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登上“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虽完好,却发现另一个大问题

胡塞武装的“牛皮”被戳破了,过去几个星期,也门胡塞武装方面曾公开表示:他们利用无人机和弹道导弹,成功击伤了美军航母“艾森豪威尔”号,随后这一说法在社交媒体上越传越广,甚至还出现了相关的图片。
图片
“牛皮”被戳破,“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完好无损,胡塞武装根本不具备打航母的实力
日前美联社的记者登上“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并发布了相关现场视频,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没有任何问题,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击伤”说法。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胡塞武装都不具备击伤航母的能力,他连普通的美国军舰都对付不了,更不要说对付造价昂贵的航母,如果说胡塞武装能够很轻易地击伤航母的话,那么全球军事大国们何必再耗费巨资来打造航母呢?
不过在这场上舰采访中,美联社记者还听到了这么一句话:胡塞武装的“不对称”给美军航母确实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红海作战,美国海军已经投入了10亿美元,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下面就来看一下完好无损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
(一)胡塞武装打中美军航母是“吹牛皮”,他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据环球网报道称,6月17日,美联社发布了一段据称是在6月11日、12日所拍摄的视频,这段视频画面是美联社记者登上“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所拍摄的现场画面,据称这次美联社的记者受邀登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主要是为了破除过去几个星期有关该航母被胡塞武装无人机、导弹所击中的谣言。
在5月31日和6月1日,胡塞武装连续两天发表声明称:他们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击中了美军航母“艾森豪威尔”号航母,随后该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越传越广,随后又出现了一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击伤的照片。
从理论上讲,“无人机加导弹”的攻击模式击伤或瘫痪军舰的案例是存在的,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俄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在黑海的沉没。
图片
反舰导弹在理论上具备打军舰的实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非常复杂的难题
2022年4月,“莫斯科”号巡航舰突然在蛇岛附近海域遭遇大火,由于火势越来越大,船员和水兵被迫弃船,随后“莫斯科”号舰沉没。对于这次的俄舰沉没事件,乌克兰方面声称是自己干的,他们首先使用无人机从空中靠近“莫斯科”号巡洋舰吸引后者的注意力,当后者准备击落乌克兰的无人机时,乌克兰发射了岸基“海王星”反舰导弹,这款导弹掠海飞行,直接命中“莫斯科”号巡航舰的弹药,最终弹药库被引爆,火势越来越大,舰船沉没。
尽管对于乌克兰的说法,莫斯科官方始终没有承认,但随后的两个行动似乎证明了该说法为真。“莫斯科”号巡航舰沉没后,俄罗斯对基辅制造“海王星”导弹的工厂进行了猛烈的打击,从卫星图看,该工厂已被完全摧毁;随后,俄黑海舰队的军舰不敢再过于靠近乌克兰海岸,基本上都撤到了“海王星”导弹的射程之外。
不过“莫斯科”巡洋舰沉没事件只是一个特例,它更多体现的是乌军战术的成功。胡塞武装打航母,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似乎都很不现实。
航母造价非常昂贵,堪称是当地海军的核心作战平台,航母出动的话,一定会组建成一个航母战斗群,周边有很多军舰所组成的密集防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怎么可能会被轻易击沉呢?
一般能够给航母造成影响的无非是反舰导弹,从理论上讲,反舰弹道导弹确实对航母是一个威胁,但它会有很多的技术难点。首先是导引问题,反舰导弹无外乎红外线导引与雷达导引两大类。由于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后速度极快,弹头表面的空气因磨擦而离子化,这时会严重干扰或阻断红外线或电磁波讯号,形成所谓的黑障。红外线讯息受高温影响太大,因此都是采用电磁波。
以普通的反舰弹道导弹为例,它再入大气层后会拉起平飞,并同时扫瞄目标区与接收导引讯号进行路线修正,再以高速俯冲。这时速度可达数倍音速,5-6秒就抵达海面,最后这段已无需再修正,直接用惯性导引攻击目标。其中关键在于平飞段搜索时间不能太久,否则因降速太快会超出目标区,因此雷达导引头的性能也有较高要求。如果这些信号传输节点都正常运作,最后弹头高速俯冲的5-6秒时间中,航母若以30节航速大约会航行75公尺,再加上导弹本身的误差,单一弹头直接命中航母的概率还是偏低。如果使用分布式多弹头可以提高命中率,但如此炸药量分散,毁伤的效能就会大幅降低,因此解决之道是增加攻击导弹的数量或是增加弹头的破坏力。
图片
航母是非常珍贵的海军资产,造价非常昂贵,而且有一个航母战斗群护卫,要打航母绝非易事
此外,弹头接收目标信号时要克服黑障问题,目前克服黑障主要是以细长弹体降低弹体电离层厚度,并使用超高频率来穿透它,还得有卫星、空中预警机或海面舰艇的雷达做为讯号中继站负责传输。由于弹道导弹路程攻击距离远,飞行时间长达数分钟,航母这段期间会远离原先设定的位置,期间必须多次进行目标修正,并在最后攻击阶段前尽量减少弹头对目标区扫瞄范围,以便快速定位。这样的讯号传输系统已经相当于一整套类似控制运载火箭飞行的数据链,才能完成导弹持续修正路径的作业。目前中国已有大量类似天链2号的军用中继卫星,配合高频通讯与弹体改良,已经可以解决反舰弹道导弹再入式弹头黑障通讯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发现与持续跟踪航母,前苏联是使用军用的监视卫星网络,现在则是大量使用空中预警机、或战场侦察机等来持续监控航母动向,并将数据提供给飞行中的导弹。
从整套反舰弹道导弹的作业看来,从发射前一直到攻击目标,需要协同作业的平台不少,数据传输过程亦相当复杂。即便都能顺利进行,到最后攻击阶段的命中率仍不是很高。
如果把这套理论用在胡塞武装身上,那就更不可能了。首先,胡塞武装压根就没有任何系统能够发现美国航空母舰。美国航空母舰在红海、阿拉伯海地区不断移动,航母是核动力,最高时速30节,不停地在海面上移动。胡塞武装又没有高空卫星和空中侦察机,如何能够发现美国航母?
胡塞武装就算有无人机可以侦察,也根本没有办法飞到美国航母编队的头上,宙斯盾系统探测距离达到500公里以上,胡塞武装顶多使用伊朗的无人机,伊朗无人机都是使用涡轮螺旋桨,时速不过200公里的无人机,慢慢悠悠地从空中飞过去,早就被美国在几百公里之外使用导弹击落了。胡塞武装无法发现美国航母,又怎么打中美国的航母?
图片
胡塞武装不具备打航母的实力,他连能否发现美国航母的具体位置都面临一个大难题
其二,就算胡塞武装知道美国航母的具体位置,以胡塞武装的武器装备根本没办法命中美国航母。
航母不是独自行动的,它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驱逐舰、巡洋舰和补给舰所组建的航母战斗群。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美国海军不断和胡塞武装在红海地区交锋,胡塞武装甚至向美国的驱逐舰发射了多枚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但是全部被美国拦截。驱逐舰距离海岸线比较近,确实有被胡塞武装发现的可能。
然而航空母舰作战半径很大,至少距离热点区域有几百公里的距离,“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所搭载的“超级大黄蜂”舰载机作战范围达到400公里,同时可以发射射程达到数百公里的导弹,这就意味着“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完全可以在热点区域600公里之外发动进攻。
更何况,航空母舰的防御体系更为完整,美国的航空母舰在战区执行任务时,都是24小时在头顶之上有预警机值班的,预警机可以提供更好的导弹预警,同时在航母周边一定有两至三艘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为航空母舰提供保护。胡塞武装连一艘普通的美国驱逐舰都无法撼动,拿什么来打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呢?
胡塞武装确实有一些“非对称”的武器,例如无人机和导弹,但他们距离完全打中美军航母还有很长的路。如果说想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实现打击航母的可能性,那就只有一种办法:拼数量。胡塞武装同时向美军航母方向发射数百枚乃至千枚反舰导弹,在“饱和攻击”面前,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体系可能会遭遇崩溃,因为“饱和攻击”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此时航母所遭遇的环境是最危险的。不过从过去胡塞武装的打击数量看,一般都是几枚导弹,显然达不到“饱和攻击”模式的高度。
如果美军耗费巨资打造的航母轻易地被胡塞武装击伤,那么全球其他军事大国还有必要追求巨资打造航母吗?显然这是很不现实的案例。
图片
若要使用普通反舰导弹攻击航母,想成功,只有发挥数量优势,进行“饱和攻击”
海外社交媒体上曾流传一些有关“艾森豪威尔”航母被击伤的图片,最终都证明是乌龙、移花接木。例如,1967年越战时期的“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在东京湾准备执行任务时,甲板突然发生爆炸起火,随后该航母进行大修,大修的照片传为“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击伤的图片。
(二)美国记者上舰,航母虽无事,但却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这次美联社记者登上“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可谓是从事实层面戳破了胡塞武装的“牛皮”。在播出的现场视频中,“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表示:虽然他对网络谣言不屑一顾,但回应话题也相当重要,这代表了必须要应对信息战和资讯战。他称:“在过去的六个月里,谣言说我们被击沉了大约两三次,但我们显然没有沉没。这种谣言当然很可笑,但是对方就是靠着散播错误讯息来激励自己,只是,这对我们不起作用。”
为了彻底戳破胡塞武装的谣言,两名美联社记者获准登上艾森豪号进行一天半的访问,在水手的护送下,记者走遍了这艘长度332米的核动力航母;其间,他们也多次乘坐“海鹰”直升机从空中环绕航空母舰。
根据美联社的说法,除了船侧因炎热潮湿的海上空气、管道漏出的日常废水造成的生锈与盐迹,这艘船的一切磨损都与日常运作有关,到处是喷气燃油的臭味、一滩滩的油污,“超级大黄蜂”舰载机起飞前发动机的尖叫声不绝于耳,压根就没有找到网络传闻的飞行甲板烧毁痕迹,或是炸弹的坑洞。
航母是没有问题,不过美联社的记者在现场发现了这么一个场景:美国海军的士气很令人担忧。迄今为止,“艾森豪尔”号航母战斗群已经在中东地区部署了8个月,中间仅停靠过一次希腊港口,很明显,这是一次耗时很长的海外部署。按照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的说法,“艾森豪威尔”号是过去五年来,美国在海外部署最多、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
图片
美联社记者登上“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证实航母完好无损,但却发现另一个问题
长时间的执行任务让舰上的美国海军感到身心疲惫,航母上的水手约瑟夫·希尔中尉的身上贴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加入海军,击败胡塞武装”。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就是在作战,我们每天都承受着被击中的压力。”很明显,长期作战已让美国海军的士气出现了问题,尽管精神很高昂,但身心却很疲惫。
如果仔细看一看过去美军在红海的作战模式就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在白天,美军航母战斗群经常在红海拦截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攻击,而在夜晚,“超级大黄蜂”舰载机经常起飞,对胡塞武装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这是一场没日没夜、全天候的军事部署。
美联社的记者还表示:美军的弹药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美联社采访到的艾森豪号每一位管理层人物都承认,胡塞武装的不对称战争,使得美国海军投出的武器都显得浪费,现在他们正在尝试使用性价比更高的武器来应对。
而就在日前,美国海军部长在国会作战时曾透露:为了在红海作战,海军已经投入至少10亿美元的军费。
事实上,这一点并不奇怪,美军的武器装备技术虽然很先进,但造价非常昂贵。拦截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反舰导弹,美军拿出大量的导弹拦截;对胡塞武装的地面目标打击,美军往往也是进行导弹攻击,即使出动舰载机,发射的也是导弹。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很大的金钱消耗。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英国全国广播公司就曾评论道:美国海军正在红海经历二战后最激烈的战斗。
图片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正进行高强度作战,几乎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已经在中东地区部署了很长时间,如果再考虑到红海不间断作战,算时间的话,他的部署时间正不断逼近极限;考虑到当前红海局势依旧紧张,胡塞武装的“袭船战”仍在继续,未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是继续疲惫作战,还是会有其他航母替代,这一点倒是很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