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礁破船成“毒瘤”,已排放5000吨污水,中方在25海里外拦截反制

前段时间,菲律宾频频炒作南海岛礁环境保护问题,还狮子大开口跟中国要290亿人民币的赔偿款。近日,央视玉渊谭天公布出一段仁爱礁“坐滩”破船的视频,直接揭开菲律宾的老底,让大家看看张口闭口都是“爱护南海环境”的菲律宾,是如何用25年的时间,把“坐滩”破船周边变成“毒圈”,这艘破船如今已彻底变成“毒瘤”。
25年前,菲律宾有预谋地将一艘军舰故意冲滩在中国的仁爱礁上,打算以此作为其长期驻扎的据点。这艘名为“马雷德山”的破旧军舰,从那时起就没有再挪动过,但一直在不断加固,以期形成永久性哨所。
根据视频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菲方人员通过一根水管源源不断将有害物质排放到南海中,根据专家分析,这些毒素将对生物细胞造成破坏。保守估计,这艘军舰上驻扎的10名左右的菲方人员每天会产生约0.05吨的生活污水,按每人每日的排放量计算,25年累计污染量相当惊人,可以达到约5000吨。
图片
这艘破船对南海的毒害远不止于此,菲方曾利用转移病员的机会,向军舰运送美国品牌的防腐机油。这些机油的毒性较高,被用于维持这艘“坐滩”军舰不彻底锈烂。此外,军舰船体金属包括铅、汞等化学原料,加之防污涂料中包含的高浓度有毒物质,如氧化汞、有机锡等,进一步加剧了污染。
那“毒圈”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悉,仁爱礁周边有一个泻湖,由于水流缓慢,几乎不怎么流动,这25年积累的废料和有毒物质难以被稀释或冲走,导致泻湖如同一个无出水口的“臭水沟”,长年累月地屯积废料。
而非法“坐滩”军舰在经受长期的盐水侵蚀后,船体生锈、裂缝增多,多种金属元素包括铜、锡、铅、汞等等逐渐溶入海水中,再加上船体的防污涂料,原本是为了防止海洋生物附着,但由于长期浸泡,这些高浓度有害物质逐渐在海中扩散,甚至会直接引起生物体的病变和异化,长年累月的积攒导致周边海域形成一个密集的“毒圈”。
图片
面对中方对仁爱礁“坐滩”军舰污染事实的披露,菲律宾方面始终持否认态度,并屡次强行向军舰运送补给和建材,希望维持这一所谓的“据点”。但现实情况却是,经过25年的风吹日晒这艘本就不牢固的军舰似乎要自行解体了,由于长年的海水浸泡,让这艘船的船体腐蚀严重,多处出现巨大裂缝和龙骨问题,就连菲律宾方面也对此表示担忧。
根据最近的视频观察,菲律宾多次用充气艇向军舰运送防腐机油等补给,显然是在努力维持这艘老旧破船的生命,不过都遭到了中国海警的成功拦截。
鉴于破船快要解体且船上补给越来越困难,菲方的举动越来越大胆,所以中方再次强化了对仁爱礁的管控,目前菲方的补给连25海里范围内都进不去!
在过去几个月里,菲律宾的几次尝试补给都被中方有效阻止,其中一次空投的4包补给包中,有1包被中国海警缴获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图片
随着中方控制力度的加强,菲律宾的补给渠道受到严密监控,“坐滩”军舰的补给越来越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船上人员已经断粮超过30天,这艘破船的最终解体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即将解体的破船,菲律宾若继续驻守,不仅面临极大的风险,也会继续加剧环境问题。中方会通过外交途径,敦促菲律宾放弃这一无理取闹的据点,采取国际认可的环保方法处理残破船体,从而减少对南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