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家媒体联动 为31号烈士寻亲”后续: 山西认亲亲属DNA比对结果不匹配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杨洲芬)近日,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对沧州市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掘的90箱遗骸进行了体质鉴定研究,体质鉴定结果表明,遗骸有多个个体混合的情况。经统计,肃宁雪村出土遗骸的最小个体数为101例。其中山西一网友提及的31号烈士及烈士手中年轻女子的照片均是她亲人,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对网友亲属的DNA样本同烈士遗骸DNA进行了提取和比对,但比对结果并不匹配,并不符合预期的亲缘关系。
  4月10日,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雪村战斗烈士墓迁移现场,工作人员发现31号烈士遗骸胸前有一张年轻女子照片,烈士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和守护女子照片的场景感动无数人。4月28日,山西晚报联合纵览新闻、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等全国多家媒体为烈士寻亲,以告慰英灵。
  近日,纵览新闻记者就雪村战斗烈士墓烈士身份认定等有关工作,向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进行了了解。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负责人文少卿副教授介绍,在烈士的遗骸上,他们看到了很多弹痕、弹孔,有4例个体出现了粉碎性骨折,在这之中还有1例个体有子弹穿过的痕迹,造成股骨骨干上半部分严重的粉碎性骨折。猜测是被重机枪等威力较大的武器打到了骨头上,瞬间导致的粉碎性骨折。“战斗的惨烈突破了我们的想象,实验室的同学们在鉴定过程中看到这些带有创伤的遗骸,心情十分沉重。”文少卿说,山西一网友提及的31号烈士及烈士手中年轻女子的照片均是她亲人,他们对网友亲属的DNA样本同烈士遗骸DNA进行了提取和比对,但比对结果并不匹配,并不符合预期的亲缘关系。
  采访中,令文少卿惊讶的是,在这101例个体中,有10例为女性或疑似女性的个体,还有4例婴儿期(0岁-2岁)个体,4例幼儿期(3岁-6岁)个体。“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烈士墓中鉴别出女性及婴幼儿个体,在之前的发掘工作中从未见到过。”文少卿说。
  为什么会在雪村烈士出土遗骸中发现女性和婴幼儿个体?文少卿给出了两种猜测:一种是部队机关的家属没来得及转移,一起突围遇难;另一种则是为了避免日军屠村,烈士带着老百姓进行突围遇难。“我们在一箱遗骸中发现了两三个烈士和5个小孩,我们猜测很可能是几名战士带着一群小孩一起突围,最后全部牺牲。这画面非常悲壮。但具体情况如何,还需要根据最终鉴定结果进行判断。”文少卿说。
  文少卿介绍,接下来,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将继续对肃宁雪村出土遗骸进行分析研究,开展烈士颅面复原工作,复原烈士容貌,同时通过DNA、同位素等信息,为烈士寻亲提供可能的地理来源,推测烈士当时的生活状态、营养状态等,帮助肃宁烈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