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网购演唱会门票被骗2000多元,网上搜“怎么要回钱”又被骗4000多元,为什么有些人会被二次诈骗?

图片
6月初一天,小莉(化名)到杭州西湖区三墩派出所,民警一看认识,“你怎么又来了?”
图片
“我好像又被骗了!”小莉懊恼地说。
小莉是在校女大学生,前几天,她在网上找代购演唱会门票时,被骗了。她给对方付了1699元门票费再加500元代购费共2199元,对方拿到钱就联系不上了。
小莉去三墩派出所报案,民警给她做了记录,帮她转账过去的账户做了紧急止损,民警也诚恳地告诉她,被骗了,钱追回会存在一定难度。
小莉回家后,越想越郁闷,她就在网上搜买演唱会门票被骗的钱怎么要回来,看到有人发帖讲述自己类似的被骗经历,小莉给发帖作者留了言。 
“姐妹,你也被骗了吗?我被骗了。”“作者”联系到小莉,自称叫李星星,是广东某大学学生,前期在网上买林俊杰的演唱会门票被骗了3000元,幸好有付款记录,顺利把钱追回来了,“因为我被骗的时候还有付款记录,正好我认识线上的程序员,帮我弄回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星星”透露,那个程序员是自己“哥哥”,是“哥哥”通过付款记录“黑”了骗子的微信号,把钱拿了回来。“李星星”还热情地说:“有付款记录的话,我可以帮你问一下我哥,看一下他能不能帮你?”
图片
小莉联系到“哥哥”,“哥哥”装模作样地问:“你是我妹妹的朋友吗?”
图片
“哥哥”有点“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小莉,他要了代购人的微信、收款账号和小莉的银行账号,不一会儿,“哥哥”说,被骗的钱已经被追回来了。
“哥哥”说要进一步验明小莉账户上的资金,验资后钱才能到账,发来一个收款二维码,小莉先后两次转了4400元。
“哥哥”又提出,“验资不达到1万元,公安机关会来查的,这样前面小莉转的两笔钱也回不来了。”期间,小莉问“李星星”为什么要转账,“李星星”说自己当时也是转了钱,因为没钱还去网上贷款,最后把钱拿回来的。
小莉觉得有点不对劲,就来了派出所。
民警一听就明白了,小莉是遇到“二次诈骗”了!
目前,小莉买门票被骗的2000多元,已被民警追回,第二次被骗一案,三墩派出所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宝妈被骗2000多元后,再次被骗15000元
二次诈骗,就是受骗人发现被骗后,去网上等渠道寻找怎么追回骗款等“维权”办法,被冒充的机构和人所骗。
宝妈小翠(化名)向全民反诈栏目反映,自己在网上买学习机被骗后,在手机浏览器搜“买学习机是个骗局,怎么解决”,页面跳出一个网址,点击进入后,有个“警察”说自己是某公安局的,出示了“警察证”,提出让她转到QQ上加入群聊。
图片
小翠跟对方说了自己情况,随后,对方又发来一份文件,显示为“司法回执单”,内容显示:“我局正申请司法冻结涉案金额2799元,处理中”,还有受理编号等信息,盖章落款是“北京市公安局”,另外还有案件负责人、警号等信息。
图片
小翠说,自己当时根据这个名字查了下网上,发现网上有条关于这个名字的警察获奖的新闻,“那个警察证上的照片比网上新闻里的照片模糊一点。”对方还发来了自己办公地方的视频,“像是公安局办公的场景。”
随后,对方发来二维码,说要进行认证,认证后会把钱转回,小翠不疑有假,转了15000元。
小翠遇到的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反诈民警说,识破公检法的骗局,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记牢:公检法机关不在网上办案!不在网上办理退款!不会让你转账!
另外,小翠看到“警察证”“警察办公视频”等,据分析,可能骗子是盗用了真警察信息、公安局视频后期做加工后冒充。小翠收到的所谓“立案”文件,是假的。明显漏洞是:文件抬头名称不对,假冒的文件写有“司法回执单”,既然受骗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立不立案的回执通知,是需要公安机关出具的。
这里提醒大家,现在,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经过初步调查会出具“受理案件登记”回执,经过调查后予以刑事立案的,则会出具“立案告知书”。
大家想了解进展有两种查询方式:一种直接到报案的公安机关,持有效身份证件,查询报案的案件进展。还有一种是根据受案回执上提供的查询方式,如电话号码、网址、二维码等,查询案件进展。像浙江省公安机关出具的受案回执上会标明受理案件编号、可以查询的网址或二维码等信息,报案人还会接到通知短信,短信中会有如何查询的提示。
为什么会二次被骗?
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二次诈骗也多发生在网上。
“现在大家习惯了上网,对网络有依赖,以为什么都可以办理。”民警分析,小莉和小翠发现自己被骗后,习惯性地在网上搜寻追回钱的办法,没想到骗子也隐藏在网络上。
各类电信网络诈骗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骗子和受骗人是不接触的。在“二次诈骗”中也是如此,无论骗子扮什么角色,都没有和受骗人面对面。这个面对面是指:线下实实在在的接触。
大家一旦发现被骗后,立即打110或者直接去就近派出所报案!不要轻易相信网上说可以帮你追回钱的机构和人。
二次诈骗有哪些套路?
从案发情况看,受骗人遇到的“二次诈骗”骗局,骗子往往有这些套路
冒充警察
骗子在网络上公布“报警QQ”“反诈中心QQ”等,或者将联系方式植入到一些防范网络诈骗的宣传视频里,有的在网上推出假“网络报警平台”页面,受骗人通过网上搜索找到这类假网站后,引导受骗人到假“网络报警平台”或者“网上报警中心”的网页,诱导受骗人把钱转到安全账户等进行安全认证,实施诈骗。
冒充“黑客”
骗子利用贴吧、QQ群、微博或自建网站寻找搜集被骗人群,广撒网。根据被骗原因分析二次诈骗的价值,准备诈骗套路,锁定重点诈骗目标实施诈骗。
冒充受害人
很多人有在网络上分享的习惯,很多人把诈骗经历分享到了网络上,骗子看到了就加好友,说也遇到了同样的诈骗,然后假装一起吐槽骗子,以此拉近距离,等获取受骗人信任后,说自己找了“黑客”把钱追了回来。
其实,这些追回钱的经历当然是假的,是给后续诈骗引流,所谓的“黑客”就是骗子扮演的。
来源:橙柿互动 记者 杨丽 通讯员 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