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与沙俄和平共处,只有割地求和这一条路?清朝:此事不可当真

俄乌战争打到这个阶段,目前是谁也不肯罢手。其实可以理解,大家都投入了数十万人马,打了2年多时间,损失非常大。如果不达到各自的目标,那肯定不会轻易罢手。
如果没有足够的筹码,想要劝和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在俄国看来,停战的唯一条件,就是乌军撤出乌东四州,并且承认俄军占领的地盘归俄国所有,也就是要求乌方割地求和。如果换作是你来当乌方的话事人,你觉得这事儿能谈不?
估摸着难度比较大,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打了这么久,丢了这么多地盘,结果要与对方签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估计任何一个签约的话事人,都会被当成千古罪人。
有人会想,这北极熊未免有些太霸道了吧?其实这事儿人家是有传统的,想要和北极熊打交道,成为好邻居,割地求和,估摸着是必经之路,不信你问问清朝那帮管事儿的。只是清朝做梦都没想到,即便割了地,也没能求和成功。
图片
黑龙江将军奕山:不割地,他们整天放炮吓唬你
1847年,沙俄派了一位叫穆拉维约夫的将军,前往远东担任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来了以后,为了帮助沙皇开疆拓土,自己也能建功立业,公然违背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
他派人翻越了外兴安岭,进入黑龙江流域进行探访。按照原计划,如果遇到了清朝的守军,探险队就说自己走错路了。如果只是遇到当地的原住民,那要么征服,要么消灭,随后便在当地设立俄军的根据地。
从1847年到1858年这段时间,穆拉维约夫在外东北建立了大量的俄军据点,就等着一声令下占领全境。
那时候清朝对这里疏于管理,他们认为这里是龙兴之地,因此不允许任何人进入此地打扰。而且已经与沙俄划定了边界,俄国人没理由继续染指这里,所以当地只有鄂温克、鄂伦春、锡伯族等原住民,结果偏偏让沙俄钻了空子。
图片
1858年,穆拉维约夫看时机成熟了,便趁着清朝正处于太平天国之乱,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公然前来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割地。
奕山整个人都懵了:俺就是个地方大员,割地这种事,没这个权力啊!
穆拉维约夫却不屑一顾:我不管这些,你签个字,承认外东北这地方产权在我就行了。
奕山:咱们不是签订过《尼布楚条约》,划定好疆界了吗?怎么说反悔就反悔呢?
穆拉维约夫冷冷一笑:有了新条约,还管旧条约干嘛?你要是不签,我可就要放炮了啊!
见奕山死活不肯签,穆拉维约夫二话不说,当天晚上就安排人在黑龙江对岸,朝着瑷珲城的方向,放了一晚上的炮。
第二天,睡眠严重不足的奕山,直接被俄国人给吓坏了,整宿整宿不给睡觉,那还了得?还是签了算了,反正又不做数。为此,奕山只好与之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给了沙俄,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作为中俄共管地区。
到了1860年的时候,沙俄又趁着英法联军攻入京城之际,再次逼着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索性将整个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割走了。
图片
恭亲王奕䜣:他们太蛮横,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会要更多
一仗不打,白得百万国土,这堪称是人类史上的奇迹。按道理说,沙俄应该安生一阵子才是。没想到的是,他们刚拿走了外东北百万国土,又盯上了外西北。
由于当时沙俄正在中亚地区进行扩张,顺便就来到了清朝的外西北地区。由于当时清朝国力衰弱,已经不足以和沙俄相抗衡,因此沙俄很顺利就攻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地区。他们甚至一度抵达当时新疆的核心伊犁。
当地守军与之抗衡了2年之久,最终将停火线维持在了伊犁、塔城一带。1864年,沙俄逼着清廷划定西部边界。
按照清朝的想法,大家各退一步,清朝也不要以巴尔喀什湖为界了,而沙俄也应该退让一些。所以大家以停火线到巴尔喀什湖之间,取一个折中地区为界。
粗略来说,也就是将沙俄武力侵占的领土的一半,割给沙俄。按道理说,这个提议算是清朝已经给足了沙俄面子了,可沙俄对此却不屑一顾,丝毫不给清朝面子,一口咬定必须要以停火线为界,否则就继续打。
恭亲王奕䜣得知以后,长吁短叹,大骂沙俄蛮横霸道,好不讲理。但恢复理智以后,又觉得,如果不答应沙俄的请求,那么沙俄未来想要的会更多,倒不如早早与之划定边界,以免后患。
因此恭亲王奕䜣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并且和沙俄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割让给了沙俄。
图片
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压根不肯跟你好好谈
沙俄在短短6年时间里,从东方喜提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对沙俄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他们根本就没想过一切会来得如此之快,且如此方便。
清朝这边满心以为,可以割地求和,化干戈为玉帛,自己吃点亏也就算了。结果万没想到,沙俄的野心远没有结束。
1871年,趁着阿古柏在新疆创业之际,沙俄公然占领了整个伊犁河谷。
这事儿再次引起了清廷的震动,他们万没想到,双方刚签订条约才过去7年,沙俄就撕毁条约,再次入侵清朝的地盘。
沙俄给出的理由是:先帮清朝守着伊犁,如果清朝有能力收复新疆,那么沙俄自然会归还伊犁。
言下之意就是,清朝如果没能力收复新疆,那么沙俄就会将伊犁收入囊中。按照当时清朝的国力,想要远征西北,基本没可能,沙俄觉得,伊犁,他们要定了!
结果左宗棠偏偏还真击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这下沙俄傻眼了,一开始他们打算耍赖,后来又威逼利诱清朝派来的使者完颜崇厚,迫使他与沙俄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
图片
这份条约够耻辱的,因为清朝和沙俄还没开战,崇厚就将外西北的大片领土都送给了沙俄。尤其是伊犁河谷方面,沙俄除了归还了三面被围的伊犁古城以外,其他地区全都没有归还。
要按照这份条约来办,那清朝损失可就太大了。因为伊犁古城三面被围,早晚也会被沙俄给吃了。因此沙俄照样是要拿下整个伊犁河谷。
为此,清廷坚决抗议,并且派遣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前去继续谈判,因为崇厚签约的时候,压根就没得到清廷的许可,是私下行为。结果沙俄压根就不肯见曾纪泽,曾纪泽一连好几天,都在莫斯科坐冷板凳。
一直到了左宗棠打算武力收复伊犁时,沙俄为了避免再起战端,主要是害怕左宗棠,所以才勉为其难地接见曾纪泽。
谈判中,沙俄的底线是,中方只能在《里瓦几亚条约》的基础上进行微调,绝大多数条例不能变动。因此这才有了1881年的《中俄伊犁条约》。
即便曾纪泽为清朝争取回了特克斯河流域,可这份条约依旧将外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给了沙俄,其中包含大量伊犁河谷地区。
图片
割完地,真的可以换来和平吗
从清朝的下场我们似乎就看得出来了,沙俄对土地的欲望,根本填不满。1860年他们已经得到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结果他们又盯上了外西北。
1864年,割走了44万平方公里的外西北以后,沙俄把战线推进到了伊犁塔城一带,因此又盯上了伊犁和塔城。
1881年,沙俄割走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部分伊犁和部分塔城地区后,你以为他们可以跟你和平共处了吗?不好意思,在1897年他们又强占了旅大,1900年更是夺取了80万平方公里的东北。
到了1911年,沙俄趁着清朝覆灭之际,又重启黄俄计划,公然唆使156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分出来单干,顺手侵吞17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
要不是1917年沙俄崩盘,这样的事情会源源不断地发生下去,我华夏的领土再大,也不够这位邻居割的。毕竟短短半个世纪,他们已经从华夏分出去了超过3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一个印度还要大,直接把一叶秋海棠,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由此可见,跟这位邻居相处,割完地,换来的未必是和平,或许是变本加厉的割地。纵观历史,割地求和永远不会有出路。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