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再次长出台风线,大量对准华南沿海!分析:新台风变数还很大

6月18日,我国迎来了晴雨分明的一天:在南方地区,今天副高开始在东南沿海大举上岸,主雨带东段从昨天的闽西粤东北被顶到闽北浙南和江西中北部,广东福建一些地方已经转入桑拿模式;但在副高尚未触及的广西,反而成为了整个南方水汽的输送通道,强降雨仍在继续;昨夜今晨广西中北部普降暴雨-大暴雨、兴安局部达到特大暴雨;桂林不少地方最近一周降雨量已经突破1000毫米。接下来暴雨还将在广西徘徊3天左右的时间、而且暴雨中心位置依旧稳定在桂柳地区。
图片
一、南海再次长出台风线
对比起来,今天京津冀地区高温继续,承德39度领跑全国,省会直辖市中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都出现了高温,沈阳34度创下今年新高。接下来几天北方高温还会持续发展壮大,6月22日前后华北气温将达到阶段性高点。
图片
而就在我国天气舞台上变化激烈的同时,南海区域的天气再度引起广泛关注。超级计算机集合预报显示,南海区域出现了密集的台风预测线,这预示着未来这一地区可能会有台风活跃。根据这些集合预报,这可能是今年的3号台风“格美”。
图片
二、大量对准华南沿海!
而且,随着这些台风预测线的大量指向华南,意味着这个台风生成后可能会靠近我国华南地区。
图片
超级计算机模拟指出,这次可能的新台风是由西南季风大量支持下的季风槽中诞生的产物,将具备较强的季风低压性质。季风低压是指在季风系统中形成的低压区,通常伴随着大量的降水。而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则是影响我国天气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夏季。
图片
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几个关键条件:充足的海洋热能、高湿度的空气、低垂直风切变和较强的涡度。在热带海洋上,由于海水温度较高,可以提供充足的热能,这是台风发展的燃料。同时,空气中的高湿度使得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可以释放大量的潜热,增强对流活动。随着西南季风爆发,且具有大范围的30度以上海水温度,目前的南海其实已经具备了台风形成的一些关键条件。
图片
三、新台风变数还很大
在形成过程中,台风需要在低垂直风切变的环境中发展。风切变是指不同高度的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如果垂直风切变过大,会破坏台风的结构,使其无法集中发展。最后,台风的形成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涡度,也就是空气旋转的能力,这通常由地球自转效应和环境风场共同提供。但在南海上,由于西南季风的爆发,中低空风向和高空风向并不统一从而会产生比较大的风切变,这是夏季南海台风普遍不太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片
根据超级计算机集合预报,目前有可能形成的3号台风“格美”路径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集合预报显示,多条预测路径指向华南地区,但由于当前系统还未完全形成,路径预测仍有较大的变数。这次的台风形成是在西南季风的大力支持下,季风槽中的涡旋发展而来,因此具备较强的季风低压性质,季风低压系统通常较为松散,能量不集中,因此是否能成为3号台风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图片
西南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水汽,为台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水汽支持。这种情况下,未来南海上的这个系统虽然在能量上可能不太集中,甚至不一定能成为新台风,但其带来的降雨却不容小觑。这意味着其影响不一定就会弱,反而可能带来持续的大范围降雨。
图片
综上所述,南海地区近期出现的密集台风预测线显示,未来该区域可能会有台风活跃的情况。这可能是3号台风“格美”的趋势,按照模拟,其将在季风槽中发展,具备较强的季风低压性质。虽然目前来看,台风格美不一定会命名,但随着其胚胎逐渐吸收西南季风水汽,未来给华南地区带来的降雨影响仍需重视。大家需继续关注天气变化,应对未来的天气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