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税大棒砸向中国电动车,中国德国商会呼吁防止陷入“贸易战”

在欧盟6月12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38.1%的临时反补贴税后,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的政府正试图推动“友好的”解决方案。
“距离7月4日(编注:欧盟最终发布征税决定并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从德国政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就这一问题达成友好的解决方案,那将是非常可取的。但中方显然也需要采取严肃行动。”德国政府副发言人比希纳(Wolfgang Büchner)在6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还表示,欧盟必须找到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范的解决方案。
当被问及对“友好”解决方案的具体设想,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6月17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是各方都能从中受益的,许多德国汽车公司公开反对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在本月14日的一场发布会上,他也表示,德方也正在游说保持欧洲市场的开放。
图片
中国德国商会6月14日召开发布会,图左为马铭博  中国德国商会 供图
“(倘若)在欧洲方面降低额外关税的同时,中国为外国公司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妥协。”马铭博称。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回应,欧盟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德国的支持与否往往决定着欧盟动议的成败。在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问题上,德国也长期在游说欧盟将关税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本周,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将访问中国,预计将就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等展开磋商。
若中方出台反制措施,德国车企或受牵连
中国市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尤为关键。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数据显示,过去10年里,宝马、奥迪和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销售了1920万辆汽车,占每家汽车制造商全球销量的30%至40%。
因此,就在欧盟当地时间12日正式官宣加税前,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6月11日援引欧盟官员消息称,德国政府仍在发起最后努力,加大游说力度,理想情况下是将关税维持在中国对欧盟征收的对等水平,即15%。
同时,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纷纷表示反对加征关税。它们担心中方潜在的报复措施将损害它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大众汽车在6月12日的一份声明中也批评了欧盟的加税提议,指责欧盟委员会助长“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可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
目前,针对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一事,中方尚未推出相应的反制措施。不过,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3日在记者会上已表明立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外界舆论也关注到,央视旗下的“玉渊谭天”公众号6月13日释放警示信号,中方内部正在推进提高大排量汽油车进口暂定关税的相关程序。《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此类关税或对德国汽车生产商的影响最大。截至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商近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中国。
“最关键的是要防止陷入贸易战。”考虑到此类反制带来的负面影响,马铭博在给澎湃新闻的答复中呼吁道,“我们敦促各方利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的时间来处理和解决贸易问题,以避免进一步的贸易壁垒。”
此外,中方针对原产或进口于欧盟的白兰地、猪肉、乳制品的反倾销调查也在推进中。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相关举措主要针对的是来自法国的白兰地,该国也是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主要推动者。此外,西班牙、法国、丹麦和荷兰已跻身中国的主要猪肉供应国之列。
中欧外交回旋的余地有多大?
目前,欧盟正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就惩罚性关税一事与中国谈判,如果双方最终无法达成一项解决方案,关税将从7月4日起临时生效,直到27个欧盟成员国在11月前表决通过后才会实际征收。最终措施实施的起始时间是今年11月2日,有效期为5年。
由此可见,在正式关税确定前,欧盟与中国还有近4个月回旋的时间窗口期。同时,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认为,欧盟似乎在加征关税问题上留有一些谈判的余地。
首先,由于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利润相当可观,根据咨询公司荣鼎集团预估,要让欧洲市场完全丧失在中国车企心中的商业吸引力,欧盟必须对中国电动车征收45%甚至55%的高额关税。目前,加上临时反补贴税,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拟征收27.4%至48.1%不等的关税。
其次,欧盟没有对车企在欧洲内部的生产线下手。比亚迪已宣布在匈牙利建立其在欧洲的首座电动车厂,上汽集团、奇瑞汽车等都计划在欧洲部署生产线以避过高昂关税。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欧洲政要在应对中国电动车方面需要权衡的不只是贸易因素,还有欧洲内部多元的政治生态。对价格比欧洲车便宜的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很可能会给欧盟2035年起仅能销售零碳排放的汽车或卡车这一目标蒙上阴影。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包括德国、瑞典、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欧盟国家官员均对加征关税表达了不同意见。但这些反对的声音能否最终影响表决结果仍有待观察。在11月2日之前,倘若欧盟国家中的绝对多数,即占欧盟人口至少65%的15个国家投票反对此举,才有望阻止加征关税措施的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