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出口遭到西方制裁,中国对欧盟发起反制,开启猪肉反倾销调查

图片
图为中欧贸易
中国终于出手反制,欧盟业界称一旦实施将是一场梦魇,接下来几个月是中欧关系的关键时期。
欧盟追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1%的惩罚性关税。还没得意几天,就遭到了中国的反制。6月17日,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欧盟向中国电动汽车下手,中国瞄准欧盟猪肉,表面上看,两种产品的价值似乎并不对等,中国的反制措施能起效果吗?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此前欧盟出台惩罚性关税的时候,英国《金融时报》就算过一笔账,结果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额外关税,每年将为欧盟带来超过20亿欧元的收入。再看猪肉产品,路透社的报道称,中国去年进口了60亿美元的猪肉产品,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欧盟国家。如果真的停止进口,欧盟的损失也不小。
图片
图为欧洲猪肉产品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考虑市场替代性的问题。欧盟向中国出口的猪肉产品中,很多是猪耳朵、猪鼻子和猪脚,这些部位在欧洲几乎没有市场,在全球也很难找到能替代中国的市场。开个玩笑,这样的贸易优势是我们每一个“吃货”一口一口吃出来的。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市场,欧洲的整猪价值更高了。但如果中国进口停止,这会直接影响欧洲的猪肉价格和普通人的生活成本。荷兰相关行业的分析人士就认为,一旦中国停止进口欧盟的猪肉产品,那将是“一场梦魇”。
再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去年,中国生产了1000万辆电动汽车,出口了126万量,销往欧盟的约占总产量的5%左右。虽然惩罚性关税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价格优势,但对行业的影响并不是毁灭性的。
图片
图为德国车企
最后,中国能够采取的反制措施还没有完全推出,对欧盟企业界来说,等着另一只靴子落地的滋味,并不好受。其实,欧盟制裁一出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德国的汽车企业,德国汽车行业严重依赖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欧盟的做法相当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制裁中国电动汽车的问题上,法国表现得尤为积极,但法国可能忘了,其农产品、红酒、空客及其零部件也依赖中国市场。中国不可能自缚双手,等着别人来打。
接下来几个月将是中欧贸易关系的关键时期。欧盟加征的关税将从下个月起实施,而且是“临时性的”,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要到今年11月才有正式结果。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几个月,中欧之间可能会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和交锋,双方能否达成妥协还有待观察。
图片
图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有必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反制措施核心目的不是要和欧盟打“贸易战”。相反,“贸易战”恰恰是中方想极力避免的。中方的反制之举是为了让欧盟认识到,“贸易战”必将让欧盟付出巨大代价。欧盟需要仔细思考,这究竟是欧盟想要的结果,还是美国想要的结果。欧盟一再强调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但这样的表态需要落实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