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上了大当,导演堪称取名鬼才!香港同胞取的影名更为贴合

近日,《美国内战》这部电影的名字被推上了新闻头条,可是谁能想到,在评论区之中许多网友却纷纷议论到:“真是被片名给骗了,点进去一看,这哪是什么战争电影,分明就是公路片。”
在刚开始听到《美国内战》这个名号时,想必大家肯定都会以为这部电影或许刻画的正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部电影,又或许是刻现代人对未来美国局势的一种遐想。
可谁能想到,当你真正点开这部电影观看之后,你才会发现,其实这部电影和美国内战虽然有关系,但关系确实不大。
图片
综合剧情来说,它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公路电影。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细细讲来。
一、《美国内战》剧本创造
这部电影固然以战争为主线,可是在电影之中,战争元素却被弱化,而与之形成的是主人公们的一路前行。
图片
在这部电影中,最主要出现的角色是几个记者,他们在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不停的穿越雷区,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战斗结束之前,前往华盛顿采访美国总统。
从这部电影的创作上来看,它仅仅花费了五千万美元。如果说用这么点钱就能打造出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片,那也是极不可能的。
再看这部电影的创作公司,乃是A24艺术公司,主打拍摄小艺术片,与战争题材也是根本牵扯不到任何联系。
不过饶是如此,但这部电影在市场上还是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目前《美国内战》已经在全球斩获了1.13亿美金的票房,相对比成本来说,这部电影可以说已经赚的盆满钵满,而在大陆电影上架之前,这部电影也率先在香港市场进行了放映。
图片
有趣的香港同胞们还给这部电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美帝崩裂”。
而从电影本身的剧情设置而言,这部电影或许剧情上略显老套,但同时它也极度的能够反映美国当下政治局势的一种变化。
在极度崇尚自由的美国国度里,公民个个都拥有持枪的权利,而这也加剧了美国国家的不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掀起战争,例如前不久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就曾经发出过全民公投,试图脱离美国。
而《美国内战》这部电影也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深思,在反映现实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这部电影的导演,名叫亚力克斯·嘉兰。他曾经拍摄过最出名的电视剧应当为《蝙蝠侠黑白世界》。
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或许投入不是最重要的,细节才他最重视的地方。
图片
不仅如此,亚力克斯·嘉兰工作上的要求更是极为苛刻,就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他在片场对参演演员大发雷霆,为的就是能够拍摄出自己想要的画面。
而在他努力之下,许多网友都对嘉兰所拍摄的电影细节上也表示了极大的推崇。
二、实力影星云集
那么这部电影演职人员又有谁呢?
在这部电影之中。并没有什么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没有英俊潇洒的帅哥。
而1982年出生的邓斯特在这部电影中出演一名史密斯一角。
熟悉漫威的影迷应该知道,邓斯特她曾出演过《蜘蛛侠》并出演过《绝代艳后》,在其中的表现绝对称得上的顶尖,不过眼下,她也已经42岁了,再想出演甜美女皇,也多少有些不太现实。
图片
而导演嘉兰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服装妆造上,也是采取了一种中和的方式,使邓斯特的整体造型融入到了内战的大背景之中。
但如果说这部电影中谁是最能吸引票房的人员,那么邓斯特必然当仁不让。
毕竟,此前她拍摄的各部电影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她的细节刻画与动作把握的也十分到位,想必在《美国内战》这部电影之中,邓斯特的表现也不会让人太过失望。
而除去女演员之外,男演员的人选也是十分令人值得揣摩。
例如曾在《黄石》和《纸牌屋》出演过的瓦格纳·马拉,也在这部剧的演员表中位列其名。他可是喜好看美剧大片观众们的常客了,他所扮演的各个角色力度把握十分到位,对于人物的刻画以及心境的掌控也格外的细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瓦格纳·马拉的表演或许更能够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而他们几人在电影中的表现,也一定会擦出异样的火花。
三、细节打造
而在电影之中,有一个情节十分容易引起大陆观众们的共鸣,一个大兵问一位香港记者其从何而来?
对此,香港记者慌忙答应:香港。
图片
闻听此言,大兵不可置信的重新问了一遍,似乎是在确认着什么,可记者却还以为是对方没有听清,于是重复了一次。
谁知。见对方确认之后,大兵却直接掏出了枪,在记者头上炸开了花。
当观众们第一次听到这个情节的时候,都会头脑发懵,来自香港又怎么了,大兵为何要至对方于死地呢?
其实在电影之中也给了明确的答复。
“OH,中国。”
图片
难道这部电影在歧视中国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毕竟《美国内战》将来6月7日于大陆上映,若存在政治问题,他又怎么能够通过审核呢?
所以,反过来想,这或许正是A24的政治选择。
既然是香港,为什么不叫中国香港?
其实从这点上也不难看出,现在的美国片和一些好莱坞大片之中,都会有中国元素的存在,而《美国内战》这部电影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坚持中国一个中国不可分裂的原则。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或许这就是导演嘉兰想要进军中国市场的一种做法,但不管怎么说,只要他维护中国的统一,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就应该给他一次机会。
而这也证明了许多电影工作者们已经把中国看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电影作为最佳的政治宣导者,想必在未来,也会有更多人会加入到这行列中来。
图片
当然,除去政治因素外,我们还要考虑剧情本身,从这一点上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实《美国内战》这部电影之中也夹杂着许多美式幽默。
或许这对于大陆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还不算“感冒”,但许多在外留学的同胞们,或者是想要看美片的观众们都十分喜爱幽默的喜剧氛围。
而在战争时期用一种诙谐的幽默,则更能表现出人们自娱自乐的心境。
当然,既然是叫做《美国内战》,那么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战争镜头,也难免会夹杂一些血腥和暴力的因素,所以在观影时,还是不建议大家带着孩子前往。
不过就其影片性质本身而言,有些镜头则更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毕竟眼下中国市场也有了像《红海行动》这样的战争大片,拳拳到肉或许才是观众走进影院的需求。
图片
除去这些之外,《美国内战》它更深刻的反映出了美国当下社会的一种乱象,剧中所提到的第三任总统和轰炸美国公民,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都指向了美国的当下政治体系,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们会发现,似乎近些年来,美国一直在因为种族问题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国际争端而自顾不暇,而其中美国内部更是因此而闹得不可开交。
所以在《美国内战》这部电影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归根结底,内战的爆发原因就是源于经济的冲突。
加州和德州两个美国大洲率先掀起了反抗的号角,组建起了西部起义军,是美国两方政治势力的冲突。
而除去电影之外,在电影之中以记者的视角去传播信息,这种方式也显得尤为新颖,对此,导演嘉兰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图片
我猜测,之所以嘉兰会构造出用这种方式。其实是更好的给观众代入感,剧中记者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极为真实,而当李去救杰西的那一刻,杰西的手中却还在不停的按着快门。
而记者向来讲究真实性和时效性,所以由他们口中所传达出来的,所以由他们所代表的媒体人传达的信息,应该更具有说服力,这也完全区别于传统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从这点上也不难发现,其实,嘉兰是想通过拍电影的形式,用自己的口吻传达出自己的思维。
当然,回归到影片本身,开头也说了,这部电影其实完全可以归于公路片,在过程中,电影的表演形式也都与公路片完全无异。
最后,电影用一张战士们围坐在美国总统尸体面前的合照来告诉所有的观众们,其实电影只不过是一个媒介而已,至于人们怎么去想,则是千人千面,到这,或许观众们才会反应过来,其实比起战争上的残酷,嘉兰更想给观众一种情绪价值,在精神上让观影者有更深的体会。
那么对于《美国内战》这部电影,大家又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