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拍《三体》很大胆?我认为,这个版本还真有“3个优势”

文|令狐伯光
这两天相信很多网友都被一个消息刷屏了,那就是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正式宣布电影《三体》将由张艺谋执导。
这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毕竟前年《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大战历历在目。
图片
现在年轻一代网友对于张艺谋的评价并不太好,尤其是还将“一镜到底”做成鬼畜一直在玩梗。加上《三体》是科幻,而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他擅长的是过去的年代题材,商业大片有拍得好的像《英雄》,《金陵十三钗》,也有拍得不好的(这个就多了)。
所以网友普遍不看好张艺谋拍《三体》,而且难听点的张艺谋是降临派(就差打成公知),《满江红》上映时商业操作(阴兵过镜),就差打成中国电影的罪人了。现在这个消息吧,它就好像当初秦桧和岳飞闹得不可开交,而且秦桧使手段战胜岳飞。
图片
现在呢,秦桧说是要主力抗金了,确实有一点讽刺的感觉。
如果你要问我个人观点的话,电影版《三体》曾经宣传过要拍六部,这个很明显只是第一部(乌尔善《封神三部曲》因为战线拉太长,疫情导致风险太大,很少有国产电影都敢三部连拍了),张艺谋导演的应该只是第一部。
图片
如果看过《三体1》原著的话,你会发现张艺谋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贴的,那就是敏感年代和现代叶文洁戏份,这不完全就是《活着》+《归来》,中国能把这个内核拍好的还真没有几个比得上张艺谋。
这个再加上张艺谋擅长的所谓“艺术体操”(多人集结大场面),这不非常适合原著里的“秦始皇人列计算机”吗?是不是又非常适合的,但除此之外也有些担忧吧。
骂声一片?张艺谋拍《三体》,还真有“3个优势”
图片
上面已经是两个显而易见的优势了,另外一个主要优势就是,你看过2024年春节档的《第二十条》,你会发现张艺谋对于叙事节奏,还有剧本把握的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些年他电影不大行,主要就是他是摄影出身,在剧本创作上面比较弱。
老谋子这次说不准真的撞大运了,他最出名的就是摄影技术,可以说目前为止他是里少数几个有能力将三体中的大场面极致还原的中国导演(我当然希望郭帆能来,不过他忙着拍流浪地球,况且鸡蛋也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图片
而他最为人诟病的剧情主要是因为一直近年来没有好作家提供剧本,而《三体》原著和第一部红岸,叶文洁剧本正好完美符合,所以只要他不魔改剧情,最终效果基本都能保证7分以上的水平。
到少比美剧版和动画版要强得多,我认为在叶文洁线深刻程度也会超越电视剧版。
这些年,张艺谋越来越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片导演,这反而还是挺难能可贵的,同时张艺谋在摄影和美学还是很不错的,他可以用色彩来传递思想,也是他在世界影坛有一定地位的原因。
图片
目前中国的导演当中,好像除了一个郭帆也没谁能拍《三体》,这个年轻一代导演里也没有交出其它中国科幻大片,香港的《明日战记》和《独行月球》的开心麻花明显都更加不适合了。
那中国老一辈导演你还能找谁?陈凯歌?姜文?贾樟柯?谁都不适合这个题材,就第一部那种彻底出不来的东西还有谁呢?香港导演就更不提了,那些拍大片还是差点意思,再没人了。李安倒是可以试试,但是和老谋子拍这个只能说各有特色,也不至于超越张艺谋多少。
天选导演?除了红岸和人列计算机,张艺谋也难拍好《三体》
图片
优点说完了就说说缺点,张艺谋拍《三体》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张艺谋拍好红岸和现代叶文洁戏份没问题(大概率还能拍得非常好,毕竟拍那个的),但人列计算机都不一定了,虽然在三体游戏里它算是古代戏份,但是吧,结合了“计算机”那个科学计算方式。
张艺谋的艺术特点具有浓浓的个人审美风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比如“色彩大写意”就是其惯用的手法,哪怕商业片基本都是如此,即善用“色彩大场面”来贯穿视觉的主体。这种“色彩大写意”的艺术诠释,有其元素类别的局限性。
图片
毕竟科幻片的风格描写可不是文艺片、也不是他最近拍摄的武打片。
毫不客气的讲,中西方电影尤其是大片的水准,有着巨大思维审美差距,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电影工业”的硬件水准差距,更多的是思维认知上的差距,而科幻片恰恰就是一种很好的试刀石。
张艺谋的惯用大成面色彩美学,这其特点,但也是其“局限性”。如果《三体》张艺谋还是沿用一贯的“色彩大写意”去诠释科幻片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十有八九就会是一盆“石斑麻辣水煮鱼”,在红红绿绿的人列计算机好像也挺滑稽是不是。
图片
这个还是相对适合张艺谋的戏份了,但是你让他说宇宙背景辐射、三体问题、三体游戏中的秦始皇二进制矩阵能有多少想象的能力?更何况还是一部电影,就时长来说能讲清楚什么?以及第一部重头戏古筝行动。
张艺谋怎么把它们拍好,你都有点不敢想象,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张艺谋这一代导演在影视工业层面也跑得比较偏,也就是影视工业层面的问题。
图片
目前中国导演当中大概就是香港林超贤能拍现代战争大片,其它香港大导演能拍一堆《拆弹专家》那样警匪大片,内地导演路阳《刺杀小说家》,乌尔善《封神三部曲》能拍出不错的奇幻片。
但中国导演能拍科幻大片的还有谁?你会发现也没有人了,《明日战记》香港团队末日打外星人科幻大片还能拍成警匪卧底,《独行月球》导演完全是靠郭帆搭建团队对于工业保驾护航,但本身能力也不行。
中国科幻片导演,这里是指的理解科幻影视工业,有想象力并且能将它实现的还有谁?你会发现除了郭帆就真没有其它人了。这里面也包含了科幻审美的理解,科幻工业在影像上落地等等。
图片
张艺谋团队的工业化程度再高,那也只能生产古装、武侠、历史、悬疑等等这类电影,而郭帆团队生产的重工业、近未来、硬科幻等等要素的电影,是张艺谋团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从生产科幻电影的工业化程度这个角度来说,张艺谋团队是远远比不过郭帆团队的。
毕竟郭帆团队认认真真拍了两部,所有要跑的流程基本都跑通了,而张艺谋团队要自己再去重新跑一遍这个流程,我不信他第一次跑就能跑的更好,除非是用郭帆的特效团队,但张艺谋这边明显把持了话语权,未必能有什么改变。
除了叶文洁和敏感年代?张艺谋版《三体》,还有个“最大的困境”
图片
最后就是《三体1》叶文洁戏份虽然很重,但另外三体世界,文明碰撞的科幻问题也是重中之重。《三体》作为一部科幻作品,其科幻内容的创新和独特性,作品里面涉及到了社会科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时,确实需要更加严谨和深入的处理。
我觉得形容大刘用理性主义更合适,他认为任何决策都要秉持科学和理性。只是在他的作品如《三体》《流浪地球》中很多时候秉持科学和理性的是少数科学家,而大众总是被蒙蔽和易于煽动的,但也不能说他就是纯粹的推崇精英。
图片
在《乡村教师》里能看出来,其实他希望人人都能拥有科学和理性。
拍摄《三体》系列影视作品,要么拥有超越原作的视野,要么贴合原作,否则必是败笔。所谓超越性,即原作中留白的部分用最新前沿科学填补,并以深远思想讲述。举例来说,《星际穿越》用情感体验讲述了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超越性的例子有《2001:太空漫游》和《流浪地球2》。
图片
贴合原作的例子是杨磊执导《三体》,神游八方执导《我的三体》,而败笔就是艺画开天那样,张艺谋执导《三体》电影,能够拍出原著精髓甚至超越的机率并不高。
最后,从科幻到电影,从创作者到观众,都有一个不易发现的藩篱。科幻所依据的科学,正陷在基础科学百年未有重大突破的泥潭里,表现出想象力的匮乏。文艺创作者及其观众,正陷在既有的哲学思维和意识形态里,难以提供美学上的创新和鉴赏力的跃升。
图片
结果就是几乎所有国家的电影都遭遇瓶颈,陷入颓势,趋于平庸,转向工匠精神的细化优化,而非思维的大开大合,去实现灵性上的转折。以至于让短视频取代了影视艺术的关注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毕竟,影视艺术若不能提供独到的“营养”,真不如短视频的快餐方便,还不如个性化创作的粗粝但丰富。
中国商业大片(尤其内地商业电影),在经历2010年到2017年(战狼2之前),这个流量经济的全面荼毒过后。虽然观众仍在骂中国电影如何如何,其实这几年中国电影各方面是崛起的,就像科幻大片是不是《流浪地球》系列开始出现,神话大片《封神》系列。
图片
再早科幻片没有,奇幻大片得到《狄仁杰1》和更早《蜀山传》去了。
更不用提,《三体》电影版其实才刚刚开始,其实《三体》和中国电影都还有太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而世界电影明显在走下坡路了(这是和国力挂钩的)。
最后,还是希望《三体》能够拍好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