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抄袭”,惹上官司咋办?律师这么看,法院这样判

大象新闻记者 王琳 彭丹  程维康
火爆的AI生成作品不断引发“侵权”争议。近日,有插画博主称自己的原创作品不仅被AI“抄袭”,甚至还被标注了“原创”。用AI生成作品到底是否可能造成“侵权”?当AI绘画与画师争夺“版权”,法律会如何判决?
图片
当AI被投喂,律师解读AI生成作品是否可能“侵权”
近两年,AI行业发展迅猛,关于AI生成作品的争议也从未间断。使用AI生成作品是否有可能造成“侵权”?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律师。
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陈焕律师认为,用户在使用AI创作时是有可能侵权的。她以绘画创作为例分析,AI能进行绘画创作的前提是机器对已有的他人素材,比如绘画、插图、摄影等作品的特征性元素,进行分析和吸收后生成模型,再通过设定的模型产生AI绘画。而已有素材所含有的具体元素是该作品的表达方式,这些恰恰受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
火爆的AI生成作品不断引发“侵权”争议。近日,有插画博主称自己的原创作品不仅被AI“抄袭”,甚至还被标注了“原创”。用AI生成作品到底是否可能造成“侵权”?当AI绘画与画师争夺“版权”,法律会如何判决?
图片
AI生成图
也正因如此,陈焕律师认为,使用者在使用AI进行创作时,如果使用这些图像且没有获得相应的授权,就可能侵犯版权方的权益。
北京天元(郑州)律师事务所王文博律师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使用AI可能造成的侵权风险不但多而且广。”王文博认为,尽管AI只是一个工具,它并没有侵权的概念。但是,对使用者而言,一旦符合侵权构成要件就会被判定为侵权,就要对原创者承担法定的侵权责任。
假如使用AI绘画造成“侵权”,责任该如何界定?陈焕认为,AI绘画作为AIGC技术的一种技术类型,其侵权应当从开发算法设定、训练学习、使用操作等环节运用法律进行具体规制以避免AI绘画侵犯原创者权利。
图片
AI绘画与画师争夺“版权”,法律会如何判决?
用图片“投喂”AI生成作品算不算侵权?当AI绘画与画师争夺“版权”,法律会如何判决?
记者留意到,2023年年底,国内四位画师起诉“小红书”AI模型数据库侵权的案件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正式立案,这也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训练数据集侵权首批案件。
几个月过去,以原创图片“投喂”AI创作是否“侵权”的案件尚未有定论,以AI模型创作的作品“版权”归属问题近日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AI创作者DynamicWang声称,360未经授权使用自己模型生成的图片进行重绘、二度创作,并在公开场合发表使用,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也是未经许可的盗用,严重影响和侵犯了他的权益。
而360副总裁梁志辉则回应,AI生成内容权利归属以及是否受著作权保护在法律上还很模糊:“你用来训练模型的图片都有版权吗?那么模型的版权归属,模型生图的版权归属,又如何界定呢?版权不开放,AIGC很难发展起来。”
双方针锋相对,互不退让。事实上,不止在国内,关于AI生成作品在国外的争议也屡见不鲜。
如去年美国多名艺术家集体起诉Stability AI、Midjourney 和 DeviantArt 等AI图像生成软件侵权。尽管这场诉讼“首战”失利,当地法院认为生成后的图片违反版权法“不太合理”,但允许原告修改他们的诉讼,可以展开后续的辩护。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关于AI创作的“版权”问题在司法的实践层面都尚无定论。
图片
AI相关案件中涉及侵权行为的占比已达15%,相关法律亟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版权争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梳理中国裁判文书网,记者注意到,与AI相关的判决书有4200余份,其中涉及侵权行为的就有640余份,占比达到了15%。
AI创作的“版权”问题到底该如何界定?
陈焕告诉记者,从国内目前的法律来看,在AI生成内容方面,国家有不少法律保障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等。
去年8月15日,我国还正式施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AIGC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对于使用者而言,则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如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等。
尽管如此,多位法律人士认为,作为一项新技术,AI生图带来了一系列的版权问题,目前在法律界和实践中还存在着广泛争议。国家在AI创作方面的相关法律亟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