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4步,徐树铮就收复了外蒙156万国土?而且几乎不费一兵一卒

156万平方公里的外蒙,从清朝初年的多伦会盟后,就已经正式跟着清朝混了。清朝对这里采取了扎萨克制的管理方式。
在给予当地较大的自治权的同时,将他们拆分成若干个扎萨克旗,从而再派遣乌里雅苏台将军以及各地参赞大臣,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
原本外蒙是一个笼统的称呼,远不止156万平方公里那么大,至少还得加上17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还有部分俄国的地盘,总计超过180万平方公里。不过后来大家将蒙古国称之为外蒙,这事儿也就这么着了。
1911年,沙俄怂恿外蒙和唐努乌梁海出来单干,开启了外蒙离家出走的历程。但是历史上,咱们曾经在外蒙分出去单干后,收复过此地,而且基本兵不血刃,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喇嘛和王公之间的矛盾
清朝对外蒙的管理,基本都是交给将军和参赞大臣的,而外蒙当地自己也有一套管理系统,基本上就是王公们管理日常事务,而喇嘛们管理文化信仰,大家各司其职,也算安稳。
可是清朝末年,沙俄的势力逐步进入外蒙以后,立刻发现了喇嘛和王公之间的矛盾。沙俄本身是东正教国家,因此他们更偏向于扶持一个信仰类的集团。为此,沙俄积极支持喇嘛夺取外蒙的权力,成为这里的话事人。
尤其是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的运作下,俨然成了这里的土皇帝。这可把蒙古王公们气坏了,过去大家各司其职,相处融洽,现在你的手伸到了我的地盘上来,这让我怎么搞?
找沙俄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王公们只好去请北洋派来的都护使陈毅,希望他能帮忙从中调和。
陈毅为了稳住外蒙局面,提出了优待王公的策略,并且打算撤销外蒙自治的资格,相当于是用和平的方式,把外蒙给收回来。
王公们本来就失去了权力,自然是非常乐意,可喇嘛们手握重权,根本不可能放弃自治的资格。为此他们坚决反对陈毅提出的策略,并且要求换人。
很明显,如果这么搞下去,陈毅的策略是很难成功的。他虽然挽回了蒙古王公们的心,但却无法让喇嘛们心悦诚服,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开战。而北洋当时在这里没什么根基,一旦开战,就不是陈毅能善后的了。
图片
沙俄崩盘,俄国人无暇东顾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沙俄在1917年居然崩盘了!原本哲布尊丹巴就是靠沙俄的支持,才成为了外蒙的话事人。
可沙俄覆灭后,俄国对外蒙的所有支持,基本上都断了。沙俄处于四分五裂当中,自顾不暇,更不可能有时间去顾及东方的事务了。
除了军队的支持消失了以外,沙俄对外蒙的物资支持,也荡然无存,这对这些年一直严重依赖沙俄提供物资供应的外蒙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此,外蒙的王公们趁势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说好了出来单干能够过上好日子,你们看,咱们过得这是啥日子?
有了民意基础,那么事情就好办了。蒙古王公们趁此机会联系上了北洋,希望能够取消自治,回来一起过日子。
图片
北洋这边呢,也是喜出望外,当时是皖系的段祺瑞当家,在得知这事儿以后,立刻与部下徐树铮一拍即合,打算趁这个机会收复外蒙。
这么干,主要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收复了外蒙,足以彰显民族精神,扩充国家版图,绝对是名垂青史的大事情。
第二,收复了外蒙,可以让皖系多一大块安身立命之所,将来即便争霸天下失败,皖系也有容身之处。
所以说,段祺瑞是积极支持徐树铮收复外蒙的。毕竟回归这种事情,光靠嘴皮子说是没用的,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驻军,才算是真正回归。
为此,1919年6月,北洋决定,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打算让他带兵收复外蒙。那么徐树铮是怎么干的呢?为什么他能兵不血刃夺回这么大一块地盘呢?
图片
徐树铮出兵外蒙
徐树铮是北洋名将,曾帮助段祺瑞三造共和,而且一直游走于北洋高层,运筹帷幄,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他收复外蒙主要分成了4步,这一套流程完美体现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是怎样带兵出征的。
第一步,出其不意夺取战略要地
徐树铮出兵外蒙,那阵仗是搞得非常大的。在军队出征之前,他就已经在多伦设立了后勤部,专门管饭。毕竟是跋涉千里的事情,大军一天都不能断粮。
为了尽快占领要地,徐树铮特地调集了一批汽车,专门负责运送士兵。而且由于阵仗太大,沿途一路走过去,没有任何部队敢阻拦。就这么着,徐树铮不打一仗,就先占据了战略要地。
第二步,兵不血刃,逼退日本驻军
沙俄覆灭以后,日本对外蒙也有想法,而且在库伦留了不少驻军。徐树铮早就已经打听好了,因此在大军出发后,主动联系上了驻扎在外蒙的日本军官。
他开口就质问对方,是不是在库伦驻扎了2000人马,日本军官下意识说漏了嘴,表示只驻扎了120人。
徐树铮立刻抓住了这一点,质问道:在不经过我方的允许的情况下,你们凭什么在这里驻军?这是侵犯主权的体现,限你们3小时内缴械,否则如果开战,你们需要承担全部后果。
就这么短短几句话,就把日本人给逼到了墙角。他们只能选择了妥协。赶跑这帮日本人,徐树铮依旧不费一兵一卒。
图片
第三步,疑兵之计,震慑外蒙当地力量
当时徐树铮只带了5000人马进入外蒙,这点人似乎不多,但由于是长途跋涉,徐树铮又打算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获,因此5000人马已经算是比较大方了。
但是他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只带了5000人马,因此为了迷惑外蒙当地人,他将部队编排成数十人一组的小分队,让这些小分队先后坐着汽车经过闹市区,再将最先进的武器亮出来。
等到这批人走完一圈以后,绕到郊区,再绕回来跟上后入城的车队一起再走一圈,这么一来,就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徐树铮的部队源源不断。事后他还特地搞了一个可以容纳5万人的军营,直接把当地人给镇住了。
第四步,威逼利诱,擒贼先擒王
徐树铮明白,要想真正搞定外蒙,还得从活佛身上下功夫。可活佛作为当地的土皇帝,自然不可能轻易选择撤销自治。
为此徐树铮从众多活佛的手下里,选中了巴特玛多尔济。这个人是喇嘛们推荐出来担任内务长的外蒙高级官员,跟他一起共事的还有3位,不过其他3位都有亲王的帽子,就他没有。
那他心里肯定不爽啊,为此徐树铮便从巴特玛多尔济身上下手,在徐树铮的威逼利诱下,巴特玛多尔济果然妥协,答应帮徐树铮劝说哲布尊丹巴活佛,让他放弃自治。他的心思或许是,既然我没有爵位,那大家都别玩了。
徐树铮有一句话是很关键的,他说,如果活佛拒绝的话,那么他就会用武力将其抓获,并押送到京城去。
或许正是通过巴特玛多尔济的嘴传递的这句话,使得哲布尊丹巴终于松了口,选择归附北洋,放弃自治。
图片
直皖战争,毁了一切成果
北洋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奉系、皖系、直系等总是在互相争夺地盘。大厦总是从内部崩塌的,这道理放眼四海皆准。
这不,徐树铮收复外蒙,不到1年时间,直皖战争又爆发了。主要就是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与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之间,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徐树铮作为皖系的主要将领,自然要带兵回来支援他们的大哥,结果就导致刚刚收复的外蒙兵力空虚。
沙俄余部恩琴,在日本的支持下,趁机夺取了库伦,拿下了外蒙的控制权。留守当地的北洋军只能且战且退,最终丧城失地。
仅仅1个月以后,恩琴在外蒙的屁股还没坐热乎呢,苏俄的军队就将其灭了,从而控制了外蒙。在苏俄、苏联的操控下,外蒙就这么慢慢离开了我们,海棠叶也因此成了大公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