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总是反复发作?医生提醒:避开这几个常见误区

近日,重庆三一八医院接诊了一名因焦虑到院看诊的患者,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焦虑情绪已改善,可正常生活。
据悉,该名患者为一位30岁的都市白领,一直以来都是同事和朋友眼中的“完美主义者”。她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总是希望每件事情都能做到最好。然而,这种追求完美逐渐演变成了她的负担,她开始感到持续的紧张和不安。最初,患者只是偶尔感到焦虑,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或面临重要决策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焦虑感变得越来越强烈,甚至影响到了她的睡眠和日常生活。她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感到心慌、胸闷,甚至出现了轻微的社交恐惧。在一次公司的重要项目中,患者因为过度的焦虑而失误频频,这让她更加确信自己出了问题。在朋友的建议下,遂前往重庆三一八医院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重庆三一八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顾庆乐提醒,在现代社会,焦虑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常客”。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内心的痛苦,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然而,许多人对焦虑症存在误解,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了解这些误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焦虑症。
误区一:将焦虑情绪等同于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反应,它可能由各种生活事件触发,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然而,焦虑症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它表现为持续性的、无明确对象的焦虑感,并可能伴有身体不适等症状。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焦虑情绪等同于焦虑症,更不能忽视或轻视它。
误区二:认为焦虑症是“想出来的”,只要不乱想就会好
焦虑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它并非仅仅由“乱想”引起。虽然放松心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助于缓解焦虑,但在疾病的急性期或严重阶段,仅仅依靠自我调节是不够的。此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误区三:症状缓解后就擅自停药
焦虑症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经历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许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会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事实上,焦虑症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即使症状已经缓解,也需要继续服用药物进行巩固和维持。因此,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擅自停药。
误区四:认为生活中出现焦虑感就代表患上了焦虑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感到焦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患上了焦虑症。只有当焦虑感持续存在、无法自行缓解,并且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时,才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焦虑症。此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误区五:过度追求完美和避免失败
许多焦虑症患者追求完美,希望自己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最好。然而,过度的追求完美和避免失败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事实上,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也要学会放松自己,给自己一些喘息的时间。
顾庆乐提醒,对于焦虑症,很多患者可能因为担心被误解或感到尴尬而忌讳就医。然而,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与身体健康问题一样,需要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不要轻视或忽视自己的焦虑症状,及早寻求专业帮助,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痛苦,还能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逐步走出焦虑的阴影,重获内心的平静和安宁。(重庆三一八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