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云间》珍珠妆,电视剧里用错了?

最近,由吴谨言主演的《墨雨云间》火了。
剧里女性角色的珍珠妆也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相比于《清平乐》中备受好评的珍珠妆,观众对《墨雨云间》里面的珍珠妆评价褒贬不一。
那么珍珠妆到底该怎么画?
珍珠妆,又火啦
《墨雨云间》自开播以来,除了抓马的剧情外,剧中女性角色出席正式场合时所画的珍珠妆也是一大亮点。
在剧中,几乎每位女性角色都佩戴着各式各样的珍珠饰品。
一颗颗珍珠被点缀在了女子的额头、嘴角边,珍珠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
图片
造型新颖别致,但由于位置不当、质量参差不齐、设计堆砌繁冗,整体看上去有些廉价,并未很好的展现出珍珠妆造的美。
图片
其实,这已经不是古装剧中第一次出现珍珠妆了,早前《清平乐》就曾带火了一把珍珠妆。
对比《墨雨云间》里被嘲“流水线、廉价”的珍珠妆,《清平乐》中对于珍珠妆的还原更加贴合历史。
图片
选用的珍珠浑圆饱满,体现了皇家的贵气,而且将珍珠巧妙的融入到角色的整体造型中,体现了角色的身份地位。
图片
珍珠妆,是宋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极为尊贵的妆造方式,是贵族女子用来出席正式场合的妆容。
图片
将珍珠贴于额头、酒窝、太阳穴等位置,起到改善面部比例,起到“瘦脸”的效果;并且珍珠的色泽莹润温和,贴在面部还能提亮脸部的光泽度。
妆容整体素雅而不艳丽,简约而又不失简单,这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审美价值观恰恰符合了宋朝文人社会所追求的时代审美。
图片
珍珠妆的流行,不仅体现了当时女性精致典雅的审美,还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价值观。
珍珠又是如何代表了一个朝代的审美风向的?
宋代,为什么对珍珠情有独钟
在宋代的审美体系中,为什么珍珠会备受追捧?
宋代崇尚清新简约之美,珍珠清新脱俗、淡雅宜人的风格恰恰契合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
宋代在女性装饰审美上沿袭了唐朝的风格,十分喜爱面饰花钿的妆造方式。
图片
另一方面宋代在建国之初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反对奢靡铺张,提倡节俭,社会追求舒适恬淡的极简美。
图片
珍珠才能在宋代大放异彩。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向都受到文人思想和趣味的影响,追求儒雅恬淡的婉约美。
图片
文人阶层所代表的素雅美成为了当时社会审美风尚的基调,在“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朝非常喜欢珍珠。
人们认为珍珠温润淡雅,更具儒雅之气,符合当时的审美偏好。
图片
女性也不再追求妆饰的浓艳,妆容上淡雅清秀,不再以胭脂进行大面积的涂抹,而是用简洁的珍珠点缀妆容。
这样不仅能和整体的妆容融合在一起,还显得整个人贵气无比。
图片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宋代,直接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也促进了审美的阶层流动。
上层阶级对于珍珠的审美追求也逐渐演变为了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
图片
仁宗的张贵妃喜爱珍珠引得京城效仿,珍珠价格暴涨
经济的发展让原本割裂的皇室审美、文人审美、民间审美有了交流的机会,逐渐融为一体。
图片
上行下效,在上层阶级的影响下,民间也开始崇尚珍珠美学。
在中国,珍珠是最早被使用的珠宝,有着“珠宝皇后”的美誉,在其他朝代也被广泛运用。
明代也是使用珍珠风气最为鼎盛的朝代之一,被视为皇室专用珠宝,尤其喜欢在头冠上缀满珍珠。
图片
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镶嵌了四千四百一十四颗珍珠
还有清代时的东珠,也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只有皇上、皇后、太后有资格佩戴。
图片
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
明宋细节差异,电视剧用对了吗
其实,不止是宋代有珍珠妆,在明代也仍有保持。
明代在珍珠妆的基础上结合了三白妆的画法予以创新,又叫“三白珍珠妆”。
最为显著的差异是先在额头、鼻梁、下巴处用白粉提亮,再点缀上少许珍珠装饰。
图片
明代珍珠妆与宋代不同的一点还有明代女子的珍珠妆会在额头上佩戴一串珍珠抹额。
图片
而影视剧中对于珍珠妆的运用,又是否符合历史呢?
虽然《墨雨云间》所处的朝代背景是架空的,但根据剧中人物服化道可以看出背景是向宋代靠拢的。
图片
剧中珍珠妆的一大问题就是没有体现出角色的阶级地位。
珍珠在宋代非常珍贵,只有贵族女子在出席正式活动时才有资格佩戴,是古代身份地位的象征,普通女性只能以花草进行粘贴。
图片
而《墨雨云间》中的珍珠妆设计雷同缺乏辨识度,很难通过妆造的设计来判断角色的身份地位,这明显不符合古代讲究等级制度的礼仪。
图片
《墨雨云间》中的珍珠妆珍珠粘贴位置不对,无法起到妆容本身所具备的修饰脸型的作用。
真正的珍珠妆应沿着鬓角的位置粘贴,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
图片
而剧中的珍珠是沿着脸颊粘贴,演员说话做表情时都会带动珍珠,看上去非常“抢眼”,也并没有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
贴在颧骨和苹果肌的位置,略显突兀。
粘贴数量过多,缺乏设计感,不符合珍珠妆清秀淡雅的审美风向。
在宋代的宫廷里,官方对用珍珠等各种宝珠作为花钿的规格有着严格的规定:“一品花钗九株,宝钿数等同花数,二品花钿八株,三品花钗六株,五品花钿五株。”
图片
而剧中的珍珠妆点缀的珍珠实在是太多了,缺乏层次感,为贴而贴。少了珍珠妆的简约美,反而多了一丝累赘感。
相比之下,《清平乐》的服化道还原十分贴合历史。
影视剧作为传播历史文化的媒介之一,新颖的造型为观众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要贴合历史,考据更加严格。
来源:澎湃新闻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