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发现唇形科紫珠属新物种,专家:栽培了10余年,在引种地搜寻两天找到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官网6月12日消息,武汉植物园发现了唇形科紫珠属新物种——永顺紫珠。该物种因植株匍匐、叶片常绿、果实白色、叶柄间无横隔线等特征,与紫珠属其他物种有显著区别。
图片
永顺紫珠。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王雨婉
6月14日,武汉植物园园艺保育中心徐文斌工程师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永顺紫珠”在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引种栽培了10余年,之前因其“叶片常绿”的特征,一直被称作“常绿紫珠”,但所有植物学资料都查询不到“常绿紫珠”这个物种,其真实“身份”一段时间以来成为一个谜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关注。近年来,为了建设紫珠属植物种质资源库,科学保护紫珠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植物园对原产我国的野生紫珠属植物资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收集。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个所谓的‘常绿紫珠',跟现有的所有紫珠都不一样,很可能是一个未被报道的新物种,于是我们对十几年前引种它的地点,进行了回访。”徐文斌说,“我们在野外整整搜寻了两天,终于在大山里发现了它的一个很小的群落。”
据武汉植物园官网介绍,科研人员查阅了“常绿紫珠”历史引种记录后,于2023年3月对原产地湖南永顺县杉木河林场进行了回访,结合详细的形态对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其为唇形科紫珠属新物种,并依据模式标本产地将其命名为“永顺紫珠”。
图片
永顺紫珠形态特征。图/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官网
徐文斌表示,收集紫珠属植物资源,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防止野外有用基因的丢失有重要意义。
我国紫珠属植物中很多种类是传统的中药材,是重要的中医药战略资源。除药用价值外,紫珠属植物花朵密集,果实颜色独特而艳丽,是良好的花果兼备的园林景观资源植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近年来,武汉植物园致力于建设紫珠属植物种质资源库,通过种质交换、野外引种、委托引种等多种渠道,收集紫珠属植物共计49个分类单元(含变种、变型),已占国产紫珠属植物资源的75%。本次新物种永顺紫珠的发表,是武汉植物园紫珠属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王雨婉 记者 梁霞 通讯员 江珊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