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澎湃 力争上游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牛玉娇 栾雨嘉  何娴珺 才让东珠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运动健儿斗志昂扬。
图片
最后的冲刺。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牛玉娇 摄
第十八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的“战场”从海拔1800米的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转场至2200米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面对海拔升高、水流加速、水温降低,贵德站的决赛无疑充满挑战和激情。
6月17日,贵德县水车广场上红旗猎猎、鼓声阵阵,男、女运动员共分10组依次进行决赛,在热情洋溢的锣鼓声中,运动员更衣、检录、热身,相互拥抱鼓劲。
9时整,女子F组(61岁至65岁)、A组(18岁至30岁)共9人进行了首场比拼,为决赛拉开了帷幕。
这组中,杭州泳协的石晶晶、俄罗斯队的库泽奥娃·维罗妮卡分别在循化站中获得女子A组第一名、第二名,贵德站决赛她们依旧是水中最佳“拍档”,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角逐。
由于水流湍急,运动员被冲到下游,离凯旋门较远,虽然没能从最佳路线上岸,但在最后阶段,运动员纷纷拼尽全力冲刺,库泽奥娃·维罗妮卡优先奔跑上岸,石晶晶紧随其后,最终二人分别以3分29秒、3分37秒的成绩成为本组中的前两名。
开场艰难,贵德站决赛对运动员的体能、心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他们力争上游,越战越勇。
在女子C组(41岁至50岁)比赛中,最受观众瞩目的是来自福建省惠安县游泳协会的兰卓红。
她在循化首站中获得了女子C组最佳成绩,本次决赛,她发挥稳定,一下水就在前方领先,身体始终保持在最佳抢渡路线,最后的几秒钟,兰卓红以训练有素的身体对抗着黄河的激流,直奔凯旋门而来,以2分35秒的成绩获得贵德站女子组最佳成绩。
在男子组比赛中,最具看点的是来自杭州泳协的运动员与俄罗斯队运动员间的激烈比拼。
当男子A组(18岁至30岁)的决赛哨声响起,始终在争夺冠亚军的杭州泳协运动员周舒畅、俄罗斯选手查里多夫·阿里克谢进入最终比拼,经过2分多钟的激流勇进,周舒畅第一个冲出水面,抵达终点,查里多夫·阿里克谢紧随其后,获得现场观众的鼓掌欢呼。
俄罗斯领队张婧说:“比起循化站,贵德站中俄罗斯队运动员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在男子A组前七名中,有四名是俄罗斯队的。”
获得男子A组冠军、多次参加这一赛事的周舒畅坦言:“今年水温和去年相比较低,加上水土不服身体不适,没有试水,但成绩比循化站要好,和俄罗斯队的较量很过瘾。”
爱我黄河,挑战极限。在本次黄河抢渡赛中,有专业选手,也有业余爱好者,他们有的凭借高超的技术争夺名次和荣誉,有的勇于尝试挑战自我,以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展现出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来自西宁冬泳协会的张群义就是其中之一。张群义是第一次参加户外流动水域比赛,在循化首站比赛中,没有经验的张群义在预赛阶段没能顺利游到终点。在贵德站16日的试水阶段,张群义定下心,调整呼吸,再次挑战自我。
当游出水面,看到凯旋门的那一刻,她不顾一切地欢呼起来:“我终于游过来了,游过来了……”
“虽然成绩不理想,不能和专业的比,但今天的我比上一次进步了,就很开心。”张群义说,参加黄河抢渡赛需要勇气,要有信心,今年在速度和技巧上突破自我,明年还要再来一“战”。
来自兰州冬泳协会的张国庆今年53岁,黄河抢渡赛他参加了整整十年,循化站、贵德站他站站参加,虽然没能进决赛,但他已经十分满足。
他说:“今年水流很急,需要调整泳姿和呼吸,一个抬头换气,就比其他人落后了,那几秒钟太关键了,贵德站的成绩就比去年慢了10秒钟。”
张国庆对自己每年参加比赛的成绩记得很清楚,他说拿不拿得上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得看到自己有没有进步。
在决赛现场,还有为队友的努力付出感动而落泪的。
来自江西省九江经开区冬泳协会的熊亚平是女子D组(51岁至55岁)最后一位上岸的选手,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她坚持游到终点,触线后精疲力尽地瘫倒在地,队友李勇看到她的坚持后红了眼眶。
李勇说:“她今年第一次参加黄河抢渡赛,昨天预赛排第二名,今天水流太急加上没经验,体力不支,但她能游到终点也算是挑战了自我。”
一场场激情澎湃、精彩纷呈的水上体育“盛宴”让大家大饱眼福,一个个温暖的瞬间,被永远定格在了碧波荡漾的黄河边。
编辑:乔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