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大连海员诈骗 幸被亲人识破

 “爸,端午节快乐!”“船上信号不好,发视频你能收到吗……”视频里,对方的相貌跟亲人无异,可他却是诈骗人员通过AI“换脸”假冒的。大连人贾先生是一名远洋海员。6月10日端午节当天,贾先生正在沙特阿拉伯延布码头休整。然而,他远在大连的亲友却突然接到“贾先生”发来的信息。对方声称,急需付费办理有关证件以应对检查,希望亲友帮忙联系“陈主任”。为证明自己的身份,“贾先生”还主动发起了视频通话露脸。然而,沟通过程中的种种破绽很快让亲友认定对方并非本人,并及时与海员本人联系得到确认,避免了上当受骗。因为海员职业的特殊性,海员群体的亲友容易被选定为网络电信诈骗目标。信息技术专家提示称,眼见不一定为实,市民要警惕不法分子通过AI“换脸”实施诈骗。
家属
假海员“换脸”联系亲友被识破
6月10日端午节,家住沙河口区星海湾附近的市民孙女士思念着远在海外的丈夫,她的丈夫是一名远洋海员,此次出海已经过去了半年。当天中午,“丈夫”突然通过抖音私信联系了数名亲朋好友,然而亲友们很快认定这并非正常节日寒暄,而是有人假冒海员。经过亲友们交流汇总,孙女士表示冒充者破绽有三:首先,虽然冒充者抖音账号头像与丈夫账号头像一致,但账号名称是“高仿”,比丈夫账号名称多了一个标点,而且假账号内没有发布任何作品;其次,除了父母,冒充者联系包括自己在内的其他亲友时均未有称呼,而公公已经离世,对方却仍发消息表示“老爸看到信息请回复”;最后,冒充者主动与公公发起视频通话,接手公公账号的婆婆同意通话后,发现视频里确实是儿子的脸,但发型却是几年前头发较长时的发型,于是很快关闭了通话。
图片
冒充者AI换脸与家属视频。手机截屏
发现有人冒充丈夫后,孙女士连忙拨打电话与丈夫联系,确认丈夫平安无事后松了一口气。孙女士表示,因为冒充者破绽明显,大多数亲友很快识破伪装,只有丈夫的二姨和对方多聊了几句。“对方表示需要付费办理证件,靠港后急用这些证件应对检查,并发来一个所谓‘陈主任’的微信号,让二姨添加询问进度。后来亲友互相通知有人假冒身份,二姨就直接拉黑对方没有跟进。”孙女士说。
海员
怀疑有人通过抖音视频盗用身份信息
6月12日,记者联系上了孙女士的丈夫贾先生,他正在位于沙特阿拉伯延布码头的船上。“这里与北京时间有大约5个小时的时差,6月10日家里给我打电话时正在关机睡觉,10点半左右打开手机一看,才发现早上7点时来了一堆电话,得知有人冒充我联系亲友也是吃了一惊。”贾先生怀疑,冒充者是通过自己在抖音账号内发布的视频确定自己的海员身份,并通过视频评论中的亲友互动锁定欺骗对象。“我现在是短发,家人描述冒充者盗用的形象应该是几年前我结婚时头发较长的造型,我查看了一下在抖音账号里还真有那个时候的视频。”贾先生说。
贾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事远洋海员已经十余年了,但有人冒充自己联系亲友的事情还是头一次遇到,他将此事告知同船船员,却得知有数名船员家中此前遭遇过类似情况,有的还造成了实际损失。“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了海员时常无法与亲友及时取得联系,因此给不法之徒创造了机会,也意识到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后会在这方面格外注意。”贾先生表示,他已经将冒充者账号投诉至抖音平台。
调查
海员亲友受骗存在类似套路
贾先生亲友及时识破冒充者,因此并未与其过多交流,那么冒充者联系海员亲友究竟为何?又会以什么套路进行欺骗呢?记者试图添加冒充者提供的“陈主任”微信,搜索结果显示“被搜账号状态异常无法显示”,记者又进行了号码查询,发现此号码归属地为西北某地,记者多次拨打该号码均无人接听。
调查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因为海员职业特殊性,海员亲友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就有不少与此次事件中冒充者说法极为相似的案例。相关案例中,冒充海员者与亲友取得联系后,先是表示自己相关证件到期或不全,但因种种原因无法直接联系上海事局,发来“某主任”的联系方式请求帮忙联系;亲友联系“某主任”后,对方表示需要付费办证,而冒充者会让亲友代转,并晒出已经给亲友转账的截图,表示受时差等因素影响转账存在延迟;同时,冒充者会强调自己马上要靠港,如果不能及时拿到证件传真会影响下船等等,督促亲友先行垫付,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业内人士
五点提示帮助海员亲友提高警惕
针对海员群体的亲友容易被选定为网络电信诈骗目标的情况,记者采访了本市一位业内人士。业内人士表示,大连作为一座海贸发达的港口城市,海员群体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海员群体的亲友受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原因有二:由于远洋航行风险相对较高,海员亲友往往特别担心海员的安危,遇到所谓的“求助信息”可能关心则乱,忽略了核实细节,给了行骗者可乘之机;在航行过程中,海员亲友无法通过手机等通讯方式向海员求证真伪,一旦受骗,往往只能等海员靠港下船后才能进行核实,后续追查较难。
因此,业内人士提出五点提示,帮助海员亲友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一、海事局办理船员证书全部免费,任何以需缴费办理船员证书为理由要求转账的,都应警惕可能存在诈骗行为。
二、海员出海前,应将公司主管电话交给亲友,海员亲友遇事应第一时间联系公司求证。
三、海员平日里应多和亲友沟通工作内容,让亲友了解什么样的情况是“一眼假”,海员亲友受骗案例中,很多都是诈骗分子利用亲友不熟悉海员实际工作的漏洞,屡屡得手。
四、海员在船期间应保持与亲友联系,随时播报船舶动态,尤其在远航没信号之前,一定要给亲友打招呼,既能报平安也能预防被诈骗分子钻空子。
五、因为工作特殊性,海员本人应该格外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尽量不要在网络上透露个人信息及工作细节等,一旦发现有人冒充,应及时通知亲友加强防范并报警处理。
三招鉴别AI假脸
要求对方用手或其他物品遮住面部的一部分。这样算法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或追踪人脸,从而导致换脸失败。
要求对方调整或改变拍摄环境的光照条件。算法可能无法正确识别或匹配人脸,导致换脸效果不自然或失败。
要求对方进行大幅度动作或做出夸张表情。这样会导致面部关键点位置发生显著变化,超出算法的处理能力范围,从而导致换脸产生不自然效果或失败。
信息技术专家
 AI假脸存在破绽,3种方法助力鉴别
常言道“眼见为实”,但AI“换脸”技术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一常识。虽然此次事件中,冒充海员者被亲友识破,但此前包头市警方曾发布一起诈骗案件,2023年4月,有诈骗分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对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实施诈骗,10分钟内郭先生就被骗走430万元;就在同一个月,安徽安庆又发生了一起利用AI换脸,9秒被骗走245万的案件。那么,AI换脸是否是“防不胜防”,大众遇到类似情况又该如何鉴别真假?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副教授贾棋。
贾棋表示,AI在技术上确实能做到换脸、拟音,但需要收集到被换脸对象大量人脸图片、语音素材,通过AI生成以假乱真的音视频,综合成本很高。同时,AI假脸存在破绽,通常情况下,假脸可能出现极少甚至不会眨眼、说话时语音和嘴唇运动不同步、面部轮廓有模糊的痕迹、视频画面停顿或变色等情况。
如果无法通过细节进行判断,贾棋还提出了三种较为简易的方法,帮助大家在怀疑遭遇AI假脸时进行鉴别。
一、要求对方用手或其他物品遮住面部的一部分。AI换脸算法通常依赖于人脸识别追踪来确定人脸的位置和特征。如果部分面部被遮挡,算法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或追踪人脸,从而导致换脸失败。
二、要求对方调整或改变拍摄环境的光照条件。AI换脸算法通常是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进行训练的。如果环境光照与训练时的光照条件差异过大,算法可能无法正确识别或匹配人脸,导致换脸效果不自然或失败。
三、要求对方进行大幅度动作或做出夸张表情。AI换脸算法需要依赖面部关键点(如眼睛、鼻子、嘴巴等)来定位和调整人脸的位置和形状。如果进行侧脸、抬头、张大嘴巴等大幅度动作,可能会导致面部关键点位置发生显著变化,超出算法的处理能力范围,从而导致换脸产生不自然效果或失败。
最后,贾棋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AI可能会创造出无比接近真实的“真实”。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大众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眼见不一定为实,广大市民应该加强反诈意识,隔着网络资金往来时,应该通过额外的通信手段进行确认,谨防上当受骗。”贾棋说。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毕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