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加税后,中国对欧盟猪肉及副产品反倾销调查

据央视新闻6月12日发布消息,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在7月4日起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关税,对比亚迪、吉利、上海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分别征收17.4%、20%、38.1%的关税。
早在2023年9月,欧盟委员会就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始了“反补贴”调查,欧盟指出:“中国车企不公平地从国家补贴中受益,中国车企向欧洲倾销‘过剩产品’的行为会威胁欧洲本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对此,我们也多次驳斥欧方,称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以及国际贸易规则。这将会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这一行为会损害欧方自身的利益。
图片
欧盟
但很显然,中方的劝告乃至警告,欧盟方面都没有听进去。所以作为回应,在欧盟宣布加税后,仅过5天,中国商务部宣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对欧盟进口的猪肉及猪肉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欧盟制裁的是技术含量更高、且市场经济效益更大的电动汽车产业,而我们却只是瞄准欧盟猪肉及副产品,多少有些不对等?
但其实不能这么理解,因为我们的反制,主要是为了让欧盟感觉到疼,这样才能起到制裁应有的效果。比如若中国限制从欧洲进口猪肉,欧洲猪肉业将会遭受重创。
图片
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在去年共进口了价值约60亿美元的猪肉产品,其中约有60%来自于欧洲。诸如猪耳、猪鼻、猪脚、内脏等特殊部位,在西方国家并不受欢迎,而中国市场则具备较大潜力消化这些产品,如果中国开始对欧洲猪肉及副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欧盟放眼全球根本找不到替代的市场。
因此,中国商务部宣布此项举措之后,西班牙、丹麦、荷兰等欧洲重要畜牧业国神经紧绷。西班牙工业和旅游大臣埃雷乌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中欧不应该陷入贸易战的漩涡,我们希望中欧之间的关系永远是良好的,我们正努力确保这种良好关系继续下去。西班牙是欧洲最大的猪肉出口国,2023年共向中国出口了38.2万吨猪肉,总价值约15亿美元。
法国猪肉行业协会副主席蒂埃里-梅耶也直言:“没有中国市场,相关企业很难生存,我们对此感到担忧。”
图片
中欧贸易
由法国、西班牙等国养殖行业人员的反应可以看出,中国反制欧洲猪肉及副产品,可以说是直击要害,打蛇打七寸。要知道欧盟国家内部,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的人员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他们的态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欧洲政客的态度。
或许这也是我们选择猪肉及副产品进行打击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欧盟内部对于向中国车企加征关税一事,一直存在分歧,比如在欧盟宣布将在7月4日正式加税后,就有包括挪威、匈牙利、德国等国表达反对意见,挪威更是表示不会遵守。而德国则是准备派出副总理级别的高层人员于近期访问中国,商谈中德商贸合作事宜,游说中国不要对欧洲车企采取对等惩罚措施。所以对猪肉的反倾销调查,算是初步的警告,同时也是在扩大欧盟内部的反对力量,给欧盟加税举措的施行增添阻碍。
至于初步的警告,则是欧盟对中国车企的加税举措要到7月4日生效,距现在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所以还有转圜的余地。从反制猪肉开始,我们一步步升级制裁举措,就如慢刀子割肉,让欧盟国家感到难受,逼他们改变或者取消加税这种违背市场贸易原则的错误举措。
图片
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问题,其实我们早已表明态度和原因,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条完整,加之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使得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产业链条的成熟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制造成本降低,自然也就导致中国电动汽车整体销售价格的下降,美西方口中的所谓的“补贴”、“倾销”等问题,不过是他们为自身错误举措所找的借口罢了。
说到底还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做到领先全球,所以为了追上中国步伐,保护自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只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举起贸易壁垒的大棒。但此举真的能令美西方在新能源领域快速追上中国企业的脚步吗,我觉得不太可能。最好的例子就是,新能源领域的光伏产业,过去美欧也是举起贸易保护大棒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结果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依旧独步全球,美欧国内的光伏产业依旧没能发展起来。所以欧美与其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限制中国,还不如从自身找找原因。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