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在变大?

全文3235字, 阅读约需10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今年以来,多起人感染禽流感的案例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其中首例H5N2案例于2024年6月5日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

02然而,这些案例并不能证明最新感染人的毒株具有极高的致死风险,因为感染者在发病前已有多种基础疾病。

03与美国相比,澳大利亚也报告了一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案例,这也是当地的首例此类感染案例。

04由于病毒在哺乳动物,尤其是奶牛中传播等新现象,未来预防禽流感的注意事项可能会变得更复杂。

05目前,相关病毒在普通人群中传播的风险并不高,但奶传人这种潜在的传播方式仍有待更多科学研究继续观察、探索。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禽流感通常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中传播,也有可能感染人,并造成致命的结果,但根据目前的证据,由于该类病毒不太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在人群中大规模流行的风险并不算高。但今年以来,多起人感染禽流感的案例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首例H5N2案例
2024年6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新报告了一起人感染甲型禽流感H5N2的案例,墨西哥一名59岁的居民在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因并发症最后死亡。这也是全球首例经实验室确认的人感染禽流感案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这名感染者死于4月24日,当天刚开始接受住院治疗就去世了,但此前一周,其实就有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发热、腹泻、呼吸困难等。在出现症状之前的几周里,还因为其他原因卧床不起。当地多家流行病研究部门历时近一个月,经过多次检测和测序,最终在5月底确认这是一起甲型禽流感H5N2传染人的案例。
不过,奇怪的是,根据目前的了解,该名感染者并没有家禽和其他动物的接触史,周围的密切接触人群做甲流和乙流的检测也都是阴性。至于这些人是否曾经感染过禽流感,还需等待血清样本确认。
图片
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对鸡进行研究。视觉中国|图
当地比较明确的是,从2024年3月开始,邻近城市有发现几起家禽暴发H5N2禽流感的疫情,感染者体内的毒株与疫情地发现的毒株具有99%的相似性,但禽流感传染人的情况是否与邻近疫情有关,还尚不可知。
最新的案例不仅是全球首例甲型禽流感H5N2传染人的案例,也是墨西哥报告的首例人感染甲型禽流感H5N2病毒的案例,不幸的是,这名感染者还去世了。但该案例并不能证明最新感染人的毒株具有极高的致死风险,因为这名感染者在最近发病之前就有多种基础疾病,并已经多周卧病不起。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发文补充强调这点,称当地专家组调查认为,这名病人虽然感染禽流感,但并非死于禽流感,而是并发症。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毒仍然维持较低的风险判断,有待更多科学证据出现,才能对其进行新的风险评估。而与这起人感染禽流感的反常案例相比,在邻近墨西哥的美国,2024年3月以来,至5月底,当地陆续发现的三起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案例,使相关风险更具可见性。因为,这三名感染者全部是奶牛场的工人,目前涉及得克萨斯州和密歇根州。
三名美国人感染H5N1
与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H5N2禽流感病毒相比,发现更晚的H5N1病毒虽然到1990年代才被识别出来,但迄今已经报告了近900个人感染的案例。这些案例虽然总体呈散发状态,并未出现大规模流行态势,但其中近一半人因此死亡,说明相关的致死风险较高。就2022年以来报告的二十多例人感染案例来看,也有7人因此死亡。然而,美国近期发现的三名感染者总体症状较轻。
根据当地疾控中心公布的情况,第三名感染者是5月29日确诊的,主要有咳嗽和眼睛不舒服等症状,因为接触过感染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牛,这名奶牛场工人向卫生部门报告了自己的症状,随后获确诊。与此前两名感染案例一样的是,周围人也没有发现感染的情况,三个人目前仍都属于散发案例,也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但最新的三起在美国发现的案例,其特别之处或许在于,由于高度相似的传染背景,案例正指向H5N1病毒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从奶牛传给人。H5N1病毒原本主要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中传播,但从2022年以来,出现许多哺乳动物感染的情况,既有陆地的,也有水里的,包括狐狸、熊、貂、水獭、海狮等。这引起科学家们对禽流感传播能力是否变得更强的担忧。
比如,2022年10月,正值新冠疫情期间,西班牙貂养殖场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兽医与生物医学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对当时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2.3.4.4b分支的传播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就表明,这一分支的H5N1病毒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在貂中传播,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通过空气传播
这是研究首次揭示该分支病毒具有空气传播的能力,相关研究2024年5月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数据显示,通过直接接触,病毒可以传给75%的貂,而通过空气传播,可以传给37.5%的貂。特别是空气传播的方式,虽然传染能力有限,但开启了人们对禽流感传播风险的新认知。研究人员认为,这意味着 H5N1病毒的流行潜力增大了。
除了陆地上的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2022年3月,佛罗里达州的海岸边还发现了一只死掉的海豚,经检测也感染了H5N1病毒,而随后的分析显示,其大脑中的病毒载量最高。诸如此类的非典型禽流感案例表明,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流行率增加,这种跨物种传播的风险值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2023年初的一次例行记者会上也表示要密切监测。
而2024年以来,美国奶牛中暴发的疫情,以及三名奶牛场工人的感染案例中,虽然尚无迹象表明公众感染的风险升高,但相比其他野生哺乳动物,奶牛与人类的关系更近,牛奶更是流行全球的营养饮品。因此相关风险尤为值得关注。
特别是2024年5月以来,已有多项研究初步表明,可以从感染H5N1病毒的奶牛的奶中持续性地检测到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以及病毒的遗传物质,而且对于目前在美国奶牛场传播的H5N1病毒 2.3.4.4b分支,奶牛的乳腺中有大量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奶牛的乳腺和牛奶中会发现比较高的病毒载量。
对于此前哺乳动物感染禽流感的方式,一般认为最有可能是通过在野外吃了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鸟。但牛不吃鸟,因此,H5N1病毒过去半年里在美国奶牛中传播,可能是通过新的途径。
通过奶牛和牛奶传播
现在,一些科学家就估计可能是通过乳腺和牛奶实现的牛传牛,以及牛传人。比如工人在挤牛奶的时候,带有病毒的牛奶飞溅出来,传染给其他牛和工人。不过相关说法尚未经过同行评议,还有待更多研究确认。
如果这种传播方式确实存在,那么对牛奶这种病毒传播的载体就应格外关注。美国家禽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4月中下旬抽检了17个州市面上的近三百份乳制品样本,在60份样本中发现了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占比约五分之一,所幸的是,没有在任何样本中发现具有传染性的活病毒。
相比奶牛场的工人比较容易接触到感染禽流感的牛和受污染的生牛奶,普通消费者通常只会接触到市场上售卖的牛奶,这些奶制品基本都经过巴氏消毒法加工处理过,抽检中近20%的样本中发现了病毒的遗传物质但没有活病毒,可能正是加工处理的结果。
尽管实际抽检结果如此,但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一项最新实验研究表明,巴氏消毒法可能不是对付禽流感病毒的万全之策。面对2024年3月以来当地奶牛场中的疫情,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试了63和72摄氏度巴氏消毒法对H5N1病毒的效果,来验证常见牛奶加工方式可以在何种程度上对病毒进行灭活。
而结果显示,相比持续30分钟的63摄氏度加热消毒,15秒的72摄氏度加热消毒后,还能在奶中检测到少量具有传染性的病毒,相关研究2024年6月14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说明在生牛奶富含禽流感病毒的情况下,目前持续时间更短的巴氏消毒法有可能会遗漏部分病毒。
疫情风险有待观察
当然,这一测试只代表实验室条件下的情况,与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可能有所不同。一方面,设备会有差异,而另一方面,实验室的生牛奶是通过人工加病毒的方式来制备的,感染病毒的奶牛原产的毒奶中实际成分可能更为复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测试,甚至持续监测市面上的奶制品,特别是各种经过工厂流水线的毒牛奶产品的情况,才能更好地评估相关病毒借此途径传播的风险。
除了美国之外,5月底,澳大利亚也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一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案例,这也是当地的首例此类感染案例。一名不到三岁的儿童历经两个多月确诊了H5N1感染。根据当地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该儿童可能是2月份在印度旅行的时候感染的,3月一回到澳大利亚就因病住院了,但因为医生没有考虑可能是H5N1感染,所以该病例历时近两个月才确诊,且感染的病毒与美国奶牛场流行的不属于同一分支,而是东南亚流行的分支。
这些情况表明,受各地流行病监测水平的差异,目前报告的H5N1和H5N2案例可能并不完全反映实际感染人的情况。而根据目前的证据,相关病毒在普通人群中传播的风险并不高。
不过,鉴于病毒在哺乳动物,尤其是奶牛中传播等新现象,未来预防禽流感的注意事项可能会变得更复杂。不仅要注意减少接触野外的鸟,特别是不明原因死亡的鸟,还要注意与一些哺乳动物保持一定距离。至于奶传人这种潜在的传播方式,现阶段仍有待更多科学研究继续观察、探索。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责编 朱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