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照片里的县城,也太假了吧

图片
寿司August是一位来自安徽淮南的摄影师,十年来长期在中国的各个县城和村落游走。为了更自由自在地生活,她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搬进近乎毛坯的出租屋。
她不想“定”下来。她就那样飘着,也拍摄在这片土地上飘来飘去的人,觉得自己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只是一个“边缘人”。
作者/ 花瓢白
摄影/寿司August
提起老家淮南,摄影师August回忆起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
当地的安徽理工大学有一个很有名的专业叫“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就是学习如何爆破房屋建筑之类的技术。后来,由于学校的原西校区计划搬迁,教学楼需要拆除,这个专业的学生就亲手炸掉了自己母校的大楼。
她觉得这件事蛮好笑,但聊起来又有点悲伤。故乡总是以各种形式消逝,有些会像这样轰然倒塌,但更多时候是悄然无声的。
早些年,August热衷于拍摄新奇的人文景观,故乡一度被她抛在身后。直到偶然一次回家,她才发现自己对故乡的了解仅限于上学时的两点一线。站在熟悉的土地上,耳边是熟悉的乡音,自己却像一个异乡人。
她甚至不知道淮河离自己居住的区域只有几公里,年少时一直以为它很遥远。
她想从零开始认识这个地方,并用镜头记录它,便着手拍摄了一组名为《故土上的异乡人》的作品。她先在地图上标记了一些点,然后几乎连自行车也不骑,就沿着淮河漫步,耐心等待一辆车经过、一群鸟飞过。
图片
独自骑车到淮河大桥下的人。穿越土地的巨大基础设施和县域之下的村庄乡镇,像魔幻的结合体。
图片
淮河边上的人与神。
图片
拆迁中的房屋,留守的人。
在拍摄过程中,August沿着许多过去不曾留意的城乡接合部行走,看到了工厂和铁路,还发现淮上渡口上有一条过江汽渡(汽车轮渡,没有桥梁时,渡轮将两岸的汽车和行人运到对岸),每天在两岸不停往返,从不停歇,行人过河只需要1块钱。
岸边停了很多民用的船。一位老奶奶告诉August,很早以前她在淮南某个岛上有自己的屋子,但因为洪水等原因,岛没了,她的家也没了,所以只能一直住在船上。多年下来,老奶奶和家人住习惯了,也不想再上岸了。他们会捕鱼,也会在岸边的农田上耕种。
图片
在淮河上漂泊和生活的渔民,在河港交织的土地上,过着一种潮湿而缓慢的“游牧生活”。
行走中,August重新理解了家乡。淮南是一座曾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但数年前煤炭资源就走向枯竭,很多地方被发现有塌陷区。
一座声势浩大的主题公园,十年前就在建过山车和摩天轮,但一直没有开张,最近听说已经在拆了。公园旁边还有一栋在建的楼,本来用作员工宿舍,后来也彻底荒废。
图片
废弃多年的主题公园。
在August的童年时代,故乡每年还会举办盛大的“豆腐节”,请当红明星来开演唱会——因为淮南被认为是豆腐的发源地。后来,这种场景消失殆尽。
但当地人就这样与这片变化中的土地共存着。一些矿坑是往日开采煤矿时留下的,由于矿物质的存在,湖水呈现出一种鲜艳的蓝绿色,如今竟然变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尽管告示牌上明确写着“禁止游泳”,但仍有很多人推倒铁丝网和围栏,跃入湖中。
图片
天目湖是淮南颇有名气的矿坑,来游泳的人络绎不绝。
故乡是永远也拍不腻的母题。但故土上的异乡人,又怎么会仅限于淮南呢?慢慢地,August把拍摄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今年3月,August终于去了期盼已久的三峡,还乘坐少有游客的“小红船”经过了沿途的县城。船开得很慢,从奉节到巫山就要四个小时,每到一个码头都会停靠,船上的乘客就像徜徉在电影《长江图》里。
图片
小红船上看到的三峡。
图片
每一个码头上面都是一个县城或村落。
图片
奉节的脐橙很有名,很多商贩会从奉节背脐橙到巫山卖。
图片
县城的封闭是相对的,人们总是努力挤出地理缝隙,进行交易与交流。
August还遇到一对在长江边放风筝的父子。她意外地发现,他们是用钓鱼竿做的风筝把手。一问才知道,是因为长江禁渔了,鱼竿闲置太久,只好用来放风筝。他们的语气中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就像三峡江面上萦绕不散的烟波。
图片
长江边用钓鱼竿放风筝的父子。县城的娱乐往往不拘一格,就地取材。
所以,当前段时间“县城文学”在网络上大火,August觉得真实的县城景象远不止这些。“县城文学”是指一种以县城老街为背景、基调偏文艺的复古写真风格,不少年轻人为此穿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服饰,走上县城街头拍摄。这里面显然存在很多刻板印象,甚至可能会让真正生活在县城的人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但“县城文学”能获得这么大的关注度,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引起了广泛共情。根据《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内地共有县域1866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可见,绝大多数人对这种场景都会有天然的熟悉感。
正如August所说,所有艺术性质的创作都带有“自传性”。在最近的人文纪实拍摄中,她明显发现自己在县城和城乡接合部时的创作欲望最强,特别是在一些有老工业建筑或逐渐显露出颓败感的地方,因为她的故乡就有相似的痕迹。
图片
城乡接合部,总是处于快速的变幻中。
图片
淮河边上打铁的大叔,这天是他过生日。
十年间,August走过中国大大小小的县城,觉得它们有千百种模样,或许没有一张照片能真正代表“中国县城”。她还一直在做另一种“纪实实验”,就是通过拍摄婚礼照或家庭照,在更多的地方游走,同时见证爱与亲密关系的多种形态。
作为摄影师,她跟随很多客人回过他们的故乡,也常会问什么地方是他们最怀念的。和很多摄影师不同,August从不排斥到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小县城拍婚礼照,因为县城总是更多元。
有一回,她在山东单县拍一场户外婚礼。新娘希望在一个公园举办婚礼,但其实当地并没有适合举办户外婚礼的场地,那个公园也不是办婚礼的场所。于是,众人需要即场搭建电路,从零开始布置场地,把公园变成“结婚礼堂”。可见,县城有时候就像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更灵活也更魔幻,没有城市和村庄那么容易被概括。
August拍过最偏远的一场宴席,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那是地处中国和越南交界的一个边陲县城,August跨越千山万水,搭乘了飞机、高铁、汽车,才辗转到达。虽然婚礼本身并不小众,也不豪华,但那个县城让她印象很深,居民的房子依山而建,连墙接栋,每一幢都又高又窄。那天,一家人在顶楼上香拜佛后,就围在一起吃汤圆。这个县城能叫的外卖很少,August几乎都是和新人的家人们一起吃饭。
图片
那坡县,一个边陲小城。
图片
婚宴中期待的家人。
一些乡野里的婚礼,也会给August带来一些意外的人文视角。有一回,她在婚礼当天跟随一个新郎去祭祖。她拍下了广袤的田野和高大的杨树、清晨安静的村庄小路、烧纸时升起的白烟、雨后新郎鞋上的泥、吹喇叭的乡村乐手们,以及新郎手上的一块红布。她说,在那些画面里,她感受到大家虽然来自不同地方,却拥有同样的“根”。
后来,August每次去拍照时,都会多呈现一点那个县城或村庄的样貌,就像一部综合的纪实片。这些在每一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不知道何时会停留,何时又会离开,但在快门按下的那一刻,一切便有了永恒的意味。
图片
在一些地方传统中,新人需要在婚礼当天祭祖,并请乡村乐手奏乐。
运营:小野;排版: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