据不完全统计,促销时长已达45天。
在各大购物平台,还有更多以不同的人群、行业、品类为名的官方促销活动涵盖每月若干时间段,因此可以说,“促销”已从特定节点的营销活动转变为了电商平台的一项日常操作。
促销延长需提升买家消费意愿  
预售制取消了,为了刺激销量,电商平台选择拉长“大促”周期。这种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的接触和购买机会,提高用户粘性,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尽管“618大促”的战线拉长为商家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和压力。
首先,活动周期的延长意味着商家需要持续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随着促销周期的延长,消费者得以在更充裕的时间内进行选择,消费决策因此更加理性化。这也意味着,那些寄望于通过“618大促”实现爆发增长的商家,期望可能要落空了。
图片
此外,部分消费者开始对越拖越长的促销感到疲惫,加之商品价格频繁变动,使得不少消费者陷入了“下了单又退,退了又要下单”的循环中。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是给退货率居高不下的商品品类增添了更多的退货压力。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拉长的促销周期给了商家更多的销售和准备时间。消费逐步进入到买家市场,也就是说消费者现在都是理性消费,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手段才能够让消费者愿意消费。从这个角度去看,如何更好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就成了商家和平台的重要出发点。
上游新闻综合自 央广网、工人日报、九派新闻、闽南网、红星新闻、潇湘晨报、潮新闻、新京报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