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市白狼镇契丹洞新发现一处墨书题记

近日,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一名职工在探查“契丹洞”时,于洞口内侧右上方石壁上新发现一处汉文墨书字样。该处文字面积约有30厘米高20厘米宽,位于洞壁高处,非常隐蔽,距离洞内地面约三米左右。经辨识,依稀可见“大康十年三(或五)月十四日……”等十余个字。这是该石洞自十年前发现多处古代墨书题记以来的又一次突破性新发现。
图片
工作人员在探查文字(包俊灵 摄)
白狼镇契丹洞原是白狼镇鹿村北大约2公里附近一处无名山洞,后因发现契丹文字而被当地人称为契丹洞。该洞位于老S203公路侧一处半山腰,宽2.5米,高5.2米,深度约有6.4米,洞口略呈椭圆形,偏向西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20°8′35",北纬47°03′2",离山脚下柏油路面高出约100米,从洞口可以俯瞰对面的青山密林及山谷。
2014年6月7日,白狼镇契丹洞内古代文字被发现,同年9月6日,内蒙古大学吴英喆教授应邀来白狼镇实地考察,据其综合考察山洞地理环境及洞内状况,推知该山洞可能为自然形成的出水口,洞内深处的缝隙及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当时可能是个涌泉或瀑布之源头。洞内大小不一的岩石交织在一起,一些大块光滑的石面上见大约十多处近二百多个契丹大字,另外还有“龍門石堂”“西”“村人”“年、五月、十六日、于”等汉字夹杂其间。由于风化作用,多处文字已经无法辨认,尤其表示年号可以用来纪年断代的文字均风化或脱落,已无法辨读。因此,当时吴英喆教授只能判断这些文字是辽金时代的遗存,而无法判断准确写作年代。
十年后的这次新发现,如果一旦被专家考证属实是“大康十年”,不仅可以填补洞内众多文字书写形成年代的空白,也对于阿尔山地区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查阅资料可知,“大康”是辽代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时的年号,“大康十年”为公元1084年。
就此新发现,白狼镇党委联系了相关专家,对这次新发现进行了沟通和探讨,下一步将在科学研究和保护的基础上,尝试挖掘契丹洞背后的文化内涵,助力白狼镇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阿尔山地区文旅融合。(包俊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