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便宜就亏死了!余承东连续炮轰价格战

图片
摘要:车企大佬们的竞赛升级了
文 付刚
“嘴总”余承东又上热搜了。
6月14日,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现在汽车行业很卷,但华为当前还不具备低成本的能力,不具备做售价20万元以下汽车的能力。
余承东说:“很多人都在抱怨我们的车卖得太贵了,不是我们不想卖便宜,而是没有能力卖便宜,卖便宜就亏死了,亏死了就关门了,没有办法为大家继续服务了。”他还表示,华为在高端有优势,能给产品带来增值价值,但是华为目前还不具备低成本的控制能力,“做到30万以下的话我都是亏的,只能做30万以上,我们的成本有差距。优秀的企业通过对供应链和每个部件海量的制造,自己掌控做到低成本,我们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与赛力斯、奇瑞合作的部分车型售价在30万元以下,对此余承东解释说,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华为的产品和技术。
不出意料,这番言论再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卷价值”
这并不是余承东第一次提到车价问题。
此前,在“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针对目前智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问题,余承东认为,汽车品牌应该去“卷价值”,而不仅仅是去“卷价格”。“现在在智能电动网联汽车里,全世界的卷王应该是比亚迪,因为它有超低成本的能力。但是我们不善于卷超低价格,我们善于卷价值。”当然这番言论也遭到了比亚迪方面的反驳。
很多人认为余承东在吹牛,其实未必。
今年前5个月,华为鸿蒙智行汽车销量为15万辆。与此同时,华为的合作伙伴赛力斯也在连续亏损多年后实现季度盈利。2024年一季度,赛力斯营业收入为265.61亿元,同比增长421.76%;归母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增加8.4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而且,鸿蒙智行当前在售产品的平均售价接近40万元,售价30万元以上的产品销量远远高于30万元以下的产品。
目前,智界第二款车型R7也终于浮出水面,定位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
“R来自Revolution,代表着突破与颠覆。”余承东在6月11日发微博表示,“智界R7在产品实力上超越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它为智慧出行时代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轿跑SUV新选择,值得大家期待。”
根据36氪报道,在奇瑞内部,智界S7和R7分别对标特斯拉Model 3Model Y
这并不令人意外,毕竟,这两款车型几乎也是所有新能源车型绕不开的“门神”,尤其是在20-30万元价位。目前,智界R7官方公布的信息有限,就连余承东也只是简短的表示:“智界R7车身内部空间将超出想象,还将采用华为的智能科技。”
言外之意是,智界R7的最主要卖点,一是大空间,二是华为智驾的赋能——前者考验的是奇瑞的造车技术积淀,后者比拼的则是华为与特斯拉在智驾方案不同的前提下,孰优孰劣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理解,智界R7在智驾领域与特斯拉的竞争,本质上还是一场“代理人战争”,背后依然是华为与特斯拉的博弈。
尽管这一对垒结果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奇瑞迫切需要华为在智驾方面的加持。这一点,从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接二连三的“表白”里可见一斑。
今年4月,尹同跃公开表示,华为的团队比德国人更细致、更极致,对技术创新、细节的追求超过想象。而能让尹同跃如此热切的原因,核心还是在于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持久性慢热,以及短期内难以弥补的智驾领域的短板。而华为是奇瑞现阶段最好的解药。
此外,无数调研和销量数据都指向,中国用户最喜欢的车型还是SUV,且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担忧,莫过于续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理想和问界这两个几乎专注于增程SUV的车企,先后成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头部。
于是,智界R7也在第一时间就宣布将推出增程车型。据已曝出的消息看,智界 R7的纯电版将搭载 DriveONE 800V高压 +碳化硅动力平台,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动力选择,并采用华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以及华为途灵底盘技术。增程版则配置了 1.5T增程器和磷酸铁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预计超过 200km。
如果,华为和奇瑞的合作,也能复制此前的成功,那华为可能真的成为“行业救星。”
二、如履薄冰
但华为和它的合作伙伴并非高枕无忧。
严峻的形势则来自于整个行业。一方面,特斯拉今年销量总体下滑,持续的降价优惠使得Model Y的国内销量排名依旧靠前。乘联会销量数据显示,4月Model Y销量为26356辆,在SUV销量中排名第一,5月销量则出现大幅回升,达到4万辆。另一方面,对手也是层出不穷。比如蔚来即将推出的乐道L60,后者预售价仅21.99万元起,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曾透露,L60预售订单量远超内部预期。
这可能也是余承东突发感慨的原因。
毕竟,在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价格战下,车企举步维艰,即使是行业巨头,也只能小心应对,如履薄冰。
可能是压力太大,在发表“亏本论”之前,余承东还在一次直播中,对当前汽车行业的价格战现象进行了尖锐批评。他认为,过度追求低价竞争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利润,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这种短视行为将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余承东看来,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才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
中国车企的价格战贯穿2023全年,本不是什么新闻,问题是,2024年的价格战尤其惨烈。
以今年4月份为例,就有超38家车企,共126个车系,进行降价或优惠调整,其中传统燃油车型84个,新能源车型42个。这场价格战比今年一月份比亚迪甩出荣耀版全家桶时还惨烈,堪称中国汽车市场罕见的大规模降价潮。这种绞肉机式的的竞争,使得生产企业的工业利润和经销商的零售毛利都在大幅下滑,产业生态不断恶化,已经让一些车企、经销商、零部件供应商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甚至,随着新车价格战的激烈竞争,二手车市场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5月份数据,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158.46万辆,环比下降了5.62%。与此同时,交易金额较上个月减少了近90亿元至1023.31亿元。这些数据反映出二手车市场的增长势头正在放缓,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调整。
三、除了卷还能咋办?
对于很多车企来说,长远规划都已成奢谈。要想在现有的牌局里不输完筹码,显然要跟着“牌友”们卷下去。而且,竞争从最初的卷成本、卷价格、卷技术,发展到卷用户、卷服务;而今,受雷军、余承东的影响,“卷老板”成为不少车企最后的王牌。
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在重庆论坛上笑称,行业卷出了“四位老汉”直播带货,除了他自己外,还有长城魏建军、吉利李书福和奇瑞尹同跃。
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朱华荣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要向雷军、余承东学习,培养出长安汽车自己的“雷布斯”和“余大嘴”。
“原来我们说产品为王、渠道为王,现在还要关注长期流量。”朱华荣认为,新势力企业的加入,不但为汽车行业注入了全新的产品思维,更带来了全新的营销模式。   
由此,销量之争变成了流量之争,“六旬老汉”们纷纷“卷”入直播间。
虽然车企大佬们涌入直播间,但结果却不尽相同。
根据各家车企5月份产销快报,长安汽车该月销量达到206792辆,同比增长3.29%;奇瑞汽车销量为188556辆,同比增长35.5%;吉利汽车销售新车160658辆,环比增长约5%,同比增长约38%。
平时鲜少露面,而今却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的魏建军,是四位“老汉”中唯一面临销量下滑的“主播”。数据显示,长城汽车5月售出91460辆,较去年同期下降9.46%,与上个月相比下降3.52%。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赌局里,大家都希望通过“流量牌”分杯羹。不过,“主播”老板们是否能赢得网友们的“打赏”,还需通过消费市场的集体考验。
表面看,价格战打的是价格,但实际上打的是供应链、成本管理。很大可能,老板下场直播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毫无疑问的是,行业还会继续卷下去。只是最终会卷哪里,恐怕没人能准确预判。
四、结语
据说,在蓝皮书论坛上,余承东表示,他从来不反对团队成员吹牛,但吹可以,吹了以后必须做到。他说,华为提出了目标就一定要实现。他还将遥遥领先换成“三个领先”:团队要在保持行业领先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更加领先”。 
看起来,面对未来,余承东依然斗志昂扬。只是,在逼仄的市场竞赛中,车企大佬们打怪的难度显然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