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成都举行

6月18日,“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当天,宣讲团先后走进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和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讲述鲍卫忠的感人故事。
鲍卫忠生前系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2021年10月21日,他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10月23日因公牺牲,年仅45岁。
24年司法生涯里,鲍卫忠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鲍卫忠同志因公牺牲后,先后被追授 “全国模范法官”“2022年度法治人物”“中国好人”“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图片
“走着、听着、看着、写着。”报告会上,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陈美红分享,她曾向鲍卫忠请教,怎样才能干好执行工作。这8个字,是鲍卫忠告诉她的诀窍。后来,陈美红在工作中细细寻找,发现了局长的办案“密码”。
鲍卫忠的第一个办案“密码”是他办公室文件柜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电话号码、记着案款金额,有的是一些符号标记。其中有一张特殊的便利贴尤为显眼,那是2021年9月,他接手了一起棘手的佤族村民健康权纠纷执行案件,一边是急需治病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面对陷入困境的当事人,鲍卫忠担心延误了治病,便决定立刻申请执行救助,并在便利贴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急”字。
鲍卫忠的第二个办案“密码”藏在微信“朋友圈”里。最早,他秀“朋友圈”源于一个标的10万元的案子。被执行人家里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于是搞起了土鸡养殖,但由于信息闭塞,找不到销路,一筹莫展。了解情况后,鲍卫忠带着干警当起了推销员,慢慢地销路逐渐打开了,再接着,回头客越来越多。过后的一个月,被执行人主动交来一万元的执行款。
图片
鲍卫忠的第三个办案“密码”是“人心换人心”。在他看来,处理好民族团结问题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有一起发生在傣族村民小组和一位佤族村民之间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因当事人一直想不通,态度很强硬,拒不履行法院的判决,案件成了法院的“钉子案”“骨头案”。鲍卫忠带头承办了这个案件。他将心比心,耐心调解,最后化解了这起长达8年的纠纷。
此外,报告会上,鲍卫忠同志的妻子周红,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吕丹,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龙、云南省临沧市文化传媒集团记者毕昱,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鲍卫忠的先进事迹,追忆他司法“卫”民、竭“忠”尽智的一生。
报告会后,省委政法委政策研究处干部翟晋超告诉记者,鲍卫忠法官24年如一日扎根边疆基层,挺直腰杆执法,俯下身子办案,把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到了极致,有力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他执法如山、一心为民的优良品质值得每一名政法干警学习和传承。听了鲍法官的先进事迹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和人生追求,我将以他为榜样,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高质效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川省高院执行局综合处副处长李小虎说,鲍卫忠的事迹让他热泪盈眶。“他的那一句法律是必须遵守的,办法我们一起想,深刻诠释了执行工作的强制刚性和司法为民的温度柔性。他是人民的好法官、是党的好干部、是干警的好领导,也是妻子的好丈夫。
图片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白龙观看报告会后说:“我将汲取榜样力量,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有高度、有温度的做好与立德树人有关的每一件事。”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图据四川高院、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