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祭出2.9L油耗,新车不到10万,二手车集体崩了?

图片
当镁光灯齐刷刷打向车企大佬,曾经年入上亿的二手车商成了陪衬。前段时间,要不是一位二手车商斥990万元巨资拍下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的二手迈巴赫,他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恐怕就快淡出公众视野了。谈及买车初衷,这位二手车老板倒也坦诚——就是要蹭周鸿祎的流量。外界或许不理解,但同行感受深。特别是当比亚迪祭出起售价9.98万、油耗仅有2.9L的秦L DM-i时,本来赚钱就不顺的二手车商,一下子心态就崩了。
文 | 刘冬雪
编辑 | 田晏林
运营 | 土豆
5个月亏了60万
但凡靠近北京市南四环花乡桥西北侧挂着“北京旧车市场”牌子的大门,就有人会对你招呼一声:“看车么姐/哥?”
可当你走进去细看,在这里驻扎的二手车公司的老板们,更爱坐在十几平米见方的办公室中,百无聊赖地刷着抖音。
六月的初夏还没入伏,还有一些二手车老板与同行一边啃着冰镇西瓜,一边对今年的国际形势侃侃而谈。
这般悠闲并不是生意火爆让他们有恃无恐,相反是因为二手车市场太安静了,他们根本忙不起来。
自从1998年,有关部门颁布了《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后,国内二手车交易量迅猛增长。在2000年到2020年的二十年间,全国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从25.17万辆上升到1434.14万辆,交易金额从95.18亿元增长至8888.37亿元,均扩大了数十倍。
在北京旧车市场——这个被本地人习惯称为“花乡二手车市场”的地方,在最鼎盛的2010年,这里占据了整个北京超9成的二手车成交量,每天都有两三千组客户看车,库存车近万辆。
还记得2015年那会儿,坊间流传在花乡二手车市场干得最好的老板,最高一年收入高达数亿元。二手车交易一时成为很多外人眼中的造富行业。其他规模较小的二手车商,即便没有体会过年入过亿的兴奋,“生意好做”也是共识。
而今年,花乡二手车市场日均客流量只有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市场似乎骤然冷了下来。
一般来说,二手车市场的旺季通常出现在9-10月份,淡季是6-8月。可张伟已经等不及了。
在花乡二手车市场干了7年旧车交易,张伟算是入行晚的。今年以前,他的生意一向稳定,“原来每个月大概能出手五六台,今年小半年过去了,卖出去的车还是个位数。”
“你可能不信,今年以来我都在赔钱。”张伟苦笑着摇摇头。
图片
▲ 花乡二手车市场。图 / 每人Auto拍摄
花乡二手车市场,不仅是北京本地二手车生意的风向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里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广东二手车商刘铮在2010年刚入行时,手上只有8台车在售。之后借着行业的东风,他顺势把门店规模逐步扩大至如今的近200台。
刘铮感觉,在2020年以前,自己对二手车生意可以说是得心应手,过去三年(2021-2023年)虽然市场有所缩减,但也算稳定,平均每个月也能卖40台以上。
但从今年2月开始,刘铮的门店单月销量下降了2成以上,库存车超过170辆。由于他主营BBA的二手车,目前手里压着1000多万元的资金无法流动。
图片
▲ 二手市场车辆密密麻麻。图 / 视觉中国
据刘铮估算,和自己前三年稳定时期的收入相比,今年前5个月的收入下降了3成左右。同时,考虑到房租、人工以及卖一辆车产生的亏损等,各项摊销加起来大概亏损了60万元。
收入下滑只是结果,核心问题还是如何清库存。“现在的行情,车辆收回来两个月就得平价甚至亏本处理了。在过去,这车再放半年都没问题。”刘铮对每人Auto说道。
重庆二手车商周辉更悲观,“很多二手车销售周期满一个月基本就得准备亏钱了。”
周辉告诉每人Auto,年初至今,他卖出去的车有1/5都在赔钱,“去年虽然也不赚钱,但起码还能做到每台车不亏。”
都是比亚迪惹的祸?
部分二手车商把日子的惨淡归因于新能源价格战。
今年2月,比亚迪掀桌,让国产混动车型价格首次下探至7万元区间。随后,各车企纷纷以增配减价、现金补贴、免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加入降价大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1~5月,有近60款电动车降价,的确是一场罕见的价格战。
“去年一年的时间,中国平均车价降幅在15%。”面对来势汹汹的价格战,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直言,一些电动车的成本降了20%~30%,把传统燃油车的价格也拖下了水。
不仅是20万元以下的主流汽车市场,就连传统豪华车也被逼降价保量。比如,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期间,广州多家宝马4S店推出优惠活动,宝马i3价格从35.39万元降至不足17万元;宝马i5降价幅度13万元,只要31万元。5月底,哈尔滨一凯迪拉克经销商推出“买一送一”活动,即购买XT5XT6可获赠最低配CT4。就算是CT4处于停产前的清库存阶段,优惠力度也让人心惊。
新车价格大幅骤降,以及各省市、地方促消费政策的双重推动,让不少原本计划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转而选择了新车,自然给二手车市场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和行情变化。
“这车我要是去年卖,得要13万多,今年就只敢要11万。”张伟指着一台2017年上市、原车漆、只跑了6万多公里的奔驰GLA200 时尚型二手车说道。刘铮也表示,今年BBA的收车价格也比去年低了1~2万元。
虽说二手车市场的行情变化不是比亚迪直接导致的,但比亚迪影响力太大了,它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同行的神经。
5月28日,比亚迪秦L DM-i和海豹06 DM-i正式上市,两者凭借9.98万元的起售价、2000+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里程以及不到3L/百公里亏电油耗等方面优势,带热了舆论,却给二手车商们泼了一盆冷水。
图片
▲ 比亚迪秦L DM-i。图 / 比亚迪官方微博
6月5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直播时略显“凡尔赛”地提到,秦L和海豹06的订单量爆棚,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公开数据,以免引发行业震动。
但端午节过后的6月11日,知名汽车博主孙少军倒是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秦L和海豹06合计新增订单已突破8万辆。
尽管无法明确孙少军所说的8万订单是否仅指端午节期间的数据,但就在李云飞直播次日,秦L DM-i万人交车暨千媒众测开营仪式在深圳举行。这意味着,秦L DM-i上市不到10天,销量就已破万,足以证明他早前所说的担心引发行业震动,并非吹嘘。
秦L和海豹06大卖,很大程度上源于太能打,不仅在性价比上碾压卡罗拉轩逸思域等一众对手,也让部分二手车商直呼“天塌了”。
图片
▲ 2024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比亚迪专馆。图 / 视觉中国
“这两款车确实在短期内给工具属性的二手车市场造成了冲击。”周辉称。
气愤归气愤,二手车商也不是不讲道理。每人Auto接触的多位二手车老板均表示,打击到二手车市场的并不是某款新车,归根结底还是新车市场的价格战。当下他们的苦日子只不过是价格战带来的连锁反应。
二手车电商平台负责人龚庆告诉每人Auto,行业洗牌都是从价格内卷开始的,如今的二手车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这是大势所趋。比亚迪不过是做了那个“敲钟人”。
新人勿入
苦日子再难也得继续过。可以后怎么个过法?得好好想想。
在车市价格战的背景下,新车基本上15天调整一次价格。也就是说,二手车每库存60天,新车市场就已经经历了4次调价。“二手车商单车普遍毛利约5~8个点,按照新车每调价一次二手车商损失2个点毛利计算,60天内未能完成周转的二手车大概率将面临亏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田甜表示。
相较于经营二手豪车的刘铮和张伟,周辉店里基本上都是8万元以下的二手车,新车降价对他的生意影响不是特别大,但他也不敢让库存占用太多资金,以免增加经营风险。和两位同行一样,优先处理库存、回笼资金成了他的当务之急。
周辉选择了“躺平”。目前他店里有超过80辆库存车,比过去常态库存量减少了近20%。倒不是说车卖得快了,而是他不再轻易收车。“像我们这种规模小的车商,不敢收车、不敢出价,出高了亏钱,还不如不收。”
过去,丰富的车源是二手车商的核心竞争力,收车要靠抢,部分畅销车型甚至要凭关系、加价才能拿到。而今年,二手车商们总结了一套“三不两要”的收车原则:不收纯电车、不收杂牌车、尽量不收准新车;主要收7年以上一手车、只要车况好的一手车。
“不收纯电车是因为其本身在市场中不活跃,交易量低。杂牌就是指那些成立时间晚的车企,有倒闭的风险,它要是倒闭了,车也就砸手里了。准新车一般指2年以内、3万公里以下的车,其价格与新车相差不大,按照现在价格战的态势,搞不好哪天新车比二手车还便宜。”张伟解释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一项数据也显示出准新车的竞争压力:今年5月,二手车市场3年以内的二手车占比为24.8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
而7年以上的车,一般受新车影响小,价格稳定、风险更低;像是没有发生过事故、没有换过重要零件的一手车,往往更容易出手。
图片
▲ 上海车市二手车交易市场。图 / 视觉中国
在二手车行业,很多从业者都入行10年以上,尝过了金钱滋味的他们,一时间也很难改行。既然改变不了世界,唯有能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经验,跟上市场的快节奏。
现在,周辉一有空闲就刷各大汽车垂类网站和抖音,推荐的内容大多和新车相关,他必须时时关注这些新车的价格,以免与收车价格出现倒挂。此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注同行的定价,通过比较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价格,也是周辉的作业。
而规模较大的二手车商选择拥抱新渠道。
根据《2023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二手车交易市场百强排行榜分析报告》显示,百强中目前已有77家二手车公司开展了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营销服务。
刘铮在去年也组建了自己的新媒体运营团队,目前店面30%的客流都是通过新媒体而来。还有部分二手车老板,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干脆不租店面、不招聘员工,他们只做车源供货方,卖车的事交给电商平台打理。
再看那些选择改行的二手车商,也不容易彻底脱离汽车行业,刘铮的朋友,有的转去做汽修、有的转做汽车租赁。总之,还是离不开汽车产业。
无论这些二手车商是去是留,这个行业都很难再有新人加入了。就像短期内不会再出现一大波造车新势力一样。不管是造车,还是卖车,都已经度过高速增长期。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