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公开表态:希望中国可以成为乌克兰的朋友

全文1662字, 阅读约需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希望在“和平峰会”上中国成为乌克兰的朋友,而非敌人。

02然而,西方国家在峰会上表现三心二意,美国总统拜登缺席,副总统哈里斯提前离场。

03专家分析称,峰会上议题减少意味着各国对俄乌冲突走向的争议和分歧很多,会议未能达成预期目标。

04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未参加“和平峰会”,但将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作用。

05专家认为,俄乌双方在谈判桌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可能选择通过战场表现达到最终目的。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瑞士“和平峰会”落下帷幕,相比会前的声势浩大,会议的结束却笼罩在一片尴尬中。这个时候,泽连斯基说了一番话,要将中国拉入局中?
前言:
对于乌克兰来说,“和平峰会”的召开主要是为了达成两个目的,一是声讨俄罗斯,二是从西方要到更多的军援。不过结果只能用“尴尬”来形容。
先不说十几个国家拒绝签署联合公报,作为乌克兰最大支持者的美国在这次会议上也表现得三心二意,美国总统拜登缺席就算了,副总统哈里斯也提前离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希望通过这场会议达到的目的只怕都落空了。
图片
(和平峰会上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1.“和平峰会”一地鸡毛,西方将矛头对准中国
“和平峰会”惨淡收场,实际上从会议过程中就能看出端倪。
首先,这场峰会最初打算邀请160个国家参加,但最终只有9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代表出席其中西方国家占到了一半,西方的立场外界都很清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场名为“和平峰会”的会议想要结束俄乌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次,乌克兰此前提出的10项议题也在会议上大幅缩水,最后只将议题集中在了确保核设施安全、全球粮食安全,以及通过“完全交换”释放所有战俘等。专家分析称,议题的减少意味着各国对俄乌冲突走向的争议和分歧很多,即便是西方国家内部也是分歧不断,即便议题最后由10项变成了3项,依旧没能征得所有与会方的同意,这场会议只能草草落下帷幕。
“召开没有俄罗斯参加的和平会议纯属浪费时间”,是不少与会国家的同感。这场会议的召开本就问题不少,但西方媒体又开始攀扯中国。
图片
(和平峰会现场)
一部分西方媒体宣称,从中国拒绝参加峰会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这场会议无法达成乌克兰的目标,即联合“全球南方”国家孤立俄罗斯;甚至还宣称,中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是对“和平峰会”的抵制,目的是与西方国家“打擂台”。
西方费尽心思搞了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会议,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还要中国承担会议失败的责任,未免有些可笑。中国的立场各国有目共睹,西方媒体这些毫无根据的抹黑,估计只能安慰自己脆弱的心灵,对于解决俄乌冲突没有丝毫的作用。
2.泽连斯基态度发生微妙变化,对中国示好
与西方媒体抹黑中国不同,泽连斯基表达了另一种看法。
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非常希望看到中国提出和平建议,乌克兰从未说过中国是敌人,希望乌克兰和中国能成为朋友。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即希望更多国家与中国一起,共同为停火止战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和平峰会”召开之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表示,中方重视这场会议,也与瑞士方面保持着密切沟通。但中方坚信,和平峰会的召开应该具备三个重要因素,即得到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的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否则很难在推进和平进程上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因此,中国并没有参加这场“和平峰会”,但中方将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作用。
“和平峰会”的结果也证实了中方提出的三要素的重要性,俄乌双方不能坐下来谈,对于解决这场冲突毫无意义。
图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俄乌冲突延宕两年多,当务之急就是停火止战,俄乌和谈迟迟无法提上日程,固然有双方在具体利益的考量上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因,但其中还有部分原因是一些国家火上加油,挑拨离间。
因此,想要真正让战火平息下来,急需切实可行的中间方案,并在国际社会上达成共识。此前中国和巴西提出的“六点共识”,得到了超过100个国家的认可。泽连斯基这个时候选择向中国“示好”,或许也是因为在中国提出的方案上看到了和平的可能性。
3.俄乌相继提出方案,距离和谈还有多远?
“和平峰会”上讨论了乌克兰提出的3项议题,俄总统普京也提出了俄罗斯的停火方案。他表示,乌军应该完全撤出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上述的乌东四地以及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属于俄联邦应该在国际社会中得到确认。此外,西方取消所有对俄罗斯的制裁。
图片
(俄军炮兵轰炸乌军阵地)
对此,乌克兰方面强烈反对,乌官员称,不会在领土完整问题上有任何妥协。以德英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对普京的言论进行了强烈谴责,称普京是在呼吁乌克兰投降。
俄乌冲突打到如今这个地步,双方在谈判桌上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外媒分析称,此次“和平峰会”上乌克兰的立场与俄罗斯提出的最新条件有“明显碰撞”,双方并没有改变立场的打算,这就意味着各方可能会选择通过战场上的表现来达到最终的目的。
有专家分析称,即便局势发展到更糟糕的局面,西方也倾向于停战,捍卫乌克兰的防线,而不是尝试寻求跨越战线的最终停火,北约已经开始建立“陆地走廊”对抗俄罗斯,或许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