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学堂坡社区:“逢四议事”小支点 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图片
  长沙晚报6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金 实习生 唐静怡)小区停车难怎么办?电动车飞线充电隐患多咋解决?脏乱差油烟街如何提质整改……一张大桌子,几把小椅子,社区将居民召集起来,把涉及居民自身利益的事情首先交给居民自己商议。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桔子洲街道学堂坡社区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贯穿始终,设立“圆桌议事厅”,探索创新“逢四议事”机制,每月4、14、24日开展常规化议事,让居民有事好商量、多商量,给足居民话语权,高效破解了多年来困扰社区的治理难题,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多个“国”字号荣誉。该项机制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运行?有何经验可借鉴?记者来到该社区进行探访。
图片
 “十件事”议实事 民主协商定选题
  “马上高考了,近期我们可以主动为考生营造良好环境。”在6月4日的“圆桌议事会”上,居民彭杰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我们可以到考点周边的麻将馆挨家进行降噪提示。”
  “考试当天我们可以当志愿者为考生提供爱心服务。”
  ……
  学堂坡社区位于大学科技城的核心区域,辖区1平方公里,居民11000多人,驻社区单位有湖南师大等6家单位,人多事杂。
  据学堂坡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海艳介绍,现在的学堂坡社区是两个社区合并而来,之初两个社区在磨合过程中,居民之间存在不熟悉、不融合等问题;又地处湖南师大、附中、附小等学校周边,陪读家庭较多,平均每年有60%~70%的新住户,导致社区工作推进难度颇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也不高,存在人喊不应、力使不出、心聚不拢的现象。
  “搭建一个对话平台让居民有机会聚到一起,让他们的心事有人听、烦事有人管、难事有人解。”余海艳在社区成立了“圆桌议事厅”,解决了居民不少的事情,像物业设施维护不及时、楼上楼下漏水、建筑垃圾乱堆等问题都得到有效治理,许多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在沟通中得到有效疏导化解。
  可随着议事次数的增加,大家发现由于议事的时间和场地不固定、议题不设限,有时候存在“大事议的人不多、小事一群人议”的弊端。于是,每隔10天一次的“逢四议事”机制应运而生,圆桌议事会从此迭代升级了。
  “逢四议事”议什么很关键!经过居民们一致商议,确定了议事的议题要能够体现“群众点题”“社区领题”“联动解题”三者的高度融合,不仅要能诉说烦恼事、纠纷事、困难事,还要能对社区建设、环境整治、资金使用等方面建言献策。在此基础上,学堂坡社区把议事内容归类为社区建设发展事、民情民意事、正面典型事等“十件事”,形成了逢四的日子里商议“十事”的氛围。
图片
 “三方阵”聚贤士 汇集力量共建共享
  学堂坡社区辖区内的师大附中旁边原来有一条“油烟街”,该处建筑密度高、经营业态杂、网线布局乱、人口流动大,巷内道路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但由于“油烟街”形成时间久远、违章建筑多、涉及居民利益大,要整治提质,阻力不小。
  当时居住在“油烟街”的郭大哥,家有一栋两层高的居住房屋,前坪搭建的50平方米简易棚屋出租用于经营。当他得知自家被规划在整治红线范围内时,心里一开始是抵触的。
  为了让郭大哥打消顾虑,施工方、居民代表、居务监督委员会、邻长来到“逢四议事”厅。会议上,施工单位向他阐明整治方向与设计前后对比,邻长宣传政策与存在的危害,居务监督委员会也出面承诺会全程监督工程,不损害他家其他利益。经过沟通后,郭大哥答应让出棚屋用于拓宽道路。现在,郭大哥屋前道路变宽敞了,一整面“岳麓山下读好书,岳麓山下好读书”的文化墙成了学生打卡的热门点。
  郭大哥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学堂坡社区“逢四议事”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一个缩影,也是“三方阵”聚贤士实现区域共建的成效。
  余海艳告诉记者, 目前,议事组织者主要形成了“3+N”方阵:
  第一方阵是志愿者。以小区党支部为媒介的“580”(我帮您)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以 “说说话、跑跑腿、想想招、巡巡逻”等方法,及时收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麻纱事”,保持“逢四议事”的传统,同时还设立了应急小分队和专号热线,满足居民随叫随到的需求。在“580”背后,社区培育了11家专业社会组织,25支多元化志愿服务团队,提升服务群众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第二方阵是社会力量。将“两代表一委员”、共建单位、上级职能部门等纳入“逢四议事”组织者范围。在遇到急难事情、专业问题时,社区将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同志请到议事会现场,与居民一起面对面协商解决。
  第三方阵则是楼栋长、信息员。他们与群众交流交往时,收集到难以解决、牵涉面广的问题及时提交议事平台。
  比如,针对二里半小区停车位常常被外来车辆占据,居民下班回家找不到车位,居民朱新灿通过“逢四议事” 平台牵头组织大家一起商议,最后决定安装车闸系统进行自治管理。如今不管住户多晚回来,都有车位,还结余了近2万元的物业收入用于日常维护。
“八步法”优管理 形成闭环定程序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逢四议事”作为一个居民议事协商平台,议的结果怎样?居民是否认可?学堂坡社区在实践中探索出“收集问题—现场勘察—民主协商—确定议题—逢四议事—形成决议—反馈办理—满意度测评”的“八步法”议事协商闭环程序,深受居民好评。
  去年8月,省人大代表肖晟入驻联络站接待选民时,收到了选民反馈——学堂坡路和爱民路的窨井盖松动,汽车轧过去噪声大,影响居民睡眠。于是,肖晟与居民一同现场踏勘和录音录像取证,咨询国内外技术专家,弄清楚井盖情况,向职能部门反映。湘江新区开发建设局、桔子洲街道、人大代表共同走进学堂坡社区议事厅,当面沟通、现场交办,商议决定先在窨井盖周边铺上一层胶垫,暂缓噪声的产生,后续再根据窨井尺寸,重新定制井盖,及时解决了噪声扰民问题。
  群众的事情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情组织大家多参与。学堂坡社区通过“逢四议事”平台充分发扬民主、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工作变大包大揽为组织引导,变“替民做主”为“让民做主”,构建了基层治理大格局,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说起经验,在余海艳看来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
  高参与度,人人都是主角。无论是议题的选择还是讨论的过程,都力求让每一位居民有机会发声,形成了社区事务大家评、小区管理大家议、重大决策大家定的居民唱主角的氛围。
  高坚持度,次次都有推进。工作贵在坚持,社区工作要有一个常态的平台,能够让群众说出自己的心声,哪怕每次议事只能推进一毫一厘,只要坚持迟早也能解决。
  高解决度,事事都可回应。居民为什么愿意来议事?主要是看到了议事真能为大家解决些问题。近年来,学堂坡社区议事厅共收集居民各种各样的议题500余项,通过“逢四议事”商议的有350余项,其中80%都能通过“逢四议事”机制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