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西班牙要求举行谈判

自从欧盟宣布向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外界都在猜测中方会采取哪些反制措施。日前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宣布对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调查时间为一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被调查产品为鲜冷冻猪肉和猪下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欧盟出口商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配合中国商务部调查工作。
如果最后调查属实,那么中国有权利对欧盟猪肉加征关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表示,中方将维护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合法权益,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图片
欧盟
如今中方反制第一只靴子已经落地,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商务部还在对欧盟进口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和欧盟过去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欧盟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商品,这也是欧盟的软肋。
欧盟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方也能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而且这也并不违反世贸组织的规则。世贸组织一般也会支持这一类的反制行动,因为是欧盟违反规定在先。
中国商务部启动反倾销调查后,欧洲国家也开始慌了。西班牙农业大臣普拉纳斯表示,希望中方避免对农产品和食品征收关税,称双方还有举行谈判的空间,目前西班牙正在通过欧盟寻找解决方案。
图片
西班牙农业大臣普拉纳斯
西班牙之前的对华态度非常强硬,是支持欧盟发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之一。但是在另一方面,西班牙也希望维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不愿意离开中国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西班牙去年向中国出口了56万吨猪肉产品,占其猪肉出口总量的20.3%。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对猪肉的需求量非常大,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猪肉。
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比较多,包括德国、西班牙、美国、阿根廷等国,能够选择的范围非常广。所以就算不进口欧盟的猪肉,对中国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而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如果失去了中国的订单,他们会遭受经济损失。
图片
西班牙猪肉
这是欧洲国家最担心的事情,除了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准备与中国谈判。据报道,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将于6月19日开始对中国和韩国进行访问,这也是哈贝克首次访华。
在访华期间,哈贝克将会见中国政界人士和商界代表,预计将谈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哈贝克曾表示,德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需要开放的市场环境。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准备访问中国,这说明中国的警告是有效果的,很多欧洲国家都不是很清醒,完全忘记了和中国还有合作关系,等到中国要反制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图片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
中国过去一直在推进与欧盟的合作,很多欧洲国家也愿意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中欧合作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根本原因是欧盟没有摆脱美国的控制,受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就对中国发起了“301调查”,之后不断向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服装、鞋子、智能手表等产品。最近美国政府又扩大加征关税的范围,准备将中国电动汽车列入进来。
除此之外,美国一直在向欧洲国家施压,要求欧洲与中国划清界限。5月14日,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举行,在美国的操纵下,各国在声明中表示要共同应对“中国产业政策”。
图片
G7
德国、法国当时就反对和中国打贸易战,但是又不敢与美国唱反调,只能在联合声明中签字。如果欧洲国家能够对美国强硬一点,或许就不用担心失去与中国的合作。
美国主要从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控制欧盟,在军事上,欧洲地区是美国海外驻军的重点之一,美国在欧洲国家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分布在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
从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向欧洲国家提供军事保护。在冷战时期,欧洲国家要防备苏联,不得不借助美国的力量,后来苏联解体了,俄罗斯又成了欧洲的“心腹大患”。
图片
美国和欧盟
之前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了军事行动,俄乌冲突正式爆发,让很多欧洲国家都陷入了恐慌,为了与俄罗斯抗衡,欧洲国家只能与美国加强合作,同时也不敢违抗美国的命令。
在经济上,欧洲国家需要依赖美国的能源,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发起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暂停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给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报道,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到德国进口总量的一半多。
美国也趁机向欧洲国家推销能源,和俄罗斯相比,美国没有价格优势,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是通过管道运输,所以价格会便宜一些,但欧洲国家也别无选择。
图片
美国和欧盟
现在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要比以前更大了,也不会允许欧洲国家随便与中国开展合作,中欧关系未来会怎么发展,还要看中美关系的走向,除非美国能够放弃对华遏制政策,否则美国会一直向欧洲施压。
中国目前已经准备好了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还建立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美企被列入清单,根据规定,被列入清单的企业不能再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
而在欧洲国家里面,立陶宛是中国第一个反制的对象,当时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允许台当局在该国设立“代表处”。随后立陶宛出口商就发现,中国不再购买他们的奶酪、粮食和木材等产品。
图片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立陶宛政府一意孤行,最后造成的损失是由立陶宛企业承担,中国是立陶宛最大的合作伙伴,自从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后,很多立陶宛厂商开始担忧会失去中国市场。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之前表示,应该修改“台湾代表处” 这个名称,稳定中立关系。这说明西方国家只有付出经济损失,才会改变错误的对华政策,说明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是正确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