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马可·波罗,一位总领事延续着他的成都缘分丨成都有客来

一条高铁,串起成都和重庆的双城生活,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是这趟列车的常客。
上任一年来,他往来川渝的频率达到一月三次或更多。在成都糖酒会、成都环博会中,他带来意大利展团寻找合作;在成都·欧洲文化季中,孜孜不倦向市民推介意大利音乐会和美术展。
“加强意大利和中国西南地区在经贸和文化方面的关系,是我们的使命。”施启帆说。
中学时,他第一次在课堂上读到《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产生好奇。当他成长为外交官亲身来到中国后,他似乎更能理解这位使者的价值。今年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通过纪念这位中意文化传播者,施启帆希望创造更多经济对话、打开更多文化窗口。
图片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
最爱三星堆
想向意大利人推介成都文化体验
6月初,施启帆在成都举办了意大利国庆日招待会,用意大利美食美酒款待这座“美食之都”的人们。“国庆日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很高兴和中国朋友一起庆祝。”
国庆日招待会上,施启帆的旧友和新朋都来了:在蓉的商贸、文化和科学界人士、意大利社群代表、意大利国家体系负责人以及在意投资的成都商人。紧密的关系网络,注定了总领事和成都的联系。
“意大利始终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施启帆介绍,四川和意大利在不同经济领域有着重要合作,意大利公司看重在成都开拓业务,以便服务于中国西部市场。
图片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施启帆
今年是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这一关系为应对文化遗产保护、能源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提供机会。去年7月,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访问四川,四川省文物局和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在成都签署文物保护利用合作备忘录,就乐山大佛保护和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保护修复达成相关合作意向。
施启帆是三星堆博物馆的“粉丝”,他一直想再去一次。“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非凡的,古蜀人民制作雕像和面具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
▲三星堆青铜神树
闲暇时光,他喜欢去成都的公园绿地散心,像本地人一样生活。成都的文化体验及自然环境,让他相信这里对意大利游客是个度假胜地。他想告诉他们:“这真的是一个你可以从早享受到晚的地方。”
施启帆相信,成都和意大利的旅游业将快速增长。中国对意大利施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便利了旅程,“成都到罗马已有直飞航班,今年还有直飞米兰的航班。”他认为,成都和米兰同为国际时尚之都,联系会更紧密
“接棒”马可·波罗
推动中意语言和教育往来
当年《马可·波罗游记》出版后,很快传遍了欧洲大陆。全世界第一艘以不到6个月的时间环游世界的船,以他的名字命名,威尼斯的机场也以这一名字向他致敬。
“这位旅行者的所见所闻加强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商业和文化联系、搭建了全新的桥梁,帮助并激发人们对世界的进一步认知。”在国庆日招待会当天,施启帆带来了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与安莎通讯社合办的展览“马可·波罗及其所到之处”,以42幅摄影作品“再现”这段旅程。
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启程,穿越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后抵达中国。他曾在北京生活,随后到达扬州、苏州、西安等地,在四川境内途经成都、乐山大佛、雅安等,将成都描述成一个“商人云集”的繁华之地,“它自古以来便是大都市和高贵之城。”
图片
▲锦里
施启帆说,这位探险家的介绍,极大地影响了几个世纪以来意大利人对中国的想象,“当地电视台还制作了系列电视剧向观众展示中国。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天性好奇,并非常着迷于中国。”
从事外交工作后,施启帆越来越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他一直在推动意大利语的民间传播。“因为教授语言是了解、传播文化的好方法。其次,将意大利语、文化和可持续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可以在一个更大的框架内传播知识,去年我们在成都召开了一个关于可持续设计的会议。”
更多创意、想法正在出炉——探访佛罗伦萨小镇、硬核体验烤制披萨、教授意大利语……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与重庆当地媒体合作,以新奇方式向观众介绍意大利的产业、文化和生活方式。“我在成都也看到了做这种趣味节目的可能性,成都有丰富的场景。”
施启帆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成都参与了《意大利巴勒莫大学与中国成都大学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仪式。“需要促进意大利和成都的学者学生双向旅行,让我们更好地讨论和了解彼此。”他一直相信其中的价值:“留学的经历,会伴随一个人一辈子。”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张芷旖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