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黑科技”走进威海高区企业生产线

  6月11日,在山东大学(威海)薄膜科学与技术课题组实验室里,一台超高真空磁空溅射镀膜仪正在加紧调试安装,这台“大家伙”是该课题组自主设计并定制加工的新“利器”。它的用途十分明确——攻关山东华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热敏打印头寿命的技术难题。
图片
  高校与企业“牵手”攻关技术难题,得益于我市实施的“揭榜挂帅”机制。近日,威海市“揭榜挂帅”项目(技术攻关类)立项名单公布,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揭榜”华菱电子的热敏打印头功能保护膜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热敏打印头寿命问题是行业一直以来的“卡脖子”难题,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必须迈过去的坎。眼下,该项目课题组正加紧研发,争取用两年时间帮助企业提升热敏打印头产品的性能,让其使用寿命提高两倍以上。
  面对这一难题,作为业内产品应用领域覆盖面广阔的高新技术企业,华菱电子提早就开始布局,增加企业研发人员占比,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试图攻克关键技术。但没有“外脑”加入,这并非易事。因为该难题专业性强,且技术成果必须要产业化。
  “企业的技术难题正是我们的科研方向。”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教授、山大威海工研院辐射探测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勇说,“揭榜”的底气是因为课题组有“黑科技”。
  聚焦功能薄膜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器件应用等领域,该课题组已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目前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企业委托开发4项;2023年,相关项目获得山东大学(威海)首批校地融合发展项目立项。此次课题组还将协助华菱电子开展基础数据研究,让企业工程师能更深入了解工艺背后的基本理论,提升自主创新设计能力。这正对企业“胃口”。
  成功“揭榜”,也离不开双方前期合作的默契,在校企地多方“撮合”下,双方早就互动频频。每个季度,王勇都会到企业授课或技术交流,山东大学(威海)的本科生、研究生每年都会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其中,互动频率最高的一项则是高校师生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真正的技术难题。
  “通过‘揭榜挂帅’,我们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既有足够的经费让高校老师静下心来解难题,也减轻企业的研发负担,更能反哺行业技术和工艺创新。”在王勇看来,校企“牵手”实现了多方共赢。
  目前,我市还有更多和王勇一样的高校学者,脱下实验服,穿上工装,走向企业生产一线“解题”。据了解,山大威海工研院打造专业技术经纪人团队,积极开展“双走进”“融链”等专家下基层活动,主动对接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通过“揭榜挂帅”、项目申报等形式开展联合攻关,现已有近20项科研项目获省级立项支持,将有效解决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此次“揭榜挂帅”项目中,高区威海晶合数字矿山技术有限公司的模块化矿山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同样上榜。一直以来,高区积极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聚焦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链创新联盟,推动企业、高校、院所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切实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近年来,高区累计立项5个“揭榜挂帅”项目,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于淑仪 文/图 通讯员 陈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