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徽山东农户讲述干旱:花生地已浇4遍,吃饭睡觉都在地里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使河南、安徽、山东等多地出现干旱状况。
据央视网,5月以来,河南省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半数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目前达到了中旱以上等级,重度干旱、特旱范围不断扩大。截至6月12日,河南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达323万亩。
据人民网,受降水持续偏少影响,安徽省北部气象干旱发生发展,5月下旬沿淮淮北地区已普遍达重旱以上。
6月11日,山东省水文中心发布今年首个干旱预警。今年以来,山东全省平均降水量98.8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22.5%,6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仅1.3毫米。截至6月10日,山东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21.5万亩,农田缺墒面积262.4万亩,主要分布在临沂、菏泽、滨州等地。
14日至16日,上述地区终于迎来降雨。九派新闻采访河南、安徽、山东三省的农户,了解本次降雨对夏播与保苗的影响。受访者均提及6月以来的抗旱经历,或头顶烈日,或披星戴月,只为滋润干涸的土地。
多名农户称,眼下的降雨无疑是“及时雨”,终于可以把种子种到地里,好在基本没有耽误农时,但“解渴”效果有限,若未来旱情持续,仍需人工浇地。
图片
农户拉水管浇地。图/受访者提供
【1】我胳膊晒得“秃噜皮”(蜕皮),一天要喝近10瓶水
河南周口郸(dān)城县村民 张强
往前数将近70天内,这里没下过一场雨,实在旱得太狠了,以前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往年都是6月5日左右开始“夏收”,今年5月25日就收完了,麦子早熟了近半个月。很多农户的麦地减产了近三成,麦穗空瘪、不饱满。正常降雨的情况下,亩产在1500斤左右,今年只有1000斤。
收完麦子那天,我看到地里旱得开裂,有的裂缝宽三至五厘米,周边的河也干得见底。但“夏播”在即,只好抓紧先播种了玉米和花生,次日开始从机井抽水浇地。
下雨的年岁里,我们种下作物后不用操心地里没水,更不会人工浇水。今年土地几乎被旱毁,加上天热,如果不浇地,都不能播种,已种下的玉米和花生会直接干死在地里,苗都长不出来,更别说收成了。
现在我已给玉米地浇了3遍水,花生地也浇了4遍,但还有一半的花生没有出芽。这大半个月里,我的生活除了浇地就是抢井,吃饭睡觉都在地里。
之所以要抢井,是因为村里的机井有限,数量不多,算下来,好几块地之间才有一口井。加上近期干旱严重,需要浇水的田地多,一旦抢上井,都是先把自家的地浇完再空出井来给别家,否则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浇上。谁也说不准井得空的时间,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地里等着。
我种的20多亩地最少需要48小时才能浇完一遍,抢到井后的这48小时里,我几乎不间断地拿着水管在地里浇水,夜里也不停。从清晨到半夜,一夜不睡算是常态,偶尔瞌睡了就直接躺地上随便眯会。
图片
张强夜间浇地。图/受访者提供
父亲今年七八十岁,有时会来给我送饭,但也只是囫囵吃几口,又继续浇地。他不来送饭,我就不吃,以抢井、浇地为主,所以我基本不怎么离开地里,夜里浇完地才会回家。
连续几十个小时浇地很累,浇完一遍下来,浑身难受、腰酸背痛,往那一躺就能睡着。不仅是人,机井因为天天抽水,原本抽出的水很干净,现在水里都掺着泥沙。
那段时间每天气温都在39℃上下,阳光也毒,我胳膊晒得黝黑,有些地方甚至“秃噜皮”(蜕皮),为解渴和充饥,一天要喝近10瓶水。
昨天(16日)清晨5时许,我们终于等来了一场及时雨,大雨持续了差不多1个小时,能够缓解接下来七八天的旱情。至少这几天,我们不浇水也不用担心庄稼旱死,部分没种的田地也能趁这段时间抓紧种上。
这场雨的到来,让我能暂时喘口气,但也担心,七八天之后如果还是不下雨,该怎么办?
【2】河水抽干了,地还没浇透
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村民 辛灵
我们村每家种的地都不多,都是“靠天吃饭”,一般下雨了就播种,种完再等着雨水浇灌,人工浇地的很少,除非是那些追求高产量的农户。
但今年地里旱得不行,我家的十几亩地也就一直没播种。直到前两天才终于播种了一部分玉米,比起往年,夏播时间晚了许久。
因为干旱,田地干得开裂,土块一捏就碎,我们也不得不开始浇地。因为附近没有机井,我们从旁边亲戚家的鱼塘抽水,给地里灌溉。
这几天我们早上五六点下地,中午轮班回去吃饭,随便对付几口又回到地里浇水,连续浇了十几个小时。
40℃的持续高温下,河里的水都抽干了,地里还没浇透,玉米地浇了一遍又一遍,前面浇着,后面旱着,到现在种下去的玉米也没有发芽。
我们被太阳晒得发昏,但也没办法,在干旱面前,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
图片
小河干旱无水。图/受访者提供
16日下午2点多,人工降的雨下下来了,这是几个月以来的头一场雨,下了整整一下午,直到夜里才停,终于能稍微缓解一下旱情。
今早去地里看时,发现这场雨并没能下“透”,虽然田地表面有了水分、变得湿润,但由于干旱得实在太严重,土地深层还是干的。
如果接下来仍没有持续有效的降雨,我们还得继续起早贪黑地浇地。
【3】每天靠人工浇地14个小时,机井没水再挖要花两三万
河南安阳县村民 高明
我家种了三百多亩地,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一直浇地到晚上9点,中午最热的时候也在浇。除掉吃饭时间,每天在地里待14个小时。我和哥哥,两个弟弟,再请了两个人一起浇,全靠人工。
之前村里的机井坏过,向村里反映,下了泵就都修好了。有的机井没水要重新打,打到100米深也没水,需要打到150米。天气旱到地下水水位下降,重新打井得花两三万,现在没人凑钱继续打井了。
图片
农户用机井抽出的水浇地。图/受访者提供
干旱让种地的成本也增加了很多。天气太热,找不到工人,我请的两个工人每人每天工钱150元。浇地的电费6毛钱一度,一天要用两百多度。其他村好一点,他们有水渠有河,我们村没有水源也没有渠沟,浇地就难一些。要是用别人的井,一亩得花两百多块钱。
我开的家庭农场,地全部浇完一次得半个月,我估计还得浇十来天。
【4】雨后播种基本没耽误农时,太早也不利于玉米授粉
安徽阜阳临泉县村民 张琳
我和丈夫承包了六七十亩的地,小麦收完后,就赶紧种上玉米和芝麻。今年三月以来一直没怎么下雨,小麦收完地里比较旱,没法播种,因为种完不浇水,种子会烂在地里,不会发芽。
6月3日左右,麦收完,我们立马开始去地里浇水。我们家浇了20多亩地,有些一遍浇不透,还要浇两遍。我们是承包地,申请了电线和水井,所以水源相对有保障。好多地方都没有水井,我们还好一点。
我们把喷灌机放在拖拉机上面,在地里移动着浇水。每天都是早上开始,一直浇到晚上10点。到了6月11日,实在太累了,那几天也是高温天气,我就让我老公用浇花的机器去浇,它是有一个水袋,两个小时换一次就行。
这半个月就盼着下雨,下了雨才能种庄稼,基本上种下去就不用管了,只要不发水就行。比起旱灾,我们更担心的是水灾,因为玉米苗泡在水里一个多月,肯定腐烂了,最后只会颗粒无收,旱灾的话,还可以做一些补救措施,比如我们去浇水,政府实施人工增雨。
要是洪灾,我也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昨天下午已开始人工降雨了,地里也有点湿,下了雨就可以种庄稼了。我们还有大概四十亩地没有种,播种机一小时种七八亩,一个下午就可以全部种完。
这场雨虽然晚,但好在还是来了,我觉得没咋耽误农时。因为如果太旱的话,种太早也不是一件好事。在玉米授粉期,如果干旱高温、缺乏水分,花粉就飘不出去,也会导致玉米结粒少。
【5】下雨只湿润了地皮,还要人工浇水
山东聊城市茌平(chí píng)区村民 李伟
老天爷不下雨,不只是我村里旱。前几天下了小雨,地皮湿润了一点,但是不管用,最近没有云彩,也没法人工降雨。浇地也没有年轻人,他们都出去打工了。
我今年70岁,只要醒着,就昼夜不停地去地里浇水,已经浇了五六天。我种了十来亩玉米,应该今天就能浇完。浇完我就准备开始打药,除杂草。
浇地的时候我一般打个伞戴个草帽,喝点水防暑。我用的村里的机井,电线电机都没问题,就是水流小。有些村民的机井坏了,就得自己想办法维修。
往年这个时候也旱,年年要浇地,但今年不下雨的时间长一些,估计产量会减少一些。
(应受访者要求,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九派新闻记者 代梦颖 武菲菲 徐鸣
编辑 万璇 肖洁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