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上看山》

图片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江行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通过船上视角写山景,显得变化多端,美丽动人。船动则景动,动景的描绘,为整首诗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首联是说,在船上看山,如同骏马疾走,数百座群峰一下子就从眼前一闪而过了。这是写“行船速度之快”。
24岁的诗人跟随父亲苏洵,从故乡四川赶往汴京开封,顺江而下,故而船速极快。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把“船上看山”比喻成骏马疾走。“倏忽”二字展现出一种速度之美,群山万壑,竞相后退,一片美景,诗意奔来。行船的速度与激情,一下子点燃了诗人的诗兴。
图片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颔联是说,错杂不齐的前山,瞬间不断变化着;纷杂繁多的后岭,犹如惊骇而奔跑。这是写“山势变化之快”。
在江船上看山与陆地上看山不同。因为顺江而下,船速极快,故而前山与后岭,不断地变化着,给人一种视觉之美。“如惊奔”,则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山势变化之快。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颈联是说,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歪斜斜,盘回曲折;高远之处,隐约地看见有人在上面行走。这是写“仰观山景之美”。
因为在江面上,所以位置很低,两岸群山耸峙,有一种远观小径的飘渺之美。而山中的人儿也变得愈加渺小,给人一种人在山水间的美感。颇似杜牧笔下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境。这一联作为过渡句,为尾联写人作铺垫。
图片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尾联是说,“我”在船中高高地举起手,想和山上的行人打招呼,孤单的船只却像飞鸟一般往南驰逐而去。这是写“行船瞬间之美”。
尾联出现了人,诗人本想打声招呼,不曾想船速太快,人儿早已远去,想说话也来不及了。这从侧面写出船速之美。而这一个细微的瞬间,却被诗人定格下来,成为永恒的记忆。人的一生,不就由无数个瞬间组成。佛语云,“瞬间即永恒”,这次江船之行,无疑给诗人带来了极致的审美体验,也将深深烙印在诗人心中。
纵览全诗,紧紧抓住一个“快”字,行船之快,变化之快,让人体验极致的快感,颇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畅快,是为江行诗中的绝妙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