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高温天气一线观察—— 城市降“温” 关爱升“温”

图片
洒水喷雾车在桃园路作业。
图片
赵军汶作发车前准备。
图片
6月17日,尖草坪区新城社区举行“夏季送清凉”公益活动,将绿豆汤等消暑用品送给户外工作者。牛利敏 摄
图片
黑猩猩吃西瓜,憨态可掬。
  增加洒水喷雾频次、车厢空调冷气十足、及时清运生活垃圾……近期,我市遭遇今年首个高温天气过程,环卫、公交等部门启动盛夏工作模式,为市民营造凉爽的出行环境。与此同时,建筑工人挥汗如雨劳作在一线,环卫等露天作业人员仍然坚守岗位。对于室外劳动者,各部门也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调整工作时间、发放防暑降温物品,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社会各界也通过捐赠防暑物资、开展“夏季送清凉”公益活动等方式,为劳动者送去更多关爱。
  温馨服务处处见
  6月中旬以来,我市连续迎接高温“烤验”,公交车辆开启空调模式,凉爽舒适的车厢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公交出行。6月16日,记者来到太原公交二公司神堂沟停车场,探访了一线公交人员在酷暑中如何保障乘客舒适、便捷出行。
  正值周末,5时30分许,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618路公交车驾驶员赵军汶已经到达停车场。作为首班车驾驶员,为了确保车辆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营,赵军汶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岗做好发车前的准备工作:查看车身、车窗有无碰挂破损,检查灯光转向、冷却水箱、轮胎等部件是否保持正常……虽然早上天气凉爽,检查一圈下来,赵军汶也是累出了一身汗。
  “每天出发前必须检查一遍,做到心里有数,驾驶起来才更有把握。”5时55分,赵军汶拿起毛巾抹了一把脸,才放心地拉开车门坐了上去,启动了首班车。
  618路全程15.8公里,设有26个站点,全程需要近2个小时,赵军汶一个上午要跑两三趟。上午10时许,公交场站地表温度超过了40℃,赵军汶发车前10分钟打开空调,让车内温度尽快降下来。记者跟随赵军汶上了车,对比室外的高温,车内的温度让乘客感到舒爽。“这车里凉快,真是舒服!”“司机师傅想得周到,这么热的天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乘车环境。”刚刚进入车厢的乘客毫不吝惜对公交服务的赞美。
  除此之外,针对高温天气,公交公司在车厢中增加了藿香正气液、风油精、清凉油、糖果等防暑保健用品,一旦有乘客中暑,可随时应急处置。          
  错时错峰清洁忙
  6月17日,8时30分,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机械清洁队职工高文龙就来到长风商务区停车场,开始为洒水保洁作准备。
  “我们上午的作业是从9点开始,到11点半结束。下午从1点半到4点半。不影响早午晚的交通高峰。”高师傅是两年前到机清队开洒水车的,开车前检查的好习惯一直保持着。“1车水8吨多,正好够一趟商务区和体育中心洒水用。”高文龙说,近来天气炎热,他们车队已经增加了洒水降温降尘作业的频次,采取人歇车不歇的方式,持续作业。
  除了环卫中心直属车队,各区城管环卫部门也严格按照我市“应对夏季臭氧不利气象条件工作调度令(第3号)”要求,运用智慧环卫系统,科学调配环卫作业车辆,对城区848条主次道路每日9时至18时实施连续作业,增加机械化清洗、洒水作业频次,加强日常车辆循环作业次数,有效抑尘、降温,增加空气湿度,减缓臭氧生成。同时,加大垃圾清运频率,对于易腐垃圾,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垃圾清运频率,确保垃圾不聚集、不满溢,预防高温下蚊蝇滋生引起传染疾病的发生。
  在确保环境卫生品质不降低的情况下,全市环卫系统优化人工清扫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作业,做好环卫工人防暑降温工作,及时配置防暑降温物品,普及防暑降温常识,确保一线环卫人员作业与人身安全。
  施工防暑有保障
  吊塔高耸林立,车辆往来穿梭,焊接声、切割声此起彼伏,建设者挥汗如雨……热浪滚滚的6月,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重要节点项目争分夺秒抢进度、赶工期,奏响了夏日“奋进曲”。
  连日来,气温持续攀升,在山西建投潇河公司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东、西指廊项目钢结构施工现场,广大工程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建设热潮,不断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一朵朵焊花从焊枪口飞溅而出,一颗颗汗珠顺脸颊滚落浸湿……6月16日,记者来到项目施工现场,处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120余名工人克服高温,坚守岗位,配合机械作业,加紧进行桁架拼装、焊接等作业,确保工程按照既定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为保障工期不受影响,在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的情况下,公司项目部错开高温时段施工,保障工人正常休息。同时,公司还为工人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物品,开展全员夏季安全施工作业现场培训,提高工人安全作业水平,确保整个项目建设人员不减、推进速度不降、工程质量过硬。
  动物度夏有“凉”方
  冲凉洗澡大冰块,西瓜萝卜八宝粥……高温天气下,动物们也热得受不了,为此太原动物园从饮食补水、居住环境等方面保障动物们安然避暑度夏。
  6月17日,太原动物园大象馆,亚洲象“豆豆”的馆舍里放着五六个冰块,每个都有水桶大小,冰块上面和四周放着豆豆的午餐——西瓜、苹果、萝卜、青草等。豆豆显然对这些冰镇果蔬很有胃口,“稀里哗啦”一顿大嚼,几盆食物眼瞅着见底了;在黑猩猩馆,小黑猩猩们上蹿下跳,看见游客拍照、摄影,就会凑过来挤眉弄眼,很有代入感。可一听见饲养员打开馆舍门,发放清凉食物时,立刻就顾不得表演了,围拢上去抢西瓜、火龙果、冰块,一副“顽童”模样。
  在河马馆、犀牛馆,每天上下午两次,饲养员给“大块头”冲凉,它们时而乖乖不动,时而调转身子,冲冲另一边。喂食更是不同凡响,饲养员将半个西瓜扔进河马嘴里,河马大吃大嚼的模样很有点“猪八戒吃人参果”的风采。
  太原动物园工作人员张沛沛介绍,不同地带的动物对气候的适应和要求不一样,需要消暑降温的时段也不一样。比如大象、长颈鹿、麋鹿等,都比较耐热,弄点冰块、吃点果蔬,最多加个风扇就完全可以。但金丝猴、长尾猴、孔雀等,耐热程度就稍差,一些馆舍里还装了空调。未来一段时间,尤其是进入三伏天后,动物园工作人员会根据动物的需求准备不同的消暑“凉”方,帮助它们度过炎炎夏日。
  记者 齐向真 刘晓亮 梁 丹 司 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