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叠加不良天气 广州荔枝减产明显 这些操作或可打破困境

图片
  广州展示用机器人采摘新鲜荔枝。   穗农宣供图
图片
  挂在枝头的广州荔枝,将换上“红装”甜蜜上市。
图片
  从化温泉海英家庭农场里的荔枝树,树上荔枝已红绿相间,等待成熟上市。
图片
  广州是广东重要的中晚熟荔枝产区。6月下旬,晚熟的广州荔枝终于迎来集中上市期。
  6月13日,广州举行了2024年荔枝营销推介活动,为荔枝上市预热。据了解,今年广州荔枝种植面积约56万亩,占广东荔枝种植面积的七分之一。受荔枝“小年”和不良天气影响,广州今年的荔枝产量预计锐减至约6万吨,主要晚熟品种上市期比去年有所推迟。
  “大小年”是指一些农作物尤其是果树,一年高产(即大年)一年低产(即小年)的生产现象,荔枝尤为明显。从2020-2023年,广东荔枝连续4年呈现“中大年”现象,令今年的“小年”几率上升。自去年荔枝采摘完后,7月下旬至10月的秋梢期起,一系列不良天气叠加管理不足等因素,如“滚雪球”般袭来,最终让“小年”成为定局。
  为努力保障荔枝“减产不减收”,广州今年延续了前两年的创意,发布了新的“广州荔枝赏味图”,并多维度打好营销“组合拳”,书写新一年的荔枝产业“答卷”。面对频发的不良天气,未来广州荔枝“大小年”的解困思路又何在?
  “大小年”成因复杂
  近年才开展系统性研究 让荔枝树“强身健体”是核心
  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从化区,荔枝种植面积占广州全市过半,今年荔枝种植总面积约30万亩,预计产量约3.1万吨。“前几年通过高接换种,我们果园基本都种植了井岗红糯,很受市场欢迎。”76岁的从化老荔农黎榕星说。
  近年来,广州持续优化荔枝产业品种结构,目前累计成功对5万亩低效母株实施“高接换种”改造,主推的井岗红糯、仙进奉、流溪红荔、桂味、糯米糍等五大优良品种约38.4万亩,占68.5%。
  不过,荔枝“大小年”并不会避开优良品种而发生。“我们去年的荔枝产量有两三万斤,今年预计仅几千斤。”谈到荔枝减产,种了40多年荔枝的黎榕星倒也看得开。“种植果树尤其是荔枝,肯定是有风险的。我的荔枝树大多是嫁接的树,有的树龄没到就没法结果。除了看果树,还得看天气环境、看人员管理……”
  为何荔枝生产存在“大小年”现象?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荔枝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向旭解释称,荔枝乃树龄能达上千年的唯一水果类型,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荔枝的基因高度杂合,在所有的水果中“大小年”情况最明显、最典型。
  近些年,荔枝“大小年”研究深受学界关注。向旭介绍,中晚熟优质荔枝品种的挂果量达到平均单产,业内公认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年份即为“大年”,“小年”则是挂果量低于“大年”平均产量标准30%以上的年份,相邻两年一年高产、一年低产就是“大小年”。他指出,部分地区、果园或植株也可能出现连续“小年”的情况。
  “荔枝‘大小年’成因十分复杂,有品种特性、恶劣天气、营养不良、管理失当等众多因素影响,克服‘大小年’的技术也是综合性的,每一环节相辅相成、环环相扣,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来操作,还要根据天气及物候变化做出精确判断与灵活调整。”向旭表示,学界近几年才开始对荔枝产业尤其是攻克“大小年”技术进行系统性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借鉴其他果树树种的研究成果。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保护树体健康与培养健壮母枝,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多次与大自然较量
  严防极端低温影响成花 也要防止“花而不实”
  今年夏天,每一颗能顺利进入市场的广州荔枝,都多次经历过与大自然的强劲较量。
  一棵果树明年能否开花结果,关键看今年的秋梢。秋梢是指树木在炎热的夏季后长出的新梢,高质量的秋梢便是良好的结果母枝。每年7月下旬至10月,荔枝早、中、迟熟品种会相继萌发秋梢。
  向旭指出,2023年8-9月高温干旱,中晚熟荔枝品种第二次秋梢抽生质量较差,末次秋梢抽出及老熟均推迟,本应在10月中下旬老熟,却普遍推迟至11月中下旬,加大了控冬梢的难度。“一般果园管理都进行了多次控杀‘冲梢’的处理,但成效十分有限。”
  据广州五个国家气象站监测,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平均气温15.8℃,较常年(1991-2020年)平均值偏高0.9℃,是历史同期第六高值,属于典型的暖冬,导致荔枝成花率大幅降低。
  不仅如此,粤西、珠三角地区从1月下旬开始的寒潮持续时间达10天以上,其间还伴有近0℃的极端低温,导致桂味等中晚熟品种的花芽形态分化抽穗进程受阻。除此之外,光照不足和光照时数变率过大,也导致了今春花穗发育不良,叠加2-3月多次暖湿东南风导致“冲梢’,对成花影响更大。
  “极端低温对荔枝中晚熟品种稳定成花已成为严重的影响因素。为稳定成花,秋梢培养质量是重中之重。”向旭指出,调控末次秋梢叶色退绿是花芽生理分化完成的重要外观指标,见白点后保障淋灌水条件是稳定成花的前提。同时,应对极端低温的防寒抗冻技术也应提上日程,包括在冬季低温寒潮或春天倒春寒来临前2-3天,或气温低于10°C时,给树冠喷“植物抗冻恢复液”;借鉴广西桂林的金柑和福建的枇杷种植,采用树冠覆膜等防寒措施,前提条件是要推广荔枝矮化开心形高光效管理。
  向旭也发现,今年有多个果园较好地抵御了极端天气影响,成花率达五成以上,但成花质量偏差。究其成因,一是果园的疏花压花技术受连绵阴雨影响而未能落实,二是对暖湿东南风的负面后果预估不足,“爆花”后颗粒无收。“为预防‘花而不实’,对中晚熟品种的疏花压花防爆花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疏花压花既能减少养分不必要的耗费,也是防爆花的关键。”
  量减之下提质是关键
  做好最后一轮施肥、防病害工作
  “今年以来,为积极应对不良天气的影响,市、区两级农业部门把荔枝保花壮花、保果壮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服务作为首要工作。”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通过持续开展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根据气象信息适时发布荔枝生产建议,依托农技短视频指导荔枝生产,强化荔枝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等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果农种植技术和管护水平。
  截至目前,广州各区累计出动轻骑兵6605人次,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农户)2900家次,发送荔枝种植技术信息27.9万条次,举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线上培训班、荔枝促花壮花技术、荔枝品质提升和高接换种技术等培训班共10期。
  再过十来天,广州的中晚熟荔枝品种将“甜蜜上市”。6月13日下午2时,天气时雨时晴,在从化温泉海英家庭农场里,黎榕星正照例忙着巡园,给部分荔枝树喷淋农药防治病虫害,期盼着近150亩的荔枝林早日换上“红装”。“尽管今年减产比较明显,还是要保证挂果的荔枝能有好品质,争取卖出好价钱。”他说。
  向旭提醒,广州荔枝集中上市期越来越近,现阶段广大果农务必做好荔枝生产品质保障工作,半个月里还可完成最后一轮防病虫害的植保工作。“可以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叶面肥、土壤肥也要补充好,因为长期的不良天气导致果树缺乏营养,一定要补充肥料营养,才能够确保荔枝品质。”
  技术赋能“对症下药”
  技术“连接”农户与专家,提高早熟品种比例
  早在2022年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上,向旭就带来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荔枝重大科技成果——《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上述技术规程均收入其中。
  此次广州荔枝营销推介活动上,向旭再次介绍,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的核心是“四个基础”:园地的合理整理、灌溉设施的建设、良好植保、生草管理。
  “从全省看来,大多数荔枝果园为山地果园,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较差,且多为老果园,树龄长、树体老化、果园失管严重,已成为仅有绿化功能的荔枝林。不仅不具备高产优质的基础,连正常生产经营都无法维持,且灌溉设施、道路及配套设施较差,很多技术难以落实到位。”向旭认为,克服荔枝“大小年”离不开果农加大投入,加强果园管理,推动老旧果园升级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机械化、现代化程度。
  过去几年,黎榕星的果园也在跟着“潮流”改造升级,引水灌溉等基础设施更为便利,他也在学习荔枝种管收的专业技术,做到“对症下药”。例如,荔枝树缺乏某些必需营养元素,会导致生理性病害。“荔枝缺什么营养就得补什么营养,并不一定要打药,这就要靠专家来分析。”他说。“有句话说,识症、识药还得识医,科学用药、科学管理,就能节约很多资源,种出好果实。”
  不过,要让果农们完全跟上克服“大小年”的技术落地,短期内并非易事。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石茜提到,在业界看来,科技领先是广州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优势,技术专家资源丰富,但能有效指导的果园有限。
  “农民未必什么技术都能精通,短时间内也很难掌握。与其让一个农户去解决‘小年’问题,不如通过技术赋能,让专家实现‘1到N’的经验复制。”石茜介绍,近些年,他们团队成功研发了无人机智慧果园管理平台,通过一台农业无人机,便可在无人机自动飞巡后采集巡园数据,对气象表型进行智能预警,再由专家根据种植情况远程提供精细处方,帮助农户完成全周期标准化农事,构建起有限专家与广大农户的沟通桥梁。
  从长远来看,广州荔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进一步优化荔枝产业品种结构。据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在“高接换种”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广州的仙进奉、北园绿、水晶球、甜岩、桂味、糯米糍、井岗红糯等原产中晚熟优质品种占比达93.2%。
  “目前看来,广州荔枝的早熟品种占比较低,还需要把早、中、晚熟荔枝品种比例调到最优水平。”向旭指出,早熟品种的明显优势在于,它不受暖冬天气的强烈影响,能在此条件下照常开花,属于比较稳产丰产的品种。“从广州荔枝的产业链看,早熟品种占比提升后,全市荔枝产量会更稳定,市场结构会更优化,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保障荔枝“减产不减收”
  发布新版荔枝赏味图 创新拓展“三个市场”
  荔枝能不能卖个好价钱,除了好品种,还要看“鲜不鲜”。广大荔枝爱好者如何尝到这份来自广州的“鲜”?
  为努力保障荔枝“减产不减收”,近年来广州创新拓展市内、线上和海外三个市场,推动荔枝大宗团体采购,开展荔枝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协调完善通关退税便利机制,发挥出口龙头企业渠道优势,持续扩大广州荔枝消费市场。
  当天活动发布了2024年广州荔枝赏味图,供消费者就近采购。该图集中呈现了广州67家挂果量多、优质品种多、开放采摘、设施配套较好的荔枝果园、基地、农场信息。只需打开微信扫描赏味图二维码,选中地图页面上任一果园,多项购买信息一目了然。
  从线下走到线上,广州的农产品电商也在集中发力。“从海南荔枝上市开始,我们就开启了荔枝直播带货,每天时长近20小时,最近每天都有2000单左右的预购订单。”广州市荔铭农产品有限公司电商运营主管潘俊恒介绍,该公司加强与果园种植户的合作,建起了从荔枝林到直播间的“直通车”,一方面以预购的形式,方便部分消费者提前购买,另一方面采用直播带货新鲜荔枝的形式,让更多消费者“眼见为实”,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近几年,“广东喊全球吃荔枝”的口号在海外市场叫得响亮,广州荔枝也作为代表之一畅销海外,而从化荔枝作为广州荔枝出口创汇的一匹黑马,累计出口全球六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从化荔枝销售额超11亿元,其中出口荔枝4505.3吨,出口金额5677万元,出口量创历史新高。此次活动现场,从化荔枝举行了出口发车仪式,意味着将又有一批广州荔枝走进海外朋友的“果篮子”。
  无论是线上销售,还是走出国门,新鲜荔枝能广泛流通的关键环节都在于“冷链物流”。通过持续优化荔枝冷链物流布局,广州已建成每天可收购加工400吨的荔枝加工产业链条,全省规模最大,重点布局在从化区。在冷链物流助力下,广州荔枝基本实现24小时内送达国内主要城市,48小时内送达全国。
  当然,今年最抢眼的当属来自广州的“冻眠荔枝”。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蔬保鲜有限公司就是“冻眠荔枝”的生产商之一,荔枝解冻后不会出现流汁和变质现象,风味与口感无明显差异。“今年,我们冻眠技术让荔枝出口到中亚各国,扩大销售半径,并试产荔枝与西莓果汁。”该公司总经理邝东宁介绍,公司还联合科研团队继续加大全链条关键技术攻关,以技术输出、设备配套等多项措施进行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推广,推进农产品由初级传统直销模式向高附加值精品和精深加工方向迈进。
  目前,广州着力打造荔枝加工全产业链,推进“果变汁”“果变粉”“果变干”规模生产,全市现有30多家荔枝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加工转化率达35%以上,加工后荔枝产品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农宣