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流都市媒体总编聚焦宁波 甬城的千年韵味与未来生机

图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6月12日至14日,“2024全国主流都市媒体总编宁波行”如期举办,来自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的37家主流媒体代表先后走进宁波慈城镇、洪塘街道、前湾新区和“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等地,多角度体验甬城宁波的独特韵味与蓬勃生机。
千年古韵里的艺术潮流表达
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的慈城,山川形胜、风物秀美,是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县城。唐开元年间,名相房玄龄的族孙房琯来此当县令,规划出“一河一街双棋盘格局”的江南“小长安”。慈城保留了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井”字形街巷布局自唐延续至今,是当代人研究古县城的活化石,有“江南第一古县城”之美誉。
走进今天的慈城,大家可以在曾藏书万卷、显赫一时的抱珠楼里寻找冯氏家族的书香文脉,体验特色图书馆的丰富多彩;可以在周信芳戏剧艺术馆追溯一代京剧大师的过往,感受当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戏曲的热情;也可以在冯定故居感悟真理伟力,赓续红色血脉,在沉浸式体验中有所思、有所悟。
作为宁波的地标建筑之一,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具有操作性、探索性、趣味性的博物馆课程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呈现,则为这座古建筑释放出更多文化新力量。媒体代表们不禁感叹:“这些都是我们感受民族文化自省与自信力量的空间,也是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范本。”
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前湾解法
汽车产业是宁波前湾新区的支柱产业,也是宁波市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目前,前湾新区已引入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两大整车龙头企业,整车产能超150万台。2023年,前湾新区生产新能源整车12万辆,占全宁波市比重60%,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530亿元,增长51.4%,已基本建成智能汽车全产业生态链。
位于前湾新区的极氪未来工厂是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数字技术赋能智能汽车产业的创新标杆案例在这里不断被书写。焊装车间里,823台焊接机器人上下挥臂,操作行云流水,尽显严谨有序的工业之美。一台台矮矮方方的红色AGV自动搬运机器人拖运着各种物料穿行其中,相互配合严丝合缝。通过一体式压铸,原本需要花1—2个小时完成几百个焊接的零部件制造,在3—5分钟内一次性压铸完成。
媒体代表们围绕前湾新区建设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核心区、品牌实力世界一流的创新高地、宁波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头部阵地目标,开展主题采访活动,感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前湾的蓬勃发展动力。此外,宁波方特主题公园通过科技手段情景交融地将古韵今风融合在一起,让大家看到了文旅融合的更多可能。
新旧融合中的乡村共富密码
傅家路村曾是无资金、无资源、无特色的“三无”贫困村,短短十余年华丽转身,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00年傅家路村刚刚完成四个自然村的合并,为了打破“小村小片算小账”局面,傅家路村划分为多个长条形片区,下设若干网格和先锋户联站。党建+网格,用好乡村治理“融”字诀。“结邻居,是缘分,有纠纷,互包容……”该村首创的村规民约“三字经”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已成为全体村民遵守的“众家”规约。
“保国寺边边边边上的COFFEE BAR”,这条别出心裁的文案,让鞍山村的是啡咖啡名声大噪,游客纷纷来此拍照打卡。在这里,这样的网红店铺还有很多。以“乡野办公”作为未来乡村发展的切入点,鞍山村成立全区首家“强村公司”,引入12家城市业态,融合田园营地、户外徒步、农事体验等新场景,一条乡村“吃住行游购娱”的丰富产业链浮现眼前。
走马塘村历史悠久,自北宋至明清出了76位进士,被称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近年来,走马塘全面整合闲置资源与低效空间,引入优秀市场主体,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深耕进士文化和农耕文化,以陪伴式共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以多方共赢、利益联结助力共同富裕,促进农文旅业态及新老村民的有机融合。因为年轻人的加入和多元化的业态,这个千年古村正在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