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方协文为何不敢摆脱母亲控制?黄亦玫又为何不早离婚

《玫瑰的故事》中,在观众眼里,方协文可恶,方协文的母亲更可恨。为此,有不少观众表示自己想进去把他们娘俩打一顿。还有一位男性观众说,看到黄亦玫婚后的遭遇,自己一个大男人都哭了。
图片
角色被观众恨到如此程度,除了方协文和他母亲,真是没有几个了。对可恶的鬼子,观众似乎也没有这样恨过。
婆媳关系如何相处,历来都是难题,更何况,黄亦玫和方协文父母背景差距如此之大。门当户对的观念,看了《玫瑰的故事》,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方协文在黄亦玫的支持帮助下,独立创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方协文能够打开市场局面,说明他是很有营销眼光的。营销最重要的就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为顾客创造价值。可不知道为什么,方协文到了黄亦玫这里,换位思考的能力怎么突然就没有了呢?
图片
第一个原因是,在方协文眼里,假想敌庄国栋太强大,他怕黄亦玫抵挡不住,会旧情复燃。暂时打不过庄国栋,干脆把黄亦玫禁锢封闭起来。
第二个原因是,方协文是一个母亲控。方协文人已经到了大上海,但很多深层观念却停留在母亲灌输的层面,在心理上,还没有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方协文的母亲,人到了上海,但头脑依然在老家,她不是主动去适应别人和新环境,而是要求别人去适应她的观念和习惯。方母从一开始就看着黄亦玫不顺眼,就是头脑里的观念和习惯在作祟。
图片
方协文为何摆脱不了母亲的控制呢?估计不是他不想,是他不敢。要是他不听母亲的话,母亲可能就不会来上海。母亲不来上海,就没有人帮他监视黄亦玫了。
要是自己的丈母娘来照顾黄亦玫,黄亦玫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在方协文眼里,一切可能会失去控制。或许,这就是方协文在母亲面前懦弱的原因。
对于方母这个恶婆婆,黄亦玫除了躲出去外,为何就没有一点办法,为何就是治不了自己的婆婆呢?
图片
有观众说,黄亦玫当初在庄国栋公寓里一顿大砸,怎么到了方协文这里,就成了小绵羊呢?这真是一物降一物吗?
此一时彼一时,和方协文结婚后的黄亦玫,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要是这个时候,黄亦玫和方母闹翻了,方协文会很为难,甚至有可能站在母亲的角度,一起针对自己。
要是这样,黄亦玫拒绝庄国栋,选择方协文就成了一个笑话。黄亦玫的观念就是再开放,但也是要面子的。她肯定知道,庄国栋一定还在关注自己,要是自己和方协文彻底闹翻,庄国栋可能会笑话自己。
图片
人心里一旦有了羁縻,心理便会变得软弱,就放不开了。黄亦玫又不是超人,不到万不得已,只能在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只能忍声吞气,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
只是后来,方协文做得太过分了,黄亦玫实在受不了了,这才不管什么面子,果断选择和方协文离婚。只要能过下去,只要还能凑合,没有女性会随随便便离婚的。
除了这些,思想封闭、顽固不化的方母,要治她改变她,难度太大了,成本太高了。黄亦玫又不是傻子,她肯定评估过的。
图片
黄亦玫当初冲动地和庄国栋一起,又冲动地赌气分手,黄亦玫事后应该是有过悔意的。但是,黄亦玫从小就被宠惯了,心里肯定自视甚高,要是她再接受庄国栋,她的面子何在。也就是因为面子,黄亦玫才接受了方协文的求婚,草草率率开始了婚姻生活。
黄亦玫人是长得漂亮,但是她毕竟是一个普通人,她不能超越普通人所有的弱点,尤其是要面子这一点。
黄亦玫的感情经历,基本上是被冲动驱使着走的。她太感性,在感情上很少考虑后果,在做选择时,很少做理智的评估。
图片
其实,无论是庄国栋,还是方协文,都是外因,真正该为自己的感情遭遇负责的,还是黄亦玫自己。
《玫瑰的故事》与其说是一部都市爱情剧,倒不如说是一部女性感情婚姻启示录。黄亦玫的冲动和缺乏理性,才是值得思考的。冲动是鲁莽,不是勇气,真正的勇气是通过明白道理产生的。
图片
一个人在生活中,幻想别人会对自己负责任是幼稚的,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