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放心让韩信独自指挥作战?看史书记载,他从未信任韩信

刘邦从来也没有把军队全部交给韩信,尽管刘邦重用韩信,但从未真正信任他,而且刘邦有制衡韩信的一套手段。
《史记 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刘邦对韩信的重用始于萧何的推荐,拜韩信为大将,注意不是大将军,而是大将。
即使拜了大将,韩信也没有任何兵权,在还定三秦之战和彭城之战,没有任何关于韩信率军作战的记载,韩信相当于提供谋略的高级参谋。
《史记 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史记 淮阴侯列传》: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除韩信之外,在还定三秦之战和彭城之战中,刘邦的手下的其它将领都有率军作战的记载,史料就不贴了,太多了。
《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韩信首次率军作战是在京索之战。
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刘邦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图片
韩信
但京索之战并非韩信领导,韩信只是参与京索之战的一员将领。
《史记 高祖本纪》:是时九江王布与龙且战,不胜,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
这时九江王英布与龙且作战,没有取胜,和随何潜行归汉。汉王刘邦渐渐地征集了一些士卒,加上各路将领和关中兵的增援,因此军势大振于荥阳,在京、索之间击破了楚军。
《汉书 灌婴传》: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 《史记 靳歙列传》:破楚军荥阳东。
京县、索亭位于荥阳以东,从这些记载来看,参与京索之战的有刘邦、韩信、灌婴、靳歙等将领,而且京索之战是一次骑兵大会战。
刘邦利用刚刚组建的郎中骑兵来对抗项羽的楼烦骑兵,而郎中骑兵的主将是灌婴,副将是李必和骆甲。
因为没有具体的描述,韩信在这一战起了什么作用,不得而知,但韩信肯定不是主将,这场战役也不是韩信指挥的,此时的刘邦还并不信任韩信,并没有给他全军指挥权。
为什么还定三秦和彭城之战时,韩信没有领兵记录,到京索之战就有领兵记录了呢?
图片
张良建议刘邦重用韩信
这是因为张良也建议刘邦用韩信。
《史记 留侯世家》: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彭城之败后,刘邦一路逃到下邑,刘邦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
张良进言道:
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
张良建议刘邦用韩信,但刘邦显然是谨慎的,在京索之战中,刘邦让韩信试水,明显这一战韩信表现还可以,于是刘邦就让韩信单独率军开辟北方战线了。
《史记 淮阴侯列传》: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这年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
刘邦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刘邦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刘邦派了多少军队给韩信攻打魏国,史书没有记载,不得而知。
图片
韩信首次独立作战是灭魏之战
但是攻打魏国并非只有韩信一支军队,曹参也率领一支军队参与攻魏之战。
《史记 曹相国世家》:月馀,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遫军东张,大破之。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於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
魏王豹反叛刘邦,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率军向东在东张攻打魏将军孙遫的军队,大败孙遫的军队,之后攻打安邑,俘虏魏将王襄,在曲阳攻打魏王豹,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豹。
曹参是代理左丞相,韩信是左丞相,从史书记载来看,曹操与韩信没有隶属关系,这里记载的是”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而不是隶属。
曹参与韩信的兵力各是多少,史书没有记载。
之后韩信攻打赵国,兵力超过了3万,具体是多少,也没有记载。
《汉书 韩信传》:信遂虏豹,定河东,使人请汉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
平定魏国后,韩信派人求见刘邦说:“希望再增兵三万人,我请求乘胜北进,征服燕、赵两国,向东攻击齐国,向南断绝楚国的粮道,最后向西与大王会师荣阳。”
刘邦同意给韩信增兵三万,派张耳和韩信一起,向北攻打赵国和代国。
图片
曹参独自率领一支军队参与灭魏、灭赵之战
与此同时,曹参率领一支军队跟随韩信参与攻打代国与赵国。
《史记 曹相国世家》: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於邬东,大破之,斩夏说。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
曹参后来又跟随韩信在邬县东面进击赵国相国夏说的军队,大败夏说的军队,斩杀了夏说。
韩信与张耳率兵至井陉,攻打成安君陈馀,同时命令曹参回军把赵国的别将戚将军围困在邬县城中。戚将军突围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了他。于是曹参率兵到敖仓汉王的营地。
曹参打完赵国之后,又回到了刘邦在敖仓的营地,因此此时曹参不隶属韩信。
直到攻齐之战时,曹参才隶属韩信。
《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还定济北郡,攻著、漯阴、平原、鬲、卢。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於上假密,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定齐,凡得七十馀县。
曹参以右丞相的身份隶属韩信,击溃了齐国历下的军队,于是夺取了临菑。回军平定济北郡,攻打著县、漯阴、平原、鬲县、卢县。
不久跟随韩信在上假密进击龙且的军队,大败敌军,斩了龙且,俘虏了他的部将周兰。平定了齐国,总共得到七十余县。
再回过头来看韩信,韩信在灭亡赵国之后,被刘邦调走了部分军队。
《史记 淮阴侯列传》: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六月,刘邦逃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与夏侯婴一起到达韩信与张耳的军队在修武的驻地,第二天早上,刘邦自称是汉王使臣,骑马直接进入营垒。
图片
刘邦与夏侯渊两人进入韩信兵营,夺了兵权
此时韩信和张耳还没有起订,刘邦直接在他们的卧室拿走了印信与兵符,召集诸将,更换了他们的职务,刘邦夺了韩信与张耳二人统率的军队,命令张耳防守赵地,任何韩信为国相,让他收编赵国还没有发往荥阳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攻打齐国时,曹参隶属韩信,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汉军将领与韩信一起参与了攻打齐国和龙且的战争。
《史记 灌婴列传》:以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降下临菑,得齐守相田光......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旋于高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
灌婴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受诏令率领郎中骑兵归属相国韩信,在历下击败了齐国军队,灌婴率领的士卒俘虏了齐国车骑将军华无伤及将吏46人,迫使齐兵投降,攻下了临菑,活捉齐国守相田光。
灌婴跟随韩信在高密攻打龙且、留公旋的军队,他率领的士卒将龙且斩首,活捉右司马,连尹各1人、楼烦将领10人,灌婴亲手活捉亚将周兰。
参与韩信攻齐之战的还有:傅宽、柴武、丁复、丁礼、吕马童、孔将军、贺将军等汉军将领。
从京索之战到韩信灭齐、破龙且之战,刘邦从来也没有把全部军队交给韩信,大多数是时候是韩信率领一支军队作战,刘邦再另派曹参或者其它将领率领一支军队协助韩信作战。
等到打完一场战役之后,刘邦再重新部署军队,有可能夺了韩信的军队,整个过程中,刘邦两次夺了韩信的军队,这些军队是刘邦给的,自然也能夺走。
图片
韩信攻赵,刘邦派曹参、灌婴、傅宽、柴武等将领协助
韩信在攻赵时,刘邦还给韩信增加了三万兵力,韩信攻齐时,刘邦派出了很多将领协助韩信一起作战,这些军队并不是固定归属韩信的,有可能打完一场战役又改变部署了。
刘邦虽然让韩信领兵,但处处提防他,一方面刘邦让自己的亲信将领协助韩信作战,比如曹参、孔将军、费将军,这三人几乎参与了韩信的所有战役。
另一方面刘邦多次袭夺韩信的兵权,刘邦担心韩信长期掌控一支军队,会形成私人势力,时时夺了韩信的兵,再另外派兵给韩信。
韩信还参与了刘邦打败项羽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
《史记 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汉五年,刘邦和诸侯军一起攻打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一胜负。
韩信率兵三十万独当正面,孔将军布兵在左面,费将军布兵在右面,刘邦居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随在刘邦后面。
项羽的士卒大约10万,韩信首先会战,没有取胜,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纵兵出击,楚军不利,韩信又乘势反攻,大败项羽于垓下。
晚上,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中的楚国歌声,以为汉军全部占领了楚地,项羽就败退逃跑,因此楚兵全军溃败,刘邦派骑兵将领灌婴追击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于是平定了楚地。
图片
垓下之战五军阵
韩信虽然参与了垓下之战,但刘邦并没有军队全部交给韩信,此战中,韩信身为先锋,在最前面迎敌,孔将军与费将军居左右两侧,掩护侧翼,同时负责反击。
刘邦则坐镇中军,以总指挥身份参与此战。刘邦身后还有担任预备队的周勃和柴将军。
此战刘邦的总军队数量估计有60万人,韩信率领30万人在前锋作战,刘邦是绝对不可能把所有军队全部交给韩信的。
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第一件事就是夺了韩信的兵权,不久,又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这还不是怕韩信在齐地久了, 培养私人势力,这说明刘邦处处防着韩信,刘邦从来就没有信任过韩信,自然也不会把全部军队交给韩信统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