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200多元和一周时间,常州10岁男孩自制风洞模型

现代快报讯 (记者 陆文杰)日前,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白宸骁凭借亲手制作的一个风洞模型,成为了校园里的“小明星”。从设计到画图,再到3D打印和组装,全部都由白宸骁和他的爸爸原创并共同完成。“这个过程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还让我学会了用科学家的精神去思考,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下去就能接近成果。”白宸骁同学说。
图片
耗时一周花费200多元,10岁男孩自制风洞模型
前不久,星河实验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征集科学作品,布置班级科学角。之后,三(4)班的学生白宸骁交出的作品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他设计制作的风洞模型一拿出来就引来了同学们的围观。
“这个风洞模型是我跟爸爸共同完成的,主要是用于模拟空气流动的实验设备。”6月17日,现代快报记者见到白宸骁时,他正在向同学们讲解风洞模型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他做的风洞模型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8个开关分别控制灯光、烟雾等系统,运行后能清晰展示风洞实验的效果。
白宸骁介绍,实验之前他和爸爸先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风洞设备的原理,然后爸爸带着他设计画图,并用三维建模软件绘制3D图纸,然后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图纸设计我爸爸参与比较多,其他的环节比如3D打印、控制电路和灯带焊接、整体组装都是我亲手完成的。”白宸骁说。
实验中,白宸骁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如何产生适量烟雾,用什么材料最合适,尝试了好几种都失败了,反复试验,最后通过外卖点了两份冰激凌,用了配送的干冰解决了烟雾问题。作品做出来,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风道还不构成,呈现的效果没有预想得完美。“我和爸爸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把模型制作出来,其中设计画图用了4天时间,3D打印用2天,组装完成花了1天时间。”白宸骁说,整个模型制作费用大概花了200多元。
从小就喜欢动手拆装,父亲一直陪伴鼓励
白宸骁的爸爸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的工作跟3D打印有关,家里也有相关设备,所以白宸骁从四五岁开始就接触3D打印,时不时做一些小作品,他也会帮着指导和拍摄一些小视频留作纪念。“听说学校征集科学作品,我跟我儿子就想着这次要做个有挑战性的作品,他提出想做一个风洞模型。”
图片
白宸骁的爸爸介绍,儿子从小就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喜欢动手拆装零件,家人对他的兴趣爱好一直很支持。“我们家不会用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有爱好就是好的,而且我们也从没让他参加什么比赛。”白宸骁的爸爸表示,会一直鼓励和陪伴他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要支持孩子天马行空的小创意,我们家里有个科学实验角,他特别喜欢,我会指导他使用一些编程软件、电子元器件,也会让他尝试组装体验手工的快乐。这次我们一起完成风洞模型,我们两个人都乐在其中,这也成为我们父子沟通最好的方式。”白宸骁的爸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长鼓励每个孩子建家庭实验室
“白宸骁同学平时是一个内向乖巧的孩子,科学知识比别的同学要丰富,每次上科学实验课我能看到他眼睛里有光。不过他这次拿出这样的作品,还是让我很吃惊。我在班上也鼓励同学们向白宸骁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大方地展示自己。”星河实验小学三(4)班班主任黄春霞老师说。
据了解,星河实验小学注重学生科学教育培养,在每个班级都有设置了科学博物馆,还鼓励每个孩子建设家庭实验室,从低年级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主张培养创新人才和全景式的科学教育。
“我们把学生的科学教育分成三个圈,内圈是以班级、家庭为主,建设100个家庭实验室样板间,辐射1000个家庭;中圈是在学校层面,给孩子创造‘五维’空间,在心理、创想、朋辈等方面为孩子们提供科学教育学习;外圈是建立‘家校社’联合会,在校外设有33个创想实践基地,让孩子每个月至少有半天时间去基地探索,并且与企业、高校联动,建设娃娃创想实验室,让孩子们有机会与研究院、教授交流互动。”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党支部书记庄惠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